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同学残忍杀害。3月15日,3名涉嫌初中生被刑拘。3月18日,河北邯郸肥乡区警方回应称,犯罪嫌疑人为有预谋作案。
1、被害人无辜殒命。
被害人初一学生王某某何其无辜,只因其“性格有点软、偏内向”就该被欺辱,就该惨死吗?
不敢想象,彼时他该有多么的无助和害怕。
正如网友评论:“他们犯错了,还有机会改正;我没有犯错,却要在这里长眠。”
诚然,弱肉强食、欺凌弱小是丛林社会的生存形态,但如果人都退化到最初的动物、生物状态,那么社会进化的意义又何在?
2、校园“霸凌”不是小事。
实质上,这一事件是霸凌的不断升级。
王某某长期忍受施暴者张某、李某和马某的欺负,没告诉家长,也无从诉说。这让施暴的三人更加肆无忌惮。恶向胆边生,以至居然做出杀人的恶举。
校园霸凌不是今天才出现,也不是只出现在肥乡区旧店中学的四人身上。
最近这一二十年就未断过。近的就有今年初“演员郝邵文女儿遭遇霸凌”登上热搜。此外,更不乏身边的所见所闻。
曾经常以“孩子小”“小孩子玩闹”搪塞过去,而学校为了息事宁人,和稀泥草草了结。于是乎,家长们不得不教育自家孩子或以暴制暴——打回去,或保命重要——打不过就跑。
如今学校教育变成了以成绩为导向的考评机制,当“教师”变得越来越“职业化”,孩子的生命安全又该如何保障?所谓灯下黑也不过如此。
3、暴力血腥视听产品对儿童的浸染。
网上不乏评论“不要让年龄成为犯罪嫌疑人的保护伞”,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姑且不论,从被害人和害人者四人的年龄看,也不过都是12-14岁,更为特殊的一点,还都是留守儿童,跟随祖父辈生活。
“隔代亲,隔代亲”,爷爷奶奶或多或少地溺爱孙儿是能想到的。
从年龄算起来,他们的祖父辈们也差不多在60岁以上的年龄,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人,吃饱穿暖是最为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快速时代变迁的背景下,祖辈能给予孙子的教育可想而知。况且,半大小子能否管得住又是另一回事。
而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管束,再长期受网上暴力影视、视频、游戏的影响,少年积聚的暴力因子又在如何累加呢?
我们没有视频、影视、游戏产品的分级,但这些上面的暴力元素却随处可见,难道就这样听之任之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