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一早,我被京东的一条推送惊醒,内容直接剑指美团核心业务,宣告自己正式杀进外卖市场。这还没完,推送里的措辞火药味十足,直接把外卖行业现状和潜规则摆上了台面,一副“屠龙少年”的架势。

表面看,是互联网大厂的一次业务扩张,实际上却是互联网外卖江湖里一次格局颠覆。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这场“三国杀”局势:谁会第一个撑不住?谁在暗自偷笑?而我们普通用户,又能从中得到点什么好处。
一、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饿了么最先吃苦头
很多人没太留意,其实在京东进场之前,中国的外卖市场基本就是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对打。美团一家独大,占了将近65%的市场份额,饿了么次之,差不多33%,剩下的就是零零碎碎的小平台。
这两家打了好多年,早已互相熟悉套路:你今天搞补贴,我明天发券,谁也不敢真的玩命,因为双方心知肚明,都是在现有市场里抢蛋糕,大家都靠这点营收过日子。
但这回不一样了。京东进场,直接奔着美团老大去的,看着像打美团,实际上谁最痛?答案是饿了么。
为什么?因为外卖是个典型的存量市场,新增用户几乎没有,靠的就是从别人盘子里抢单量。美团盘子大,被抢掉500万单,感觉像小感冒,饿了么本就份额有限,再被抢点,营运团队的压力就像海水灌进船舱,肯定撑不住。
更别提,饿了么背后是阿里。别看阿里有钱,但外卖在阿里整个营收里只占6%-7%,说句难听的,万一掉10%市场,阿里也不太可能跟你死磕现金流去救,毕竟它还有更赚钱的电商、云计算和国际业务。
所以,这场仗,饿了么的运营团队估计早就没睡安稳觉了。
二、京东为何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挑美团?
常规操作,新玩家入场,都会先从行业老二老三下手。理由很简单:老二实力稍弱,下手容易;打不过也容易脱身;同时能通过价格战、补贴战吸引用户,逐步蚕食市场,最后再围剿老大。
但京东这次偏偏反其道而行,直接剑指美团。
为什么?两点原因。
第一,打美团才疼。
美团的本地生活业务占它全年营收的74%以上。换句话说,你打掉美团20%的市场份额,美团的账面数据立马难看,股价跟着跳水,市值蒸发,管理层天天被投资人追问。反观饿了么,营收占阿里比重太低,哪怕掉20%,阿里也未必正眼瞧你,最多换个高管了事。
第二,打美团就是打行业潜规则。
京东在舆论上动得也挺漂亮。专挑外卖行业的“老大”美团开火,列了三宗罪:压榨骑手、收商家高佣金、对用户缺乏保障。话糙理不糙,但说实话,这三件事饿了么也没少干,只不过打老二没人关注,打老大效果最好。
而且,外卖这行,行业潜规则积弊已久,用户怨言早就一箩筐。京东这波高调喊话,等于替用户出头,博得了不少民心。美团要是敢硬刚,怕是连累自家品牌口碑;不敢回应,又显得心虚。左右为难,京东就等着捡便宜。
三、外卖大战只是开始,资本才是幕后推手
别看现在外卖热闹,真正盯着这场仗的,其实是资本市场。
京东最近日子也不好过,电商业务疲软,物流板块估值不高,急需找到一个能讲新故事、激活股价的新业务,而本地生活正是眼下资本圈热捧的赛道。
美团方面,资本也早盯着这块肉。二季度一旦市场份额掉得快,股价肯定震荡,到时候,美团高层日子也不好过。
至于阿里,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美团跟京东死磕,饿了么在夹缝里苟活,说不定还能趁机偷点市场份额。但要是真打到血本无归,阿里也未必愿意救饿了么,毕竟资本市场最看重的是投入产出比。
四、用户能得到什么?
表面上看,这场仗跟我们普通用户没啥关系,但其实影响巨大。
短期来看,三家外卖平台肯定要拼命搞补贴、降佣金、抢骑手,优惠力度回到当年的“百亿补贴”阶段不是没可能。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少花钱、多吃好。
长期来看,如果京东真能打破行业潜规则,比如佣金降低、骑手保障提升、霸王条款取消,那对用户体验也算个好事。
当然,也不能太乐观。外卖行业一旦格局稳定,新的巨头依旧可能变成“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到时候该涨价涨价,该抽佣抽佣。毕竟商业竞争讲的是利益,不是情怀。
五、结语
总之,2025年的这场外卖大战,绝对是互联网江湖的一场大戏。神仙打架、资本博弈、行业洗牌,背后藏着无数利益交换和市场暗战。
普通人能做的,就是趁着这波混战,薅点补贴、吃点便宜,顺便看看究竟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