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福建陈埭镇就成为了全省范围内第一个“亿元镇”,一切都在朝着令人惊讶的方向快速发展,可没想到仅仅到1985年夏天,一则人民日报刊发的《触目惊心的福建晋江假药案》立即引起了福建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的高度重视,工作组迅速抵达。
当时的整个晋江范围内都已人心惶惶,毕竟本就还讨论着“私营是否正确”的问题,又闹出了个这么大的事情,这也导致项南这个备受关注的书记提前退休,整件事的背后,他有着太多的无奈。

敢闯敢拼的改革猛将
项南的家庭背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他的父亲项与年是闽西地带最早的共产党员,长期在困难环境下从事地下工作;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党组织决定将项与年安排到上海特科。
为了能躲过敌人的注意,项与年还特意带上了12岁的儿子项南。
项南只记得父亲很忙,平日里行动也很神秘,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只知道父亲很忙。
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项南在抗战时期就入了党,也非常擅长搞宣传工作,曾开过农村夜校和街头讲座,用戏剧的方式宣传抗日;共和国一路走来的所有历史瞬间他与父亲都共同参与了,心中的信念十分扎实。

他更是有了一种思想:新中国的一步步就是闯出来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拿出绝对的勇气。
1981年,62岁的项南在中央的任命下来到福建担任常务书记,这次去福建,也是中央的嘱托。
福建在当时是个极为特殊的存在,这个省就带着一股闯劲,还有几百万华侨就在海外,但是福建的省委书记、省长中却连一个福建人都没有,中央考虑了这件事,就把项南派去了。
而且,当时中央对福建的政策是特殊且灵活的,那么项南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几个月的调查后,他对80年代的福建有了初步看法,总结了三个特点:其一、山高海阔;其二、华侨众多;其三、对台湾地区有工作任务。
尤其是第三点,推着项南朝着更加努力:过去因为相互炮击,导致过去的战火并未完全消失,从老百姓的观念里,不知道战争从何时就可能打响了,这样不利于经济发展,现在和平了,中央又给了政策,福建必须抓住机会。
有了营商环境,那些在外挣到钱的华侨也纷纷回来谈生意,可大家不知道具体情况会如何,很多人都是试探性的。
为此,项南也认为:只有结合福建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才能够把福建的事情办好。

一些干部们还没有完全从历史中缓过来,项南则在干部大会上表示:“若要福建起飞,就看思想解放不解放,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这些放在福建工作的第一位。”
但是,有些人胆子过大了,也需要纠正。
有一次,一位在福州工作的下属突然接到项南的电话,被叫到了办公室。
下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赶忙来到办公室内就坐,项南还拉家常般地问:“你今年多少岁了?”
对方刚回答完“48岁”后,项南接着说:“你还能活几年?”
这句话把下属给问懵了,心想着自己也没有做什么要杀头的事情呀,顿时有些难以回答,思索一阵后开口:“这很难说。”
项南却说:“我估计你能活上个50年,接近100岁,怎么样?”
此时,下属的心中已经七上八下了,压根不知道项南要说什么;看着下属满头雾水的模样,项南则说:“五一路交警总队那边有棵大樟树,那是一棵非常醒目的树,起码五六百年以上。”

说到这里,他也变得更加严肃了:“你们究竟有什么权力,能去把大樟树给砍了?”
在项南的心中,这一棵存在了几百年的古树,本就是福州历史的一个部分了,它见证了福州的历史发展,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了福州的地标,毁在这一代人手中,就是罪孽。
好在那棵树当时才刚进入准备砍树的阶段,这位下属赶忙赶去制止,那棵树如今依旧屹立在福州街头。
为了能把福建的优势充分扩大起来,项南瞄准了厦门特区。
当时特区的区域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能做得事情很少,但项南立即决定可以在这里销售先进的技术产品,还提到: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就能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就是特区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过去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项南就非常重视宣传的力量,发展经济本就是另一场“战争”,而且还更加需要大家都参与进来,他很重视宣传,1982年时就给《福建日报》写了一篇社论。

