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随着新一波冷空气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同样进入了高发期,尤其是死亡率和致残率颇高的脑梗,那它的发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一、为什么中国脑梗越来越多?一说到脑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现在身边人似乎越来越多患此类疾病的,而且其中不乏很多年轻人。头一天还在一起谈笑风生,第二天可能就脑梗,瘫痪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发表在《Lancet Neurology》上的相关研究提到,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我国脑梗的发病率始终呈上升趋势,并且远超其他国家,发病的年龄也远低于其他国家。目前脑梗的发病风险仍居世界之首,发病率在25%左右,也就是说每四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人存在终身脑梗的风险。
而在发布在《The Lancet》上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人群逐渐呈年轻化,其中缺血性卒中(脑梗)占据了较高的比例,45岁以下初次发病的人群已经占了一成以上。
而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约十秒就有一个人初次发病或者是复发;每半分钟就会有一个人因此而去世,就算是有幸躲过一劫的人,也有近四分之三的患者会终身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记忆力下降等)相伴,约五分之二的患者会变成重度残疾。
其实,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血栓阻塞血管,使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出现部分区域缺血、缺氧性坏死所引起的。
通常情况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共存着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它们之间存在动态平衡机制,以促进血液的正常流动。但当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出现损伤等情况,凝血功能就会迅速活跃起来,变得亢进,那两者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这个时候就给血栓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在血管出现损伤后,机体会自发的通过凝血功能快速形成血栓完成血管壁的修复,降低血液外流的发生率,一旦完成使命,那就会停止血栓的产生。
而受年龄因素影响,或是长期不健康饮食习惯(如高油、高盐、高糖等)及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久坐不动、长期压力、情绪不稳定等)所影响,都可能改变这种机制。使机体的溶栓功能跟不上血栓形成的速度,增加了过量血栓堵塞血管的可能性。
由于全身各组织都受脑神经所支配,一旦发生了脑梗,可以说全身都会遭殃。
多数患者在之后的生活中都需要借助轮椅或是拐杖来辅助走路,或是只能瘫痪在床上。
而且,临床上该病在一年内的复发率高达百分之五,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致残率、致死率也相应的增加。
可能很多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医疗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变得越来越好,既然对症治疗可以达到出院的标准了,怎么复发率还那么高呢?
主要就是因为,在对症治疗后,很多诱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其实依然是存在的。所以,想要远离脑梗,一定要充分认识与之相关的几个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医生直言:多与这3个原因有关原因一、受慢性基础病影响
目前医学界共识,诱发该类疾病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慢性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房颤等)。其中,约一半以上的发病率都与血压控制不佳,长期过高有关。
当血管中血流所产生的压力长期持续处于高值,血管壁内膜就会逐渐变粗糙,一旦内皮细胞受损其功能就会减弱,就会影响抗血栓形成物质的分泌。
再叠加血管内的炎性反应,两者共同作用下,会使脂质物质大量沉积在血管内壁中,慢慢的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随着它们体积的增长,血管就变得越来越窄,且失去原有的弹性,直接影响脑部正常的血氧供应,一旦它们掉落随着血流进入脑组织,就会彻底堵塞血管,造成急性事件。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确诊病人约在2.5亿左右,血压偏高的更不在少数。
想要降低脑梗风险,控制好血压很关键。
研究发现,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读数中的高压(SBP)降低约10mmHg,或者低压(DBP)降低约5mmHg时,他们罹患脑梗的风险将降低约五分之二。
同时,该类疾病约十分之三都是由于房颤栓塞所引起的,而在后者的患者中约有85%的患者都是脑组织栓塞。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指南中提到,与健康群体相比,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的概率增加了约500%;一个月内病死率增加了约一半以上,而致残率则增加了100%。且发病率及患病严重程度都与年龄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预后越差。
其实,心房颤动之所以同样成为一个重要且直接的诱因,是因为它和高血压的机制比较类似。长期心房维持高频乱颤就会出现心房血瘀,瘀结的斑块一旦脱落同样会随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堵塞脑血管。
此外,像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同样是重要的诱因。
想要远离心梗,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
尤其是有上面提到一些基础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遵照医嘱科学服药,尽量将疾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长期异常波动。
