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让梨的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诛杀

星洲看历史 2023-02-23 09:08:01

这就是典型的“欲仇之罪,何患无辞”了!孔融作为圣人正统后裔,在士林中、朝廷里影响力很大。而他又偏偏看不惯曹操的专横跋扈,所以经常跟曹操做对,长期在曹操耳边叽叽歪歪的,譬如说曹操下个“禁酒令”,他就写篇文章冷嘲热讽的说上一大通,皮里阳秋的,让曹操对这个政治影响力很大的圣人后裔很厌烦。随着曹操年纪越大,权威越盛,有了“称王”“受九锡”之心。为了扫清障碍,让反对者闭嘴不言,所以他就以孔融“不孝”为罪名,杀之立威。

至于曹操为什么以“不孝”的罪名诛杀孔融,一是因为汉朝一向标榜“以孝治天下”,孝道深入人心。曹操以“不孝”罪杀孔融,反对的声音相对较小,阻力不大。要知道:曹操是很重视“孝”道的,想当年,曹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屠杀徐州平民几十万人,打得就是“为父报仇”的“尽孝”旗号,杀得那是理直气壮问心无愧啊!

因为孔融是悬在曹操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孔融本身就是士林领袖,在军队中也有极高的影响力。虽然缺乏军事谋略与施政治理方面的才能,并不代表就是弱鸡。他的名望,交际,文学,以及影响力都是顶级的存在,你把荀彧拎出来,实际上都要相形见绌。

孔融曾经建议这么一件事:(孔融)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遵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

简单说,这就是要曹操的命。权力,是曹操从天子与朝廷中转移窃取的,你要还给天子,还给中央朝廷。地盘,是曹操在割据时期拼下来的,可名义上还是天子的,要交给天子。那曹操还剩啥了?一旦刘协掌握君权,朝廷恢复运转,又有实际掌控的地盘与资源——曹操别说篡汉,自保都是个问题。孔融这么搞,是在切曹操的命根子。

碍于现实,这件事并没有大臣上疏,天子应允,曹操拱手奉送如此简单。却不代表这孔融这个提议没有意义,也正是因为孔融这招太黑太损,才招致杀身之祸。曹操害怕的是这件事得到广泛的响应,形成一定的共识,从而成为自己难以解决的压力与阻碍。忠于汉室的人还是有的,曹操处心积虑把天子搞成傀儡,不断剪除汉家羽翼,现在孔融登高一呼,这些年苦功就有毁于一旦的可能。而孔融呢,他在认清曹操的真面目后,也没什么好办法。能做的,就是给曹操添堵,设置障碍,这件事不可能他比谁都清楚。朝廷没有实际的权力,只能决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孔融也明白。那又如何?政治立场已经决定没有回旋余地,必然是针锋相对。

曹操不断扩大统治区,外部的军事武力一时半会是指望不上的,那就尝试从内部破冰。即便不能给刘协松绑,也足以遏制曹操。假如:曹操:我要按照古制恢复九州。孔融:那要按照古制恢复王畿之制。换你是曹操怎办?这件事不解决,就会被孔融等人拿来“刁难”自己。毕竟曹操在名义上,有很多事情还需要通过中央朝廷。

孔融真能把这个空壳子凝成铁板,曹操的篡位之路就只有减速。除非……图穷匕见。所以,孔融就这么挂了——谁让他对曹操的命根子动刀呢?可只是杀了还不够。孔融是死了,那大家如何评价他?所以不仅要你人头落地,还要你身败名裂。于是孔融有了二顶帽子,一是不忠,一是不孝,最大限度的污名化孔融,凸显曹操的正义。但这玩意说出去没人信,世人都知道你这是扯犊子。孔融能谋反?孔融能不孝?没办法,曹操只能发布《宣示孔融罪状令》,并且在文末特意强调“更以此事列上,宣示诸军将校掾属,皆使闻见”——干掉士林领袖孔融后,曹操加大力度要安抚的对象居然是军旅。这充分说明了为何曹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孔融这件事一旦成气候,可不是一个空壳朝廷打对台那么简单。

参照孔融去审视另一位汉臣荀彧,就知道荀彧为啥落了个爹不亲娘不爱的田地——君权与皇权制度的恢复是维系汉室生存的必要因素。你想让曹操只做个权臣,避免汉室的覆灭,就必须让天子这方有一定的权力与制度进行钳制——可荀彧从来没为此努力过,也只能以一死迈入“忠烈祠”了。

二是孔融胆子太大,言谈无忌。他居然公然宣扬“父母无恩论”,他在一篇文章中居然这样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翼为?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母相互动情才会有子女,孩子在母亲肚子中孕育就像在瓶子之中,等到成熟,孩子就降生了。换言之,孩子只是父母情欲的附带物、副产品,所以父母对儿女而言没什么恩义可言。这个观点放在现在的时代,都会有极大的争议,更何况在当时鼓吹“百善孝为先”的封建社会呢?曹操于是抓住这篇文章不放,判决孔融有不孝之大罪,然后杀了他全家。

噫,以言论入人以罪,诛孔融全家,阿瞒亦“志士仁人”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孔融之死:祸都是嘴惹的!孔融虽是东汉名士,但却眼高手低,喝喝酒、吹吹牛还可以,真要领兵打仗,白给!

