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共赢

丹南谈趣社会 2025-01-11 13:42:51

假设你有一家公司,目前有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比你强,市场比你大,一个和你差不多,但是客户资源比你优质。

现在两家公司都来拉拢你,你是愿意和前者合作吞并后者,还是和后者合作一起抗衡前者。

答案是,三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战国的魏文侯就是这样做的。

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可以说是三家分晋,然而在此之前,韩魏赵三家共同先把智氏给被了,智氏他的地盘被韩魏赵三家瓜分殆尽,自此,晋国的土地尽落三家之中。

最后到周威烈王赐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晋国也就名存实亡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晋国原有六卿座大,后内斗变为四卿,到智氏灭亡,变成了三卿,也就是韩、赵、魏,这三家怎么没有继续内斗,而是形成非常稳定的关系,乃至分掉晋国,成为诸侯国呢?

其实是有内斗的,类似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王没有借,说跟赵国是兄弟之邦,不能借,赵国也跟魏国借兵攻打韩国,魏文王也没有借。

同样说跟韩国是兄弟之邦。韩赵没有打成,因此他们都统一尊魏国为三晋之首这是为什么?

难道真得是魏文侯仁义,另外两晋卖他面子吗?当然不可能,一切都是因为魏文侯的战略智慧。

想当初,智氏的土地被割分,赵家得到的土地最多,地理位置最好。而魏家,地理位置偏晋西南一隅,西边与秦国只有一河之隔,

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是秦、楚争夺的陕地,所以魏国像被包饺子一样,虽然占据的位置是易守难攻,但是也很容易被封锁。

别说求发展,魏文侯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发展内部,保住自己不被吃掉,然后再打破封锁、向外发展。

而这时候韩、赵却一味向外扩展,但是忽视了内部,导致政权不稳。但是魏国经过大量吸纳人才,改革政治,社会得以稳定发展,国民安居乐业。

当韩氏过来拉拢魏氏一起对付赵的时候,魏文侯说明即使韩魏联手,也只能与赵打成平手,只会内耗。

当赵氏来拉拢魏氏的时候,魏文侯说韩魏弱,赵氏强,韩魏哪一方与赵氏合作灭掉另一方,都是与虎谋皮,所以魏也不可能答应赵氏的。

还不如三家放弃内斗,和平相处,各自对外发展。这个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晋国一直内斗的局面,于是三家都迎来难得的和平局面。并且三家和平发展,甚至一致对外,帮助了他们获得了更大的土地。

晋烈公十二年(公元前404年),赵、魏、韩联军大举进攻齐国,获得了大量的战略物资,甚至擒获了齐国君主齐康公。

三晋带着齐康公一起面见周天子,并获得的周天子册封,韩赵魏被正式列为诸侯国。如果没有魏文侯的战略智慧,谋求自身发展,协停内战,韩、赵、魏可能走不到这一步。

0 阅读:4

丹南谈趣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