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肿瘤顽强抗争的漫长征程中,科学家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不断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力求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HER3,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焦点。
一、HER3 究竟是什么?
HER3,学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3”,属于HER家族。这个家族可谓是细胞生长调控领域的 “明星家族”,成员们在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凋亡等诸多关键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HER3 主要定位于细胞表面,虽说它自身的激酶活性相对较弱,但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与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尤其是 HER2,形成异源二聚体。一旦这种二聚体形成,便如同启动了细胞内的 “超级引擎”,激活 PI3K/Akt、MAPK 和 JAK/STAT 等一系列重要的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细胞增殖、存活和分化[1]。
图1. HER3与其他家族成员二聚化,激活下游信号通路
二、HER3 与肿瘤发生的 “不解之缘”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HER3 参与组织发育和维持体内平衡,对机体的正常运转贡献颇大。然而,一旦其信号传导出现异常,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尤其是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紧密相连。大量研究表明,HER3 在多种肿瘤中都扮演着 “帮凶” 的角色。在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胃癌等多癌症类型中,都能发现 HER3 异常表达的身影[2]。
图2. HER3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过表达率。HNSC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当 HER3 产生的信号传导失控时,还会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产生耐药性。例如在乳腺癌治疗中,部分患者原本对抗HER2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随着 HER3 /HER2异源二聚体的过度激活,肿瘤细胞逐渐出现抵抗药物作用,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这无疑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3]。
三、针对 HER3 的靶向治疗探索
目前针对HER3的靶向治疗主要围绕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以及ADC类药物等[4]。
图3.HER3靶向治疗策略
1.小分子抑制剂:直接靶向 HER3 胞内激酶结构域仍具挑战,现有研究主要开发能破坏 HER3 二聚化并诱导其部分耗竭的小分子结合剂,如 TX1-85-1 及其衍生物、AC3573 等,目前都处于临床前阶段[4]。临床治疗中,pan-HER TKIs(如阿法替尼)用于治疗 NRG1 重排癌症,虽有病例显示有效,但疗效存在差异,部分前瞻性试验正在评估其效果[5,6]。
2.单克隆抗体:多种抗 HER3 单克隆抗体已开展临床试验。Patritumab(帕曲妥单抗)在非选择人群中疗效有限,不过在高 HRG mRNA 水平亚组患者中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7]。
3.双特异性抗体:多种针对 HER3 的双特异性抗体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泽妥珠单抗对 NRG1 融合阳性实体瘤疗效显著,且已获 FDA 批准。Duligotuzumab、Istiratumab等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不同疗效和安全性,部分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
4.抗体偶联药物(ADC):德帕瑞妥单抗在 EGFR 突变靶向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临床活性;SHR-A2009、BL-B01D1 等 ADC 药物在临床试验中也展现出一定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多种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他如 AMT-562 和 DB-1310 等 ADC 药物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在临床前模型中表现出良好活性。
四、结语
HER3 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新兴靶点,虽然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进一步提高治疗药物的疗效、降低副作用、克服耐药性等,但科学家们在 HER3 靶向治疗方面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无疑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的 HER3 靶向药物问世。
参考文献:
Cancers (Basel). 2022 Dec 14;14(24):6174.
ESMO Open. 2023 Feb;8(1):100790.
Eur J Pharmacol. 2024 Aug 15:977:176725.
Nat Rev Clin Oncol. 2025 Mar 14.
Cancer Discov.2018 Jun;8(6):686-695.
Oncologist .2021 Jan;26(1):7-16.
EBioMedicine.2015 Feb 12;2(3):2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