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尧、舜实行“禅让”,禹却启“君主世袭”,私心或另有原因

无良猫 2022-09-22 01:39:50

文/万红云

图/来自网络,感谢

历史记载,封建社会,天下莫非王土。帝王实施世袭制度,这是统治者的私心作祟。但是,禹之前,三皇五帝部落,首领位传承,史载是“禅让制”。

禅让制。

“禅”,指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则指让出首领之位给贤良有能力的后人。“禅让”制度,指最高统治者,在生前选好接班人,死后让出首领之位给贤良有能力的人。

尧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当然,尧对舜经过了几十年的考验,确认此人是一个优秀的接班人,才把首领之位放心让给了他。舜通过同样的考核方法,最后,确定把首领之位让给了禹。

世袭制。

而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王朝。从此,历史上开启了“世袭制”。

“世袭制”,指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帝王位传给子孙的传承制度。所传内容包括,名号、爵位、财产等。还包括,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 。

世袭制通常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

尧、舜两位部落首领,实行禅让制,禹为什么破坏禅让制度,开启君主世袭制呢?是不是私心在作祟呢?或者有别的原因呢?

禹在历史上是一位品德高尚的首领,而且特别有才能、有毅力、有方法。大禹治水13年,历经艰辛,3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历史佳话,永久流传。这样一位有着较高声誉的首领,又为什么破坏了“禅让制”,开启“世袭制”,从“公天下”转为“私天下”的呢?

最初,禹并没有把首领位置传给儿子启,而是传给了偃姓首领皋陶。而皋陶没有等到禅位,比禹早死。禹又命东夷首领伯益为首领继承人。禹死后,益(有人认为“益”非“伯益”而是另一名“益”者。)而益按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礼,挂孝、守孝三年。三年的丧礼完毕后,益没有得到权位,启却在部落拥户下得到了权位。

这样说来,并不是禹破坏了禅让制,而是他的儿子启在他死后破坏了禅让制。

启是禹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是否存在禹教子无方,父责不到位之说?

古人常云:“子不教父子过。”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家教无方,晚辈的成长必然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如果按历史记载启被各部落拥护,证明启是一个有号召力的人。而一个人的号召力,往往可以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及品德,否则,谁又会拥护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呢?

而启建立夏王朝,人类历史从原始部落被私有制取代,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若论私心,任何一个人都有私心。然三皇五帝,弃私心存“公天下”之心,为后人树立了大公无私的伟大形象。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代传承。经住了千万年风雨侵袭的考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崇高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瑰丽的香。

长按下方点赞,享受【三联同步】一气呵成~你就是我的人了~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