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遭贬左迁的历程中,留下了不少经典名菜, “东坡宴”里的这些美食,流传千年,至今还都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一、东坡肉
苏轼在黄州时,生活清苦。“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他买来猪肉切成方块,慢火清炖,加入酱料烧得酥香味美,苏轼还把东坡肉送给百姓们吃,这就是“东坡肉”。
二、东坡豆腐
苏轼在黄州的房前屋后种了黄豆,并自己研磨豆腐。豆腐切块后又裹上了鸡蛋和面粉调和的面糊,炸至金黄,捞出来又与蔬菜一起小火煨焖、大火收汁。苏轼就用它来招待来访的朋友,这道东坡豆腐便流传开来。
三、东坡春鸠脍
苏轼跑到与黄州相邻的罗州吃蕲菜(芹菜),用蕲菜做了道“春鸠脍”。斑鸠的胸脯肉切成细丝,与芹菜清炒,鲜嫩异常。苏轼把春鸠脍带回了黄州做给友人,从而使这道菜流传开来。
四、东坡鱼
第一次被贬到杭州,自然要吃西湖鱼。鱼身上切五刀斜痕,似柳叶,也叫五柳鱼。鱼身擦盐,鱼肚里塞上白菜小葱放进煎锅。半熟时,放姜片酒和酱油,继续焖烧出锅。五柳鱼因鱼身上的柳叶刀痕,不仅方便汤汁浸入鱼身,使得鱼肉更加入味。
五、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出自眉山肘子,苏轼宴请客人时,夫人烧制时把肘子表面烧得焦黄,加入各种调料来补救,没想到味道竟然异常美味,客人们品尝后赞不绝口。无心之失的美味肘子便随着苏轼“东坡居士”名号改名为“东坡肘子”了。
六、东坡凉粉
苏轼初入仕途在陕西凤翔。为了避暑去了城边东湖,自创了清凉爽口的东坡凉粉。扁豆研磨成粉再熬制成糊,放入石碗中等糊糊冷却切成条,接着调味搅拌。凉粉入味又开胃,被人们称为“东坡凉粉”。
七、东坡饼
东坡饼是黄州小吃。苏轼和友人下棋下到很晚,找些吃食,友人便把剩面放在麻油里加热,时间过长被油炸的成了饼糊。苏轼品尝了炸得金黄的剩面,酥脆无比。这就是“东坡饼”的起源。
八、东坡羊脊骨
第三次被贬到了岭南惠州。当时街市羊肉很少,当地官员买完羊肉,苏轼身为罪官,便买些羊脊骨,回家后用小火慢烤,炙烤时淋上酒,吃起来竟然还有蟹的味道。
九、烤生蚝
花甲之年被贬到儋州,他在海边发现了生蚝,便尝试着用火烤制,从而创造了这一独特的吃法。《食蚝贴》中详细描述了烤生蚝的方法,文字详实栩栩如生。
十、东坡羹
来源于《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将山芋、芜菁、萝卜和荠菜洗净去苦汁,加入生油、米和豆粉煮至黏糊,最后加入蜂蜜。这道菜既不是稀饭也不是汤,而是二者的结合,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点。
◎图文来源:“诗词天地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