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读读那些关于“回家”的诗词,心中有故乡,何处不思乡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5-01-12 09:08:34

钱钟书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的一生一开始为了自由而踏上旅途,快要到达终点时却害起了思乡病,想要在茫茫人世中找到一个身心的归宿,每一个想家的人,心里都有一首诗。

01

杂诗三首

唐·王维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第一首写女子思念远方的夫君,站在门口,望着江上的船只,盼望哪天有丈夫的书信寄回。

第二首写游子思念家人,直接把问话的内容点缀成诗,询问故乡来人家中怎样。

第三首诗则是女子对丈夫的回答,梅花开了,春鸟啼叫得欢,我心中的离愁,就像阶前的春草一样滋长。

赏析:

都说睹物思人,或许原来因为忙碌,很少有机会想起故乡,但一见到了故乡的人和物,才发现不是不想家,而是没有去想家。见到故人,想要回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既然你是从家乡来的,能不能告诉我:我家窗前的梅花开了吗?

02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赏析: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03

《菩萨蛮·其二》

唐代: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释义: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

赏析

这是一首对酒抒怀的词作,表面上看似旷放,实则是骚人故作旷达语,其中蕴涵着流寓他乡的词人强作欢笑、无可奈何的痛苦。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这是词人的劝酒之语,“沈”通“沉”。意思十分明白,与唐诗人罗隐《自遣》中“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如出一辙。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词人继续以酒客的身份替主人劝酒,说主人盛情相邀,我们怎可辜负了他的一片情谊?大家能饮则饮,何辞一醉。韦庄处在一个乱离时代,他流落异乡多年,如今遇上一个热情好客的主人,心里感到十分激动。这“珍重”两句写尽他沉郁、潦倒的心绪。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漏”,古代以滴水计时的仪器;“诉”,意指推辞。上片末二句说不要辜负了主人盛情,这两句则意在劝人不要辜负良辰好景,既然时光短暂,众人正应该趁着这大好春光,开怀纵饮,一醉方休。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末两句最为沉痛。唐朝灭亡,韦庄已年近七十,历尽人世艰辛,所剩时日亦不多,因而他说今天有酒而不及时行乐,明天想行乐,还不知有没有呢!“呵呵”二字最为传神,这实是强颜欢笑,其中蕴涵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

04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释义: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赏析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惊艳之语,词人叠用两个“一程”,突出长路漫漫之感。这句是化用李煜的“一重山,两重山”,李煜只用了山的意象,而纳兰性德再加上了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前行的方向,他们一路向山海关出发。

此外,全词最美的是上片最后5个字,历来备受名家推崇。“夜深千帐灯”写的是帐篷里将士们点起的烛灯,千顶帐篷在塞外,形成了一幅特别的画面。“夜深千帐灯”,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非常欣赏的句子,并因此在《人间词话》中将纳兰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王国维之所以欣赏,是因为这“夜深千帐灯”里的豪放,纳兰的词里很少有这样的豪放。

词的下片写塞外的风雪。上片中山水一程是空间的跨度,而下片的风一更雪一更,则是时间的维度。风雪声扰了征人的梦,词人用“聒碎”的动词来形容,凄美异常。最后一句也是高明之语,由眼前的风雪笔锋一转,想起家乡的宁静,那里没有这样恼人的声响。

全词语言质朴,意境高妙。整篇采用白描手法,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眼前的“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而心中的“故园无此声”是婉约动人的,两相对比下是词人细腻思归的心。这首清朝的《长相思》,哪怕是拿去与宋词经典相比,都毫不逊色。

05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其一)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都已变化太多。

只有门前那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涟漪的镜湖的碧水,还是旧时模样。

……

鉴赏: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贺知章辞官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此时他已有八十六岁,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这首组诗就是他回到故乡后所写。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06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公元706年(神龙二年)作者途经汉水时。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07

《滞雨》

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译文:

