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对于许多人而言,已是颐养天年的年纪。然而对于杨本芬来说人生的新篇章才刚刚翻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她的处女作《秋园》横空出世,迅速跃升为畅销书,被誉为女版《活着》。这位耄耋之年的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一个关于母亲、关于女性、关于生命的故事。
但是我们很难想到这个优秀的作家,竟然长期的受到婚姻的凌虐,明明是丈夫向她求的婚,但是在婚后却对她冷漠相待,长达60多年的婚姻,杨本芬却只等到他的一句“不愿意”。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在精神长期受到打压的时候,杨本芬又是如何写出《秋园》等名篇巨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厨房里的创作:文字的救赎不足四平方米的厨房,弥漫着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也氤氲着杨本芬的文学梦想。这里不是美食的诞生地,而是她灵魂的栖息地。
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伴奏着她笔尖的沙沙声,将生活的琐碎转化为文字的诗意。每天在完成繁重的家务后,杨本芬便会挤进这方小小的天地,手边是纸笔,心里是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煮汤的间隙,炒菜的空当,她都会记下脑海中闪现的灵感,将母亲的回忆、生活的感悟,一字一句地倾注于纸上。《秋园》这部饱含深情的作品,便是在这逼仄的厨房里,一勺一铲、一笔一划地孕育而成。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诞生,更是一个女性自我救赎的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园》的成功并非偶然。多年来杨本芬对阅读的热爱从未消减。
为了借书,她甚至会免费帮人裁衣,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精神食粮。二女儿的鼓励和支持,也成为了她写作路上的重要推动力。正是女儿偶然翻阅了她的手稿,被其中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才促成了《秋园》的出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部作品的问世,不仅让杨本芬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也让她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随后《浮木》、《我本芬芳》、《豆子芝麻茶》等作品相继出版,展现了她旺盛的创作力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厨房这个原本充满油烟和琐碎的地方,成为了杨本芬的精神家园,也见证了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到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的蜕变。写作,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原本黯淡的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求学之路的坎坷:命运的捉弄杨本芬的童年,浸泡在对知识的渴望之中。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家庭的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她对知识的渴望,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和她开玩笑,在她求学的道路上设置重重障碍。
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家庭的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十六岁那年,杨本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岳阳工业大学,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一道曙光。她仿佛看到了未来美好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许。
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甘露。每天清晨她早早起床,迎着朝阳赶往教室;深夜,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继续在昏黄的灯光下苦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实验室里她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手上沾满了化学试剂的味道,却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乐此不疲。
然而命运的玩笑来得猝不及防。就在即将毕业之际,学校突然宣布停办,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晴天霹雳,将杨本芬的梦想击得粉碎。她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望着黑板上未擦去的化学公式,泪水夺眶而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命运的打击,杨本芬并没有放弃。她擦干眼泪,收拾行囊,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江西的求学之路。
孤身一人,带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和一本破旧的化学课本,她开始了异乡的求学之旅。在江西她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生活异常艰辛。为了省下钱买书,她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饥肠辘辘地奔波于学校和打工的地方之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即将毕业之际,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她被下放到了农村。站在田埂上,望着广阔的稻田,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难道自己的人生,就要这样终结在这片黄土地上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杨本芬心灰意冷之际,一个名叫吕嵩的男人出现了。他是当地的一名医生,为人稳重,长相也算清秀。
他向杨本芬伸出了“橄榄枝”,承诺如果结婚,就帮助她继续完成学业。对于渴望知识的杨本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她犹豫了。二十岁的她,对婚姻还懵懵懂懂,对未来也充满着迷茫。但是求学的渴望最终战胜了一切。她想,或许这就是命运给她最后一次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好友文枝的撮合下,杨本芬和吕嵩很快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花车,没有宴席,甚至连一张合影都没有。她穿着借来的红色旗袍,站在吕嵩身边,心中既忐忑又期待。她不知道这场为了求学而草率的婚姻,将会把她带入怎样的人生困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婚姻生活的残酷:冷漠与孤独婚后的生活,并非杨本芬想象的那样美好。她小心翼翼地向丈夫提起读书的事,却总是被敷衍搪塞。
吕嵩要么装作没听见,要么转移话题,绝口不提曾经的承诺。杨本芬渐渐意识到,她被骗了。那个曾经承诺会帮助她继续求学的男人,如今却将她困在了婚姻的牢笼里。她心如刀绞却无力改变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杨本芬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的梦想,来到乡下寻找工作。凭借着自身的才智和努力,她成功应聘到了一家幼儿园当老师。
这份工作虽然不是她理想的职业,但却给了她一个独立谋生的机会。正当她满怀希望地开始新生活时,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无奈之下,她只能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再次回到家庭的琐碎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怀孕期间,杨本芬渴望得到丈夫的关心和照顾。然而吕嵩的冷漠态度却让她心寒。他很少主动关心她的身体状况,更别提嘘寒问暖。
