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明君最多的朝代,多到连“文景之治”中的汉景帝都混不上庙号。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连续5代明君,任何一个都是镇压一个时代的人物,结果却在一个朝代连出5个。
其中汉文帝刘恒的出生最为传奇,他的母亲薄姬本是魏国宗室之女魏媪与薄氏私通生下的贫民之女。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被秦国灭掉的六国纷纷竖起旗帜。相士许负断言薄姬要生下一个天子,薄姬瞬间身价倍增。
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 ——《史记》
她的母亲魏媪作为宗室之女,把她送给了魏王魏豹。魏豹本来跟着刘邦做小弟,没有夺天下的心思,只是一块打项羽。结果听说薄姬要生下一个天子,就以为自己有皇帝命,选择了背叛刘邦。
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独喜,因背汉而畔,中立,更与楚连和。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後宫。 ——《史记》
开始在楚汉之间做“骑墙派”,甚至偷偷与项羽谈和。刘邦见魏豹投向项羽,自然不乐意,派出曹参三下五除二就灭了魏国。
连薄姬都被抓进了纺织室做女工,生天子的传言在魏豹这终结了,但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刘邦一次路过织室,突然看到薄姬有些姿色,又心血来潮把她召进了后宫。
眼看生天子又有希望了,结果刘邦转头就把薄姬忘了,薄姬入宫一年多连刘邦一面都没见过。刘邦早就流连于其她宠妃之间了,薄姬的姿色在他看来只是有一点点罢了。
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此两美人侍,相与笑薄姬初时约。 ——《史记》
结果刘邦在与管夫人和赵子儿相聚时,见她们二人笑得开心,就好奇问了一嘴她俩笑什么。管夫人和赵子儿生得貌美如花,早早就得了宠爱,薄姬却一年多连刘邦面都没见上。
她们就说是在笑当初与薄姬三人的约定。三人约定谁先得宠,不要忘了其她人,结果她们两个得宠一年多,薄姬却还是个宫女。她们不仅不帮忙,还把薄姬当作笑话谈资。
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史记》
刘邦能沛县起家,让一帮兄弟跟他打天下,多少带点义气在身上。看不过去她们这样背弃誓言,就跑去宠幸了薄姬一次,然后就再也没去过薄姬那里。
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後薄姬希见高祖。 ——《史记》
当晚侍寝完,薄姬对刘邦说:“昨夜臣妾梦到一条苍龙趴在我的腹部”。刘邦一脸流氓气回道:“这是显怀的吉兆,不要忘了这是我为你促成的”!然后薄姬又见不到刘邦人了,可见薄姬长相在后宫确实一般。
结果就是这一次宠幸,薄姬就生下了代王刘恒。而且由于薄姬长相不出众,刘邦很少来她这里,也没有招来吕后的仇恨。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 《史记》
刘邦驾崩后,像戚夫人这些得宠的嫔妃,要么被吕后害死、要么被幽禁,都不能出宫门半步。唯独薄姬太不受宠,连刘邦面都没见几次,被吕后放回刘恒封国做了代王太后。
而且吕后除了薄姬,对刘邦的宠妃进行了无差别攻击,像戚夫人、刘如意母子一样死在吕后手中的不在少数。反而是薄姬和远在代国的刘恒,因为太没有存在感而幸免于难。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後,疾外家吕氏彊,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史记》
等吕后崩殂,周勃、陈平这些大臣们商议,立谁为皇帝的时候。刘邦的儿子都被霍霍的没几个了,刘恒顺利成了候选人。再加上吕后的强势,给大臣们带来了心理阴影,他们就不想找一个强势的太后。
一合计,薄姬性格温和、不争不抢,家族也没什么人,一看就好欺负。就把她的儿子代王刘恒,迎进长安做了皇帝。薄姬真的生出了天子,只不过不是魏豹的儿子做了天子,而是魏豹死后刘邦抢走薄姬生出了天子。
可以说吕后的大肆杀戮,完全是为不争不抢的薄姬做了嫁衣。事情还没完,传奇依旧在继续,几乎是捡来皇位的刘恒和薄姬母子,竟然做的都很好。
刘恒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使得秦末战乱以来满目疮痍的华夏迅速恢复。先是在汉文帝二年田租减半;然后厉行节约,国库串铜钱的绳子都腐朽了还没花出去;十年积蓄之后于汉文帝十三年,完成了封建社会唯一全面田租的奇迹!
三代以下,汉之文帝,可谓恭俭之主。 ——朱熹
由于他宽政爱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被此后历代视为贤君、明君。朱熹就曾评价刘恒,三代以来唯有汉文帝,可以称得上是恭俭之主。
此后历代但凡想走贤君路线的,无不以汉文帝为标榜。刘恒开创的“文景之治”,以守成之主中的第一人,毫无疑问成为千古一帝,安民爱民的千古一帝!
而薄姬虽然不争不抢,也和他儿子刘恒一样,是一个极具智慧的高手。汉文帝中期时,昔日“诛吕安刘”的周勃却被诬陷造反,薄太后不忍看功臣含冤而死,儿子清名尽毁。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史记》
就在汉文帝上朝时,抓起头巾朝儿子砸去,然后骂道:“周勃挂着先帝印玺,统领十万北军的时候不谋反,把你扶上皇位。现在回到老家养老了,却要造反被你抓是吗”?汉文帝自知理亏,急忙派人放出周勃,使得功臣得以善终。
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 ——袁盎
所以汉文帝对他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从心底由衷佩服。等到她孙子汉景帝继位时,大臣袁盎依旧在传颂着她们母子最后的传奇:
薄太后病重的最后三年,汉文帝衣不解带、天天在床前侍奉,每有汤药都要自己先试试热不热、苦不苦,再给母亲薄太后喝。这就是后世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典故由来,薄姬一生不争不抢、却以纯粹的好人得到了一切,正应了那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