当你得意的时候,不妨看看三家分晋的故事

丹南谈趣社会 2025-01-09 15:30:55

你既然敢在公开场合得罪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有防备之心,否则就会死的很惨,我们来说说把一手好牌都打烂的智襄子。

话说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四大家族,智氏、韩氏、赵氏与魏氏。其中智氏跟晋国国君的关系最好,地位最高,到第六代家主智宣子的时候,他要选择下一代的继承人。

选来选去,发现底下的几个儿子,最为出挑的就是智瑶,首先他这个儿子长得威猛高大,武艺了得,能驾车,能射箭,不仅勇敢而且口才还了得,这样的人简直是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家族在他手上肯定能够进一步做大做强。

但是,宗族中有个叫智果的老家伙不同意,说智瑶虽然业务能力好,但是人品不怎么样,像这种有才无德的人要是做一些坏事,可是会让整个宗族都蒙受灭顶之灾的。

智宣子说,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什么人品不人品的,这个社会强者才能生存。而智果也是个牛脾气,二话不说就带着家人脱离了智氏家族,另起灶炉,建立了辅氏。

因此他还成为了辅氏的始祖,也不知道智果是不是有预知能力,还是怕智伯瑶继位后的报复,所以才脱离了宗族。

智宣子去世后,智瑶就顺利继位,为了不辜负他老爹的期望,他南征北伐,军功累累,智氏家族在他手上得以壮大,成为晋国乃至周王朝最具权势的大夫家族。

我想他内心一定是想让智果那个家伙啪啪打脸吧!但事实却如智果所料,智家的灾难很快就来了。

一天,智襄子在蓝台设宴,请韩康子、魏恒子喝酒。智襄子这人的酒品不好,喝到一半,就开始戏弄起韩康子来,韩康子敢怒不敢言,丞相段规赶紧站出来维护自己的领导,也被智襄子一起侮辱了。

宴会过后,智襄子的手下智国就过来劝他,主人啊,你太张狂,要小心提防啊,不然就大祸临头了。

此时的智襄子酒劲正上头呢,满脸不在乎的说,这些人生死都在我手上,我不为他们制造灾祸就好了,谁敢为我制造灾祸。

手下连忙回答,哎哟,我的主子,不是这样的,《夏书》都说了,一个人老是犯错,结下的仇怨又怎么会在明处,我们应该在它没有表现时就要提防了。

您现在公然羞辱了韩康子和他的丞相啊,完了您还不去提防他们报复。小小的蚊子蚂蚁都会害人,何况他们是国君、国相。

智国在底下诚惶诚恐的劝诫,智襄子在上面呼呼大睡,那是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啊!

有一天,智襄子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他的秘书段规就劝道,智伯这人又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不给他一定会来打我们的,还不如给他,他轻松得到了土地,一定又会跟继续其他的大夫索要。

如果别人不给,他就会攻打那人,我们就可以免除祸患,静观其变、伺机而动了。韩康子觉得有道理,于是给了一座城邑智襄子。

智襄子得到城邑后非常高兴,果然接着又跟魏家要地。魏恒子刚开始也不愿意给,他也有一个好秘书任章,就劝说道,想要击败他,就先答应他的无理要求,想要取代他,就先给他点甜头。

这样做,他就会越来越狂妄自大,主公不如先答应他,到时候我们联合其他人共同来对付他。魏恒子只好答应,也给了一座城邑智襄子。

这两次都轻松得到了城邑,智襄子果然更加的得意和骄傲,轮到赵家时,他就直接点名要人家蔡与皋狼两个地方。但是他这次遇到铁板,赵襄子直接拒绝了他!

2

赵襄子,名无恤,也是晋国赵家的第七代家主。赵无恤本是妾氏所生,身份低贱的庶子,他爹赵简之别说把他立为继承人了,估计连正眼都不带瞧他的。

好在这赵无恤没有自轻自贱,反而学习非常用功。有一天,赵简之就请晋国著名的相术师姑布子卿来家里,为几个儿子看相,可是姑布子卿没有看中嫡长子赵伯鲁,反而觉得庶子赵无恤的面相贵不可言。

赵简子虽然将信将疑,不过也开始关注起了这个孩子,暗中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他首先将一些训诫的话,抄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这两个儿子,告诉他们必须要将这些话牢牢记住,到时候再考他们。

几年过后,赵简之就问他们,竹简上的词背的怎么样了。结果伯鲁别说背诵了,连竹简的影子都找不着了。而无恤却把竹简随身带着,那些训诫的话还能倒背如流。

这个时候,赵简之已经开始相信姑布子卿的话,认为这个儿子确实不错。又过了几年,赵简之跟他的几个儿子说:我将一枚宝符藏在了常山之上,你们去寻找,谁先找到谁就有奖赏。

于是他们就去常山找,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只有毋恤跟赵简之说找到了。他爹一听,就问他宝符在哪里,无恤就说:这个宝符就是代国,因为站在常山之顶,代国可以一览无余。

我们占据常山再去攻打代国,代国就可以收入我们的囊中了。”赵简之听后哈哈大笑,这么多儿子,就只有无恤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啊,于是就将赵无恤正式立为赵家的继承人。

赵简之临死之前,把赵无恤叫到跟前说:如果我们赵家以后遇到大难,你就去晋阳找尹铎,虽然晋阳地理位置偏远,尹铎官位低。但这是我们赵家最后的保障之地。尹铎在晋阳减免赋税,增进民生,所以那里的人不会轻易背叛我们。

不得不说这个赵简之果然是赵家第六代家主,眼光毒辣,布局长远。如果没有他的这一步棋,估计赵家早已不复存在,更没有后来的韩赵魏三家分晋了。

赵无恤继任赵家家主后,就开始谋划代国了,当时代王是他的姐夫。他就以亲戚的名义约代王相见,代王毫无戒备的就去赴会了。

在酒宴上,赵襄子设下埋伏乘机杀了代王,接着就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了代国。他的姐姐得知了此事,痛恨这个无情无义的弟弟,拿起发簪就自杀了!