连绵不断的夜雨,留滞在长安之夜;独对黯淡的残灯,客子更触绪生愁。

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怕的是归乡之梦,不宜于这个清秋。

赏析

《滞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主旨为思乡,前两句点出时间、地点、环境,烘托主人公的心情;后两句抒写怀乡之意。全诗曲折有致,自成高格。

前两句谓客居长安因天雨而行动受阻,独对残灯忧愁不寐,思念故乡;后两句推进一层,谓故乡本是烟树晴岚、碧水萦回之地,可是正值秋雨绵绵之时,即使梦回故里,所见也是霪雨霏霏,故归梦也不宜当此风雨潇潇之秋也。

08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译文:

寄情于花,寄情于酒欣喜与花的盛开,左手拿着花枝右手拿着酒杯。

想问问花枝和酒杯,老朋友为什么不能一起来呢?

欣赏

不要怨恨故乡的路途遥远,千里之外的距离并不能隔绝心中的牵挂。从此以后,每当我凝望远方,眼中浮现的都会是故乡那如春般温暖的模样。故乡的山水与亲情,早已深深扎根在心中,即便远离,心中依然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

09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释义:

那一夜,诗人高适,在万家灯火,烟花满天的热闹中,孤独地坐在旅馆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除夕。

人生很长,或许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一个除夕,客心何事,有家难回。即使是温暖奢华的住处,也无法慰藉除夕夜的孤独,相思千里,也要梦里奔赴。

赏析:

《除夜作》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首句营造了一个凄冷孤寂的意境;次句转入诗人直白凄然的内心世界;第三句写乡思;末句“明朝又一年”点“除夜”之题,乡思之中更增岁月流逝、人生苦短之叹。此诗有别于诗人一贯浑厚雄放之诗风,语言平易自然,没有一句华丽辞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以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的满腔真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10

《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译文:

心追逐南去的白云飘逝,身体跟随着从北边南飞的大雁回来。

家乡篱笆下的菊花,如今又有多少株盛开?

欣赏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归故乡时路过薇山亭时所作。该诗主要通过南云、北雁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恋,通过单独询问故乡篱笆下菊花抒发了诗人思乡欲归的急迫心情。全诗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  

  诗的首句就云“心逐南云近”,在这一句当中,寄寓了丰富的含义。首先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然而思念却不得归还,于是仰天长叹,奇情于南去的白云,就是陆机所说的“指南云以寄款”。 在这里,作者着重表现的就是一种归还家乡的焦急心情。因为此时诗人已经行走在回家的路途之上了。  

  第二句是“形随北雁来”,在上句表达思乡之苦和归乡之焦急之后,这一句流露了一种来到南方的欣喜。伴随那从北而来的轻快的大雁,诗人来到了南方。因为归家乡的感望就要实现了,所以欣喜;因为心中欣喜,因而脚步也就轻快。“形随北雁来”五字显得自自在而飘逸。   

前二句加在一起,就产生了第一个波折,从对比中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从格律和用词上看,这二句对仗工整,表现出诗人语言技巧的高妙;在语势上,语句轻快急促如行云流水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归家的心情。

后二句是“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作者通过这个问题,把思乡的感情变得深沉了。在回故乡的途中,在思乡之情急切的时候,也是在家乡就快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诗人突然想到了故乡篱墙下的菊花,这种思维过程非常符合感情发展的逻辑。因此,诗人通过对一个单一而具体的物件的回忆下子唤起了对家乡的整个的印象。可见这两句诗使全诗的感情得到了深化。而此二句的语势变得缓慢,也正好村托了这种深化的感情。

11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译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

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12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译文:

鸟儿歌颂着花的到来,轻烟萦绕在柳边,别去了这地的风景,不禁想起了年少的往前。

还要上那高楼眺望着江水绵绵,故乡里哪个地方会迎来一只归船?

赏析:

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在下句用了“抛却”,这则点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这同时也衬托出诗人的愁,点明诗人的遭遇,是不堪看呀。后二句,应该是虚写,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看到这里,我们就全明了,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也。

0 阅读:34

书易聊文化方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