有一次怀孕八个月的杨本芬行动不便,想请丈夫帮忙倒一下洗澡水。吕嵩却冷冷地丢下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搞得娇生惯养。”这句话如同利刃一般,深深地刺痛了杨本芬的心。她这才明白,在这段婚姻里她得到的不是爱和呵护,而是冷漠和忽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产时杨本芬多么希望丈夫能够陪伴在身边,给她鼓励和支持。然而吕嵩却以“怕血腥味”为借口,躲到了医院的宿舍。
杨本芬独自一人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承受着分娩的剧痛,心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孩子出生后,吕嵩对孩子也漠不关心。孩子半夜哭闹,他从不起来照看,总是杨本芬一个人疲惫地起身,哄孩子、喂奶、换尿布。她不仅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还要面对丈夫的冷漠和疏离,身心俱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让杨本芬心寒的是,吕嵩对她毫无信任。有一次吕嵩的父母送了两只白鸡给他们。不久后鸡不见了。杨本芬解释说可能是被偷了,吕嵩却一口咬定是她偷偷卖掉了,把钱补贴娘家。这种毫无根据的猜疑,让杨本芬倍感委屈和伤害。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掏心掏肺地付出,却换来丈夫如此的猜忌和不信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诉说着这段婚姻的冰冷与残酷。杨本芬曾经活泼开朗的性格,在丈夫的冷暴力下逐渐消磨殆尽。
她常常独自一人躲在房间里哭泣,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然而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无法融化丈夫冰冷的心。她就像一朵盛开在寒冬里的花,即使努力绽放,也无法感受到一丝温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说,吕嵩的冷漠源于他童年的创伤。他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养父母又因政治原因自杀。这些经历让他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失去了爱人的能力。理解了这一点,杨本芬不再奢望丈夫的爱,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经营这个家庭。她努力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当杨本芬看到吕嵩对外人却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她心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防线还是崩塌了。吕嵩是个极好面子的人,尤其在外人面前,总是要维持一副慷慨大方的形象。
他的宿舍里堆满了吃的,只要同事来,便会全部拿出来招待。但这虚假的慷慨背后,却是家里的捉襟见肘。有一次杨本芬下班回家,又看到吕嵩在招待朋友。孩子们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大人们吃喝,自己却饿着肚子玩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客人们酒足饭饱后都离开了,吕嵩也回到了医院宿舍,只留下了一片狼藉和依然饿着肚子的三个孩子。杨本芬看着面黄肌瘦的孩子和一片混乱的家,心中充满了悲凉和愤怒。这样的事情,在杨本芬的婚姻生活中屡见不鲜,成为了她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她不禁质问自己:这真的是一个不懂得爱人的人吗?还是他的爱,从来就没有给过自己和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母爱与阅读: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绝望的婚姻中,孩子成为了杨本芬唯一的慰藉和希望。她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用无私的母爱温暖着他们的童年。
在二女儿的回忆中,妈妈经常给他们讲故事,每天晚上都是在妈妈温柔的声音中入睡。为了让孩子们读上书,杨本芬想尽一切办法。她会免费帮别人裁衣服,只为了借几本书给孩子们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也养成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杨本芬经常跟孩子们说:“一定要考大学!”虽然在那个年代,高考还没有恢复,孩子们并不知道考大学意味着什么,但她始终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考恢复后,杨本芬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这在他们的小县城里引起了轰动。一家出了三个大学生,这不仅是杨本芬的骄傲,也是她对孩子多年教育的最好回报。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够通过努力改变命运。阅读,不仅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也为杨本芬日后的写作埋下了种子。那些从书中汲取的知识和力量,最终转化成了她笔下的文字,成为了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觉醒与释然:在缝隙中绽放《秋园》的成功,让杨本芬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她发现即使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她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从未失去对美好的追求。
正如她在《我本芬芳》中所写的那样,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芬芳。写作,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了她原本黯淡的人生,也让她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本芬的故事,是无数中国女性婚姻生活的缩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选择了隐忍,但她并没有让自己的精神沉沦。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女性的价值不应仅仅依附于婚姻或他人的认可,而是在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她用80年的生命历程,证明了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来自于勇气和坚持,来自于不断成长的内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本芬的故事也启示我们,无论年龄多大,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们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都有能力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从灰烬里开出花朵,在角落里绽放芬芳。”这句话,不仅是她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是对所有人的鼓励。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应该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界的认可,而在于内心的丰盈与自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本芬用她的人生,谱写了一曲女性在困境中自我救赎的赞歌,她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在生活的缝隙中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本文信源:中国新闻网《从八旬老人到网红作家:她趴在灶台边,写满八斤稿纸》
南方周末《“彼此被枷住了,躲无可躲,逃无可逃”:82岁杨本芬笔下的婚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