这赵襄子确实够狠辣的。但是他却能做到隐忍,有一次,晋国攻打郑国,智氏家主智襄子就命令赵襄子做前锋,赵襄子委婉的拒绝了。

智襄子破口大骂,说他长得丑还胆小,怎么会有资格做赵氏的家主的。赵襄子说,一个能够隐忍的继承人对家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从此两人就结下了梁子。

对于赵襄子来说,你说他丑说他胆小,哪怕用酒泼他脸,他都能忍,但是,如果跟他要地盘,那就绝不能忍了!

为了点地盘,他连姐夫都可以坑杀,你智襄子算什么东西,还敢跟他要蔡与皋狼两个地方,于是当面就拒绝了智襄子,祖宗留下的地方,不可能给别人的。

智襄子勃然大怒,魏家、韩家都乖乖的送上万户人口的城邑,就你赵家不给,一而再,再而三的跟他作对,于是亲自挂帅,挟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氏。

可是智襄子他不知道,智家的灾难也在此时悄然降临了。

3、

智襄子挟韩魏两家攻打赵氏,赵襄子不敌,退守到了晋阳,也就是赵简之提前布局下的后路。

当初赵简之让尹铎去晋阳,明确了这是作为保障之地来治理的,于是尹铎减少赋税,增进民生,加固城墙等,所以晋阳城固若金汤。

智襄子他们屡攻不下来,就将他们城外的河水引灌到城里,晋阳城被淹没在水里,即将城破。智襄子驾车去巡视水势,魏恒子驾车,韩康子持矛护卫。

此时此刻,智襄子的人生高光时刻啊!三大家主,一个为他做司机,一个为他做保镖,一个跟他作对的,现在泡在水里即将做阶下囚,他怎能不得意啊

于是乎,他就感慨道:我今天才知道水是可以灭掉一个国家的啊!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魏恒子与韩康子本来就憋屈,听到这个话更加惶恐不安了。今天灌水到晋阳,明天可以用水灌我们的都城,到时我们就和老赵一样的下场啊!

魏恒子与韩康子由于太过忧虑,被智襄子的一个叫疵的谋士,看穿了心事。疵对智襄子说,这两人恐怕要背叛你啊!

智襄子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疵说,这是从人性的角度看出来的,当初你们约定一起灭了赵氏后,三家平分他的土地,现在仗快打赢了,韩、赵看起来没有高兴的意思,反而忧心忡忡的,所以他们可能会背叛你的啊!

从这里看出,智、韩、魏三家结盟是出于利益的,有利益牵扯的同盟关系是很牢靠的,那为什么韩、魏两家会害怕呢?

首先智氏当时已经是成为晋国乃至周王朝最具权势的大夫家族了,割分赵家只会更加壮大,韩、魏两家虽然也可能因此而扩大版图,但是远不及智家,

到时候,如果智家再侵吞他们反而是易于反掌的,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不知道智襄子哪根筋错了,居然将谋士说的话再去问韩康子魏恒子,他俩赶紧否认说,谁会那么傻,放着即将要得到的赵氏田地不要,反过来背叛你,这个人肯定是赵氏派来离间我们的。

智襄子居然觉得有道理,就让他俩走了。而疵这个人心思果真敏锐,发现了韩康子、魏恒子从帐篷出来后,看自己的神色非常不对,就判断出了智襄子把自己的话告诉他们听了。为了避祸,疵赶紧请求出使齐国去了。

而这边的赵襄子也没有坐以待毙,连夜派了臣子出城,秘密联系韩魏两家,劝说他们一起对付智家,否则赵家灭亡,下一个肯定就轮到他们了。

于是韩赵魏三家一拍即合,在当天夜里。韩魏配合赵氏派出的人,杀了智氏的守提官吏,再开决河堤,使河水倒灌进了智氏的军营,导致智军大乱。

接着韩、魏两军夹击,赵军正面攻击,智氏的军队溃败,最后家族被全灭,土地也全被割分了,才会有后来的三家分晋,三家分晋也可以看作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而智伯瑶的头最后还被赵襄子拿来做了酒壶,下场非常惨烈,只有改姓后的辅果那一脉得以幸存。

从上面故事可以知道,当你身处高位的时候,一定要审视你的身边的盟友,是因为利益还是因为迫于你的权威才与你合作的。智襄子就是因为没有弄清楚这点,才落得那么惨的下场的!

一代雄主智襄子的落幕,不仅输在他狂妄自大,更输在他没有看准人性啊!
0 阅读:34

丹南谈趣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