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当很多人还在说西江水运如何发达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桂平也会干旱。
自古以来,桂平以三江汇流而闻名,是西江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并且背靠大山(西山)而面临平原(位于浔郁平原中部),农业发达,是广西有名的“粮仓”、“米袋子”。在历史的发展中,哪怕是到了现在,它的发展重心也是在农业。所以,在以前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依靠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它一直处在广西的经济强县前列。
过去的几十年里,桂平还分别在南北的两条水(郁江和黔江)中修了两座水利大坝,进行蓄水发电。按理说,桂平不会干旱才对,并且对农业的灌溉更是会起到加强作用。
但偏偏就干旱了。在过去的大半年里,桂平都没有迎来一场有效的降雨。有人说明明下了啊,其实,那不过是人工增雨,虽然催雨下了,可是,没有有效缓解灾情。
威记前两天落乡,看到有的乡镇还在犁田,有的乡镇的地竟然都没有耙过的痕迹!按理说春耕都已经结束了才对,地里的稻苗应该都长起来了。因为在桂平,一般来说清明前后正是农忙的时节。
这种情况之下,会不会荒废了一个种粮季?
这也说明,在桂平种田,还是要靠天吃饭。黔江的大藤峡水电大坝,和郁江的船闸对桂平农业灌溉来说似乎帮助不大?
在威记看来,其实,大坝的建设虽为桂平带来了稳定的电力供应,但其主要功能是发电与防洪,对于农业灌溉的直接助益确实有限。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模式变得愈发不可预测,即便是大型水利工程也难以完全抵御这种极端天气的挑战。
那些未能及时犁田播种的乡镇,很多人有些发愁,就像威记的亲戚一样,他们聚在一起讨论着对策,有的决定改种耐旱作物,有的则计划从邻近水源充足的地方引水灌溉,尽管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辛劳,可是天大地大,种田事大,总之都在千方百计想着怎么才能插秧种田。
据说当地也在行动,比如从江中取水进行调配水资源,以尽力减轻干旱带来的影响。
大藤峡水电大坝与郁江船闸虽非专为灌溉而建,但在旱情严重时,其调节作用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调度水量,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下游的用水紧张。只是,面对自然的力量,人类的技术与管理仍需不断探索与优化,以期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
今年干旱,无疑给桂平的农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在依赖科技与自然的同时,更要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寻找更为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之路。
同时也给桂平带来了思考,是不是要把水利进行再一次的优化?
因为按照地理划分,郁江水可以供应南区的农田灌溉,而黔江水更适合作为水运用水。可是,桂平水系发达,这对于农田水渠的修建,就显得有些复杂了,架飞渡或者利用天然水道进行引流等等,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是难!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