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宁夏:银川提升软实力,一直在努力,发力的方向在哪里?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5-04-15 23:16:15

银川是一个天眷神顾的地方,不接受反驳!

可能有人会拿今年银川的境况来说事。比如“宁三震”的到访,让很多人心有余悸;比如说这几天的沙尘暴连续肆虐,在打银川“宜居”招牌的脸。

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过于聚焦细节的缘故。放宽眼界,看向全国,会发现有哪里没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前几天的那场沙尘暴甚至影响到了海南,这又怎么说?

所以,生活在一个地方,不如多多看看它的优点?

说到优点,银川可谓多如牛毛,比如物产丰富,品种独特,具有唯一性。

从历史上来说,银川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生存,贺兰山里的岩画上的石刻图案就是证明。在生产力那么低下的原始社会里,人们都能生存下来,说明了银川的生活物资丰厚;

从地理上来说,银川山(贺兰山)环水(黄河)绕,并且有贺兰山和黄河千万年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作为根基,让它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从气候上来说,在地理环境的加持下,实则乃一处宜居之地!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第戎人逐水而居,策马扬鞭;到蒙恬拓边开创屯田灌溉的农业生产;又到党项李德明迁都怀远镇(今银川城);最后到新时期银川成为首府城市,这都是最好的证明。

从现代的城市发展眼光来说,银川是一个区域性城市,这也奠定了银川的区域优势。

不过,也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处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处),在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使得它缺乏一种连续性,造成了它的“移民城市”特质。使得让“移民”在认同感和归属感上,需要时间的沉淀。

简单一点来说,银川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可是在传承上,却缺乏认同和产生归属感,使得很多人对于银川乃至宁夏的历史是不熟悉的,同时很多人也不想去了解。

因为,来到银川这座城市,想到的更多是物质和生存问题,俗一点来说就是挣钱养家和享受,那些历史有什么用?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才是正道,历史又不能当饭吃。所以,聊历史有些尴尬。

不知道有人发现没有,在银川,少有一个家族整体的人口,可以始终待在银川超过三四代的。比如“支宁人”就是一个代表。很多第一代来到银川奉献青春和汗水;第二代生活成长在银川,为银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第三代很多都由于求学,又离开了银川。

如今,随着银川的城市发展,人口也达到了将近300万,很多都也成为了“新银川人”,开始了又一个“第一代”的奋斗历程。

所以,银川要提升软实力,不是从历史角度,而是从“留人”的角度来进行。

除了发展经济,还要从宜居宜游宜乐等方面下功夫。

其实,银川也一直在努力,如今更是开始了发力,比如各种层面的文旅宣传,前段时间提出来的“演唱会经济”,还有“体育经济”等,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增强着人们对于银川的刻板印象,并且提升归属感。

居有其所,业有其工,游有其乐,这样的银川怎能不爱?

那样的话,“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序列中应该会有银川的一席之地吧?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