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驳回了中国恒大集团创办人许家印前妻丁玉梅的两项申请,包括要求闭门聆讯以保护隐私,以及修订资产冻结令以明确其可自由动用的资产范围。不过,这两项申请均被法官高浩文拒绝,法官强调需要公开聆讯以确保清盘透明、保护公众利益。法官更指丁玉梅试图造成混淆和拖延诉讼进程。

现在海外可查被冻结资产有加拿大:2025年1月冻结丁玉梅名下温哥华3处房产(估值2.8亿加元),限制其每月生活费支取额度。 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对丁玉梅名下商业地产(约10亿英镑)实施临时冻结令,要求申报全球资产清单。 以及我们香港这边:承认清盘人身份,推进处置香港豪宅(4.7亿港元)及游艇、私人飞机等动产。 国际协作机制 依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已追回冻结资金23亿元,占转移总额的4.6%。值得注意的是中加、中英也启动司法协作试点,香港清盘程序获内地法院承认(深圳法院2025年2月裁定)。更有利于追回资金,填补一点恒大的债务巨坑。
接下来,我再细数一下这些年公开数据中这位前妻的资产结构:
直接转移资产:2023年离婚时,一次性转移约427亿元人民币资产,包括全球多处豪宅、私人飞机、游艇等,仅房产部分估值就达2.85亿美元(约合20.5亿元人民币)。
海外信托基金:为子女设立的23亿美元(约合165亿元人民币)海外信托基金,丁玉梅拥有资产保全权。
其他未公开部分:丁玉梅持有恒大集团5.99%股份(约7.9亿股)及恒大汽车部分股权(股价已大幅缩水),以及未公开的恒大分红及薪酬收入。英国银行账户中被冻结的400万美元(约合2870万元人民币)现金,每月可支取约18.6万元人民币生活费。
综合公开可查数据,丁玉梅通过资产转移及权益持有获得的总资产约530亿元人民币。若包含未公开的分红及隐性资产,所以实际规模可能更高,但需要进一步案件审查的清算人员摸排核实后可能公开。

可以看出,丁玉梅所有的操作不过是为了资产争夺罢了,但结局却是法官直接甩出“拒绝二连”,把她的算盘打得稀碎。丁玉梅以“保护隐私”为由,要求闭门审理案件,甚至威胁“人权和安全”。但法官高浩文直接怼回去:恒大清盘涉及公众利益,必须公开透明审理!说白了,恒大欠了上万亿债务,债权人有权知道钱去哪儿了,不能因为你个人的“尴尬”就让几万投资人蒙在鼓里。这种“既要转移资产又怕被曝光”的心态,反而暴露了心虚。
丁玉梅要求法院明确哪些资产能自由支配,比如申请豁免某个银行账户的美金、不公开伦敦豪宅的收支账目等,结果被法官认定“故意混淆、拖延时间”。根据法院文件,她的资产包括英国银行存款、伦敦豪华公寓,价值约2.85亿美元、加拿大房产等,甚至每个月只能领2万英镑生活费,律师费还得单独申请。清盘团队不仅冻结了丁玉梅600亿港元资产,还在全球范围内追讨许家印家族转移的财富。比如许家印的香港“发迹屋”被强制拍卖,私人飞机也被挂牌出售。清算人甚至发了300多封信要求丁玉梅披露资产细节,但她只零散回应,被法官批评“不配合”。这种“掘地三尺”的追债方式,连丁玉梅藏在英国的房产都无处可逃,可见国际司法协作的威力。
丁玉梅和许家印在暴雷前火速离婚,试图切割债务,但法院显然不吃这套,直接全球冻结资产,证明法律对“假离婚真逃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玉梅拿着加拿大护照、资产遍布英美,但香港和英国法院联动冻结,说明跨国追债不再是空话。以往企业破产,大股东往往金蝉脱壳,这次恒大清算人铁腕追责,给其他“跑路老板”敲响丧钟。
如果动物光吃不胖,那它的肚子里一定有寄生虫;如果人民勤劳却无法致富,那这个社会一定有吸血鬼存在。我们要发出灵魂拷问:恒大那些年赚的钱,最终进了谁的腰包?离婚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资产追查做切割吗?恒大的巨额债务又该谁来承担?
我们要知道房地产巨头恒大是21世纪国内比较典型的案例。涉案金额之大,社会影响之广。所以相关它的所有案件审讯都应该给与公开。更不要说什么提出修改资产冻结令的荒唐要求。如果这些高等法院都要予以批准,就真没正义公平性可言了。本来海外资产就不好追回,一旦解封一部分冻结资产,一定会被转移出去的。

可笑的是,她给出的理由也是够可以的。居然是怕公开审理对她的生活造成尴尬和不便。并且她还充当成了弱者,称其有两个未成年人子女及两个未成年的孙子女。能可能会因为公开审理案件对他们造成生活影响。知道看到这样的申辩,我最想说什么吗?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若把涉案的金额如数上交,可能都不需要上庭,不是更体面吗?非要上强制手法才来求放过。你怕影响个人与家人生活。你有没有想过多少家庭买了烂尾楼,还有还房贷。她们的生活被影响了,你们就心安理得吗?
总之,这场官司既是债务清算的里程碑,也是法治对资本乱象的精准打击。普通人围观时除了感慨“豪门崩塌”,更该记住:法律面前,没有真正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