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有些意外,广西地级市2025年一季度GDP数据出炉了,钦州市不进反退,以增量-29.09亿元,名义增速-6.51%,位列增长末位。
要知道,作为平陆运河的出海口,作为广西“向海图强”的战略要冲之地,这是广西未来的发展重地啊!这些年,也由于这个红利,使得钦州经济一路飙升,曾跃至广西第五的位置,大有把玉林拉下来的势头。
然而,今年不但位置不保,还被百色和北海这一山一海的区域城市给超越了。这是怎么了?网友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1、能不能钦州改回古地名“安州”?因为钦州的“钦”拆字为“欠金”,不吉利。
2、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增长有谁相信,只能说钦州实事求是,不要当冤大头,争风头。
3、都系重污染企业,客观上压隘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钦州发展上限不高!
4、钦州这几年发展有些急功近利,头重脚轻,不摔跤才怪。
5、钦州是时候冷静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了!
6、钦州的区位优势毋容置疑,就看怎么发挥出来。
7、钦州背山面海,港口优良,这不是它的真实成绩,需要给钦州信心!
......
钦州经济增速的突然下滑,确实令人意外。作为平陆运河的关键节点,这座城市本应乘着"向海图强"的东风持续腾飞。这样的情况也说明钦州也到了思考未来发展之路的时候了。
比如,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开始显现。钦州近年过度依赖港口物流和石化产业,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时,这类重资产行业首当其冲。数据显示,一季度钦州港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8.2%,而占GDP比重达37%的石化产业受国际市场影响明显。
比如,新兴产业培育不足。相比北海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百色的铝精深加工转型,钦州在新动能培育上显得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仍不足15%。
比如,平陆运河建设带来的"虹吸效应"开始发酵。运河沿线城市竞相布局临港产业,导致部分原计划落户钦州的项目分流至沿线等地。这种"兄弟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反而稀释了钦州的区位优势。
不过,短期波动未必是坏事。这次"失速"恰似一记警钟,提醒钦州需要重新审视发展路径:既要巩固港口优势,更要加快培育海洋装备制造、冷链物流等高端业态;既要借力运河红利,也要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既要发展临港工业,也要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
毕竟,真正的"向海图强"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发展质量的跃升。
钦州缺乏的是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
其实,钦州的发展困境并非无解,关键在于如何将网友们的尖锐批评转化为破局动力。
从地理区位看,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天然优势仍在,但需要重新审视"以港兴市"战略的落地方式。当务之急是跳出"重化工依赖症",在临港产业园推行"黄金配比"——每引进三家石化配套企业,必须同步培育两家高端装备制造或冷链物流企业,形成产业生态的自我平衡。
文旅融合或是破题妙招。既然网友提及"安州"古地名,不妨将文化IP开发作为城市营销突破口。三娘湾的白海豚资源可升级为海洋研学基地,千年坭兴陶可嫁接数字文创,甚至可以考虑在平陆运河沿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实景博物馆。这种"软实力"的培育,恰能对冲重工业带来的环境焦虑。
更值得关注的是区域协同的机遇。北部湾城市群的"竞合关系"中,钦州完全可以与北海的文旅资源、防城港的边贸优势形成互补。
不妨建立三市联席会议机制,在港口分工上,钦州可专注大宗散货,让北海侧重邮轮经济,防城港深耕东盟冷链,避免同质化内耗。当城市学会"打配合战",1+1+1的效应或将大于3。
平陆运河工程还在推进,钦州还有机会,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