公元191年,公孙瓒以2万军队击溃了30万黄巾军,杀死了3万,俘虏了7万。孔融亲自带队迎击这些败兵,结果败军兵分三路,一路与孔融的主力交战,两路直接攻城。孔融溃败后不能回城,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退守朱虚县,将北海郡治拱手让给黄巾军。从以上可以看出,孔融的军事能力完全不能与公孙瓒相提并论。后来,孔融又被管亥围困,派太史慈突围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援,刘备很惊奇,立即发兵解围。

派了多少兵呢?只派了三千人就把管亥吓跑了。由此可见,面对小股黄巾军,孔融同样无法取胜。刘备成为徐州牧后,表奏孔融为青州刺史。孔融回到青州,“战士不满数百,谷不至万斛”,而强敌环伺。孔融手下谋士左承祖,劝孔融与袁绍、曹操搞好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赶紧依附袁绍集团。孔融知道袁绍图谋篡汉,所以不愿意与袁绍等人联合,所以下令杀死左承祖,以示决心。

公元196年,公孙瓒众叛亲离无力,无力再庇护青州,袁绍派袁谭进攻青州,扩张势力。面对袁谭的进攻,孔融“凭几安坐,谈笑自若”。结果“城坏众亡”,孔融逃走了,妻儿全做了俘虏。万般无奈之下,孔融只好投奔了许昌,并被封为少府,也算是混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随着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孔融爱怼人、爱吐槽的毛病也越发严重了,常常触犯曹操。

公元204年,曹军攻进邺城,曹丕趁乱抢走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宓,此举在朝中引发热议。孔融发表的意见是:武王伐纣,俘获了妲己,赐给了周公。这话很快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一听,罢了,还是孔融知识渊博啊,这事自己听都没听过。于是,曹操给孔融写了信,请教此事。孔融见信,分分钟回了一封:史书上没写,我是根据在邺城发生的事情,推断出来的。

曹操这才明白,原来孔融是在指桑骂槐!曹丕能跟亲爹抢媳妇,武王就能把妲己赐给周公。成名成年后的孔融却变得豪放不羁,经常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由于管不住自己的嘴,该说的不该说的,他都说了;由于管不住自己的心,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做了,结果,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曹操。曹操想置孔融于死地,但是,由于他出身高贵,名声又太大,不寻个非常有力的理由,老曹也不敢轻易下手的。功夫不负有人心,孔融的“死证”终于让曹操给找到了——罪在不孝!这罪证是从孔融的聊天记录中翻出来的--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孔融与祢衡瞎聊了些什么呢?原来,孔融给祢衡上了一节生理卫生课。孔融教育祢衡说:“父亲对子女有什么恩惠可言?他的本意只不过是发泄情欲罢了。母亲对于子女来说也谈不上多伟大,好比一个盛放东西的瓦罐,子女生下来就如同东西从瓦罐里倒出来,难道还要给瓦罐写感谢信,侍奉瓦罐终老?”

孔融这样的言论,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大逆不道的胡言乱语,何况是以孝治天下的大汉呢!尽此一点,曹操要治他个死罪,就可堵天下人之口。于是,四岁能让梨、十六岁能争死的少年道德模范,竟然五十六岁时被曹操以不孝之名杀掉了(当然,“不孝”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这对孔融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

不久,曹操宣布远征乌桓。孔融又写信讽刺领导:请将肃慎不进贡和丁零偷苏武牛羊的事一并解决了吧!为了节省粮食,曹操宣布禁酒。孔融听闻此事,又和曹操吵了起来,喝酒有益,禁酒没理。由于名气大,孔融家天天高朋满座。孔融喝多就吹嘘: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我这辈子无忧了。貌似爱才的曹操其实心眼不大,曾帮曹操打赢官渡之战的许攸,因当众喊了曹操的小名,就挂了。所以,曹操早就忍不了孔融了,老子养着你是让你来粉饰太平的,不是让你来怼人的。

208年,曹操指使与孔融不和的丞相军谋祭酒路粹状告孔融,列举其五大罪状:其一、欲谋不轨。孔融当年在北海时,曾对外宣称:有天下者,何必非得姓刘。其二、不遵朝仪。身为高级领导干部,作风不严不实,整天穿戴奇装异服,社会影响极坏。其三、妄议朝政。竟然认为在许昌千里之内,不应再封诸侯,你让曹丞相喝西北风去?其四、言论放荡。与白衣祢衡互相吹捧。祢衡夸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捧祢衡是颜渊复生。

其五、孝行有亏。孔融曾发表父亲一时爽、母亲是容器的言论,认为父母于儿女无恩。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即便前四条罪状都忽略不计,不孝这一条足以让孔融获死。临刑前,曹操特意给孔融盖棺定论:这小子,素来毒舌,于朝廷社稷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半笔”看来,孔融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忠于汉室,荐贤举能,宣扬仁政,爱憎分明,但是他又眼高手低、百无一用。但是,当你面对残酷的现实,只会吐槽怼人,却不能提出建设性意见,更不愿着手做实事的时候,那就危险了。

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与其吐槽,不如实干;与其怼人,不如奋斗!

0 阅读:15

星洲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