当时,他还超前的意识到经济发展中带来的贪腐问题,还说:无论他地位多高、党龄多长,都要毫不犹豫地撤销贪官们的党籍,不管遇到多大的组力,必须要抓个水落石出。
原本省委里还有个小食堂,项南来到后就给直接取消了。
领导干部们要经常下去调研,也就特意准备了6辆新的小轿车,项南也直接封起来,大家都坐过去的旧车子。
他告诉阿加:“战争年代,我们与人民群众都是鱼和水的关系,今天我们掌权了,鱼水关系不能变成‘油水’关系,要时刻注意防止脱离群众。”
项南的无奈
为了全省的经济发展,项南早就殚精竭虑。
他很清楚基础建设、宣传等方面都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很多事急不得;而有些事就需要着急了,特别是政策方面的事情,能去争取的就尽量争取。
他所争取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范围,只是这件事迟迟没有下文,看得出中央有顾虑。
1984年,北京方面的高层干部来到厦门视察,项南就在身边,赶紧趁机会提出要把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市的范围内。

一路走来,推动任何一件事的发展都不是很容易,特别是当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度”的问题。
全国开始打击走私犯罪的时候,福建也遇到了很多类似问题,项南则表示:“福建省的经济犯罪要打击,乡镇企业要发展,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有干部会因为担心犯错误的考虑而变得蹑手蹑脚,项南则说:“要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我满头的‘小辫子’给人家抓。”
转型期的领导干部是最难当的,大事要管、小事也要管,什么事都得把控好火候。
一位高官就因为是否该允许跳迪斯科舞的事情和项南争论,对方认为这种舞蹈会让年轻人激发“狂热放荡”的心理,项南却坚持认为:由我们规定青年人该跳什么舞,不甚妥当。
到处都要发展,国企和乡镇企业在当时还遇到了矛盾。

一些国企觉得自己不行,是因为乡镇企业把生意给抢走了,这才导致自己“没饭吃”,这便是典型的没有竞争意识的体现,项南直接批评有关国企领导干部:“本来一切优惠政策都是倾向于国有企业的,怎么就让乡镇企业给争走了呢?这不是你们自己不行吗?”
晋江的发展是迅速的,特别是在海外侨胞、港澳与台湾同胞的帮助下,很多民办小作坊、小工厂得以迅速发展,迅速掀起了乡镇企业的热潮,大家的思想观念都非常开放,很多家庭都做起了生意。
陈埭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摇身一变,于1984年就当上了全省范围内首个“亿元镇”,并被冠以“乡镇企业一枝花”的美誉。
所有福建人都认为晋江的未来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办越好,没想到还没过1985年,一下就出事了。

关键就在于:小作坊的模式虽然能把民营经济的潜力激发出来,但也会遇到一些监管方面的难题,只要监管存在缺失,就必然会有人为了利益耍小聪明。
7月20日,丁国标、杨明金、叶明山几人戴着手铐出现在大会上,他们就是假药案的主要犯人。
丁国标是陈埭镇工商组负责人,在他的执法犯法行为之下,另外几个犯罪分子售卖假药,非法获利中有百分之十的“手续费”落到了他的手中。
杨明金是推销员,是他负责把假药推到了四川、广西、陕西一带。

非法所得总计已经能达到三百多万了,这件事在那个年代堪称一个典型。
于是,人民日报刊发了那篇文章,迅速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注意,为了能把福建省的具体情况搞起给你出,工作组进驻晋江。
那会的晋江瞬时人心惶惶,本来大家已经走上致富路了,却突然出现了这么样一件事,这样下去,究竟办私营合伙企业还是否正确呢?由于这件事影响实在过于恶劣,晋江人在外出时总会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就连买车票、住宿都会被“为难”。
县委在讨论后认为:越是到了这样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得分清是非才行,扩大教育面的同时缩小打击面,帮助广大企业主放下思想包袱,继续支持民众兴办企业。
若是晋江在这个时候乱了阵脚,对于广大侨胞回家乡创业也会造成心理上的打击。
在所有人的齐心努力下,到1990年晋江县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比1978年增长了10倍,综合实力位于八闽县域之首。
然而,晋江假药案却连累了项南。
项南也在当年事情发生后严厉查处、迅速抓捕了涉案人员,自己也作了5次检讨,这件事的影响实在太大,也让项南背上了处分。
他离开福建时,表示要和福建“一刀两断”,其实了解他的人也很清楚,他这么说是不想影响到继任者。
此后的项南把精力投身于扶贫事业中去,还担任过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会长,这说明中央是信任他的。
1997年,项南还对秘书说:“我想回到福建,在那里认真待上5年,好好整理一些旧事。”
遗憾的是,当年他便因为心脏病与世长辞,没能再回到那片他所深爱的土地好好感受这里的变化。
“八闽百姓至如今,犹铭记”便是对项南最好的肯定。
参考资料
1.从实际出发,大胆地闯——忆项南 袁普泉 福建党史月刊
2.趟过“假药案” 坚持发展乡镇企业 晋江经济走上快车道 泉州史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