原因二、不良饮食习惯
医疗水平的提升,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生活水平的提升,可能恰恰为疾病的发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近几年,人们的饮食结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原来的三年大饥荒一跃变成了满桌的大鱼大肉,高油、高糖食物充斥着全年龄段人群。
以炸鸡、汉堡、撸串为代表的高油脂食物,从味觉来讲确实让人垂涎欲滴,但在不知不觉间,就会让我们面临油脂超标的风险。
过多油脂的摄入所产生的热量自然也就很高,饱和脂肪酸堆积就会让血液变得粘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升高。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长期下去血管同样会受到损伤,并加速粥样动脉斑块的形成。
而奶茶、饮料同样成为当下潮流单品,但长期大量摄入这些高含糖饮品,过多的糖分在身体里面堆积,不仅仅会让人变胖,还可能诱发Ⅱ型糖尿病。
血管长期在高糖环境中极易出现表皮细胞受损,同样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同时,国人多数盐的摄入量都超标(国际标准:≤5g/d)。
研究显示,我国成年居民平均摄入量已高达单日10.4g。可能有人觉得自己平时做饭放盐很少呀,但是生活中大家往往忽视了一些隐形盐的摄入。比如一道菜可能要放酱油、味精、耗油,甚至豆瓣酱,一通操作后,食物早已充斥了大量盐。
高盐饮食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自然也是脑梗较为关键的间接影响因素。
此外,国际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二的脑梗患者体内均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而我国国民由于受基因突变所影响,往往多数人都存在叶酸代谢异常。
可能,提到叶酸大家首先想到的估计都是孕妇,但其实叶酸的缺乏,不仅会使胎儿神经管畸形,还会影响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使其异常升高,而HHcy又会影响脂质的正常代谢,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叶酸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
其实,我们所提到的这些不良饮食习惯,看似表面与脑梗的发生并不存在直接关系,但它们却是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诱发因素。要想远离脑梗,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习惯。
原因三、不良睡眠习惯
除了吃之外,不良的睡眠习惯同样会间接的增加脑梗发生率。
长期熬夜的危害就不用多说了,它会降低机体记忆力,增加肥胖患病率,严重影响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运作,还会使免疫力下降,甚至是诱发多种癌症。
而它更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研究发现,多数人之所以会长期熬夜,通常多数因为高强度的工作或是受疾病(精神类)所影响。
而在这些情况下,机体通常都会处于一个比较焦躁、紧张的状态。
这样就会在打乱生物钟的同时,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管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慢慢就会变硬,自然也就加速了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有人觉得通宵不睡才叫熬夜,其实并不是。
所谓熬夜就是没有按正常的节律去睡觉,建议每晚十点到十一点休息,次日五点至六点起床,保证7小时良好睡眠。还有很多人可能觉得前一天熬夜关系不大,只要第二天利用午休时间再补回来就可以。这样的想法更是大错特错。
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上的相关研究显示,中午午休的时间一旦超过半个小时,就会影响机体对于皮质醇的节律性分泌,还会使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长此以往,在它们共同作用下会导致血压异常升高。
研究者通过对一万多例高血压无脑梗史的患者跟踪调查,发现与那些中午休息少于半小时的患者相比,超过半小时的患者发生脑梗的风险增加了约三分之一。
同时,还有一些研究显示,中午休息时间超过半小时,会将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增加约十分之九。而与那些长时间午睡的人群相比,午睡时间少于15分钟的人心房颤动的风险反而减少了近一半。
所以,关于如何睡好觉避免脑梗发生这个问题,建议大家尽量将午休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而夜间尽量在十点上床睡觉,避免熬夜。
总而言之,脑梗的危害不言而喻,随着患病人数的增长,早期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从文中我们发现脑梗的很多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只要平时多注意饮食、生活习惯,尤其是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做好基础病的管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降低脑梗发生率的。
当然,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出现单侧身体突然无力,走路困难,或是单侧眼睛模糊、头晕、口语不清等共济失调的情况,一定要立即拨打120。
要知道对于脑梗患者来说每延误一分钟就可能会有几百万的神经细胞因此而死亡。
参考文献:[1]南京,杨水祥.阵发性心房颤动与脑卒中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7(6):4.DOI:10.3969/j.issn.1009-0126.2015.06.032.
[2]王占强,李叶丹,李春宇,等.中国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DOI:CNKI:SUN:QKYX.0.2010-20-002.
[3]刘斌,李世英.急性脑梗死病因分型及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7期, 1247-1252页, ISTIC, 2015.DOI:10.11723/mtgyyx1007-9564201507055.
[4]陈敏.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J].健康之家, 2023.
最主要的就是食品安全。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