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盛夏,云南德钦县梅里雪山脚下,牧民的意外发现揭开了七年前一场山难的冰山一角。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是1990年的12月,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一座从未被人类征服的雪山迎来了一群挑战者。一队17位中国和日本登山者,为了攀登梅里雪山组成了中日联合登山队。
然而却因为各种因素导致他们全军覆没,最终只剩下二十袋遗物,散落在牧场。破旧的衣物,沾满泥土的登山装备,几本日记,泛黄的纸页以及那潦草的字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日记当中最后的一行字,却是让人后背发凉:“我错了,我们错了,他们要来了,快救救我!”
那支由中日成员组成的17人登山队,到底遇到了什么状况?这片圣洁的雪域,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探险的准备与当地信仰的冲突1990年,日本登山队向我们国家提出攀登梅里雪山的请求。这座海拔6740米的雪峰,是当时中国境内唯一一座未被征服的雪山,其险峻程度和神秘色彩,对登山者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方面应允了日本的请求,不过提出了要一起组个中日混搭的登山团队。
宋志义是位有丰富登山经验的资深中国登山者,他的副手井上雅夫则是位资深的日本登山高手。队员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有着不少攀登山峰的经历,还掌握了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本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部分队员甚至征服过珠穆朗玛峰,对梅里雪山他们信心满满,似乎胜利唾手可得。短暂的训练之后,登山队抵达云南德钦县,在梅里雪山脚下,他们仰望雪峰,雄伟壮观,坡度陡峭,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却也激发了队员们的征服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当地村民的反应却给这支充满信心的队伍泼了一盆冷水。
“登不得!登不得啊!”在藏民眼里,梅里雪山不只是山那是卡瓦格博神山,是神圣之地,是他们信仰的聚焦点。
攀登雪山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对神灵的不敬。村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他们深知雪山的脾气,它不容侵犯,面对村民的劝阻,登山队队员们面面相觑,他们觉得这说法是迷信,不符合科学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队长直接说:“村长,我们明白您的好意,但我们更相信科学的办法。”科学探索的决心,让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当地村民的警告。他们觉得,有了好装备和丰富经验,就能搞定这座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登山过程中的意外与困境登山队在山脚下做最后的准备,他们检查装备、规划路线,与当地沟通,力求万无一失。气象专家经过精密计算,判断12月29日是攀登顶峰的绝佳时机。
12月27日,登山队正式出发。出发这天,山脚下一大群村民聚在一起,念经祈福,为登山队伍加油打气。这场景也让队员们心中一暖,更增添了他们肩上的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没有过多停留,向雪山进发,却未曾想到这将是他们与村民的永别。
登山队在第一天就顺利抵达了一号和二号营地,这些地方的海拔超过了4000米。天气状况良好,只是偶尔飘落几片雪花,风力也不大。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登顶的希望触手可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天,28日,登山队继续前进,突然间,风起云涌,狂风肆虐,暴风雪咆哮而至。
他们被迫在四号营地驻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他们携带的燃料只够维持四天。如果29日不能登顶,他们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29日清晨,暴风雪仍在肆虐,食物和燃料也所剩无几。但这是他们计划中的登顶日,他们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登山队伍在狂风暴雪中努力攀登,但最终没能登上山顶,只得退回四号营地。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困境。
神秘事件与队员的心理状态四号营地里的队员发现,他们的燃料和食物都吃完了。糟糕的是,对讲机也哑火了,跟指挥部的通信完全断了,对讲机里全是刺耳的尖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位队员开始发烧,并说起了胡话:“这是雪山的诅咒”。在极端环境和物资匮乏的双重压力下,队员们开始出现恐慌情绪。
有人似乎听到了小宝宝在哭,还有人注意到帐篷外面好像有身影晃动。宋志义队长觉得形势不对,他们可能回不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队员们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高海拔、缺氧、寒冷,再加上与世隔绝的恐惧,让他们开始出现幻觉。
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成巨大的恐惧。恐慌情绪像瘟疫一样在营地蔓延,队员们的理性判断力逐渐丧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队长宋志义虽然尽力保持冷静,安慰队员,但他内心也充满了无力感。他清楚,除了大自然带来的考验,心理和精神的压力也很大。歇了一会儿,宋志义领着队员开始往山下走。虽然这次冲顶没成功,但他们还得坚持下去。
然而下山之路,远比他们想象的要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悲剧的发生与后续调查1991年1月,梅里雪山地区依旧被冰雪覆盖,搜救队在茫茫雪域中艰难跋涉。大本营在失去联系后立即上报,组织了救援队展开搜救。
梅里雪山地形复杂多变,气候条件恶劣,这使得搜救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半个月过去了,搜救队一无所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官方确认17位登山者已不幸遇难。这场山难让人震惊,它不仅是登山史上的大悲剧,也让人们对梅里雪山产生了更多敬畏和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支经验丰富的登山队全军覆没?是天灾,还是人祸?亦或是冥冥之中,真有神灵的力量?
七年之后,1998年当地村民在梅里雪山的冰川上发现了登山队的遗物,其中包括队长宋志义的笔记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本日记,成为了解悲剧真相的关键线索。日记中,宋志义详细记录了登山过程中的点滴,包括天气变化、物资消耗、队员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他清楚地意识到,当队员们开始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时,他们已经深陷困境,难以脱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记的最后一篇,写于1991年1月2日。字里行间,透露出宋志义的绝望和无奈。队员们出现失温症状,神志不清,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努力带领队员们下山试图创造奇迹。
然而,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本日记,定格在1月2日,也成为了这场悲剧的无声见证。在离二号营地不远的地方找到了些遗物,看来登山队在下山时可能遇到了麻烦。他们几乎就要走到安全地带,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厄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冰川的侵蚀下,大部分遗体残缺不全,辨认身份也变得异常困难。梅里雪山,最终成为了这17名登山队员的永久安息之地。
梅里雪山发生山难,让登山圈子里的人都感到震动不已。1997年,日本东都大学登山队宣布,永远放弃攀登梅里雪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1年起,我国明文规定不得攀登梅里雪山,自此这处圣山便成了禁地。梅里雪山,作为一座未被征服的雪峰,其险峻程度和不可预测性,对人类来说始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征服自然的野心,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风险的充分评估之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永恒的谜题与警示梅里雪山在1990年发生了一起不幸的山难,至今仍未找到确切原因。关于日记中提到的“他们”,关于队员们听到的奇怪声音,依然没有明确的解释。有人将其归结为高海拔环境下的幻觉,有人则认为是神灵的惩罚。不管真相怎样,这场悲剧都给咱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图片来源于网络
17名登山队员,他们怀揣着梦想,挑战极限,最终长眠于雪山之下。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说,警示着后人: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既要勇往直前,也要心存敬畏。
探险的真谛,在于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梅里雪山,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地方记录了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勇敢,还有我们曾经的迷茫和天真。它的沉默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永恒之道。
本文信源:经典人文地理《卡瓦格博》
CCTV《1991年梅里雪山山难纪实》
30年前的“梅里雪山”山难,在自然文学中如何讲述?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