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吴洪珠:因发明赔200万,15年后美俄求合作,获26项专利

刘大惜 2025-02-15 10:52:38

2021年,53岁的农民发明家吴洪珠说,“世界上只要有种土豆的地方,就有我们发明的土豆机。”

这个目标如果放在22年前,乡亲们可能会说他吹牛,但如今他讲出来,大家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因为他执着地创造了土豆机械界的奇迹,他的企业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土豆机械生产企业,他带领的研发团队已拥有20多项国家专利。

喜欢研究机械的农民

吴洪珠读书不多,从小就与土地打交道,另外,他还特别喜欢琢磨机械。

18岁时,他给别人开拖拉机拉水泥,一车能赚个三五元,后来,他攒了些钱、又找亲戚借了点,自己买了辆拖拉机,开始接小麦、玉米播种的活。

吴洪珠的家乡在山东胶州,这里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土豆,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

土豆,作为餐桌上的家常菜,看着不起眼,种植起来却是非常辛苦,要经过起垄、挖沟、投种、覆土等五六道工序。

因为没有专业的土豆耕作设备,每年到了播种和收获的季节,村里人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完全靠双手来挖、铲、刨,不仅累得腰酸胳膊疼,而且这种传统的耕作模式效率很低。

看着乡亲们如此辛劳,吴洪珠就想,玉米和小麦都能实现机械化操作,为什么土豆就不行呢?他便有了发明土豆机的想法。

他翻阅相关资料、学习机械设计,发现不仅本地市场,而且全国都没有好用的土豆种植机。

吴洪珠意识到,如果自己真能研发成功土豆机,不仅能减轻家人和乡亲的劳动负担,还有可能发家致富。

搞发明需要资金,一个农村家庭哪有这么多闲钱,于是,他就找到了做农机销售的朋友王泽秋,想借点钱。朋友虽然有些怀疑,但还是选择了相信他。

1999年,吴洪珠开始研究图纸,用借来的钱购置了简单的机械设备,买了钢材,在自家院子里干了起来,从此,家里的事就一概不管了。

妻子说,自从吴洪珠开始搞发明,就跟着了魔似的,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想要干什么就非要干到底,也只能由着他了。

吴洪珠只用了几周的时间,一个机器的雏形就做出来了,可以一次性开沟、起垄、播种、施肥、覆土、盖地膜等播种土豆的全部工序,好像真的能实现土豆的机械化种植。

为了测试样机的功能,吴洪珠找来大大小小的砖块,模拟土豆种子,反复试验,翻来覆去地试了几十次,他觉得机器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可以下地测试。

他就特地找来了乡亲们,让大家一起去地里试试机器。结果,他开着机器没走多远,覆膜被扯破、种植距离大小不一、深浅也不均匀,收获时、土豆也被切破。

看来,这台机器还有很多缺陷,乡亲们非常失望,还拿这事当笑话说,“他一个初中生,还想搞发明,简直是疯了!”

当时,王泽秋也在现场,他观看了之后,对吴洪珠说,“你没有制造机械的基础,干不成的,还不如去干点正事。”

对于大家的反应,吴洪珠并没有往心里去,而是一门心思地想着失败的原因。

经过上次的下地测试,吴洪珠发现机器的几个部件存在问题,便进行了针对性的升级改造。

但乡亲们不再让吴洪珠的土豆机下地,他就将自家的土地全部种植上土豆,在田间反复试验,然后修正缺陷。

当他将土豆机研发到第五代时,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

从这时起,他的家里也热闹起来,附近的农户都想来看看,土豆机是什么样的,还有不少人要订购机器,吴洪珠很高兴,做了几十台机器卖了出去。

几经波折、发展壮大

2005年,也就是土豆机第六、七代时,吴洪珠已经卖出了300多台机器,这样的业绩让他很高兴,说明他的土豆机正在逐步走向市场。

然而,连续几天,都有不少农户堵在他家门口,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

原来,当年的雨水特别多,土地变得泥泞,土豆机在地里操作时,机器被泥土堵塞,把收上来的土豆都切烂了,农户们自然把责任都怨在吴洪珠身上。

吴洪珠是个讲信誉的人,他觉得是自己在发明机器时,没有考虑到雨季的问题,就把家里的钱全部拿出来,还借了外债,赔偿了农户200万的损失。

之后的时间,吴洪珠将自己关在家里,冥思苦想如何去改造机器,来克服雨天作业的问题。

什么时候有想法了,他就去画图、改装、试验,甚至有时在半夜突然有了灵感,他也会立刻起来去改装,然后去自家田里试验。

2个多月过去了,吴洪珠瘦了10多斤,一款带防缠草、防泥巴的摆动装置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台机器是他申请的第一个国家专利,同时让他收获了名气。

2009年,吴洪珠成立了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开始机器的规模化生产,年产能达到3000台,厂里每天都能收到订单,机器销售到甘肃、内蒙古、东北等地。

一天,吴洪珠接到一位甘肃客户的电话,说自己从经销商那里,买了8台机器,没用多久就坏了5台。

吴洪珠非常重视,亲自带人前往甘肃,原来客户买的机器是仿冒的。

这件事,吴洪珠本来可以不管,但他主动向客户提出,帮他们维修机器,让客户先把土豆种上,其他事情再说。

吴洪珠不仅把仿冒的机器修好了,还给客户发来了一台自己厂生产的机器,让客户使用。

吴洪珠用真机器给甘肃农户种植土豆,一方面解决了实际问题,挽回了用户买到假机器的损失,一方面也让用户比较真假机器之间的使用差别,为洪珠牌土豆机打了一次活广告。

后来,吴洪珠了解到,用户之所以买到假机器,是经销商的擅自行为,他就带着经销商去赔礼道歉,补偿客户损失。

通过这次假货事件,让吴洪珠明白,他不能光搞发明,还得注重企业管理,于是就开始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经过几次波折,吴洪珠的土豆机是越做越大,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商品土豆机械企业,并且研发了一系列的机械。

走向世界、美俄求合作

2013年,在德国汉诺威国际农机博览会上,一台红色的土豆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当吴洪珠介绍完机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当场就有人订货,这一次,他拿到了500多万元的订单,他兴奋不已,因为这是他的土豆机迈出国门的第一步。

回到国内,正当吴洪珠忙着组织生产机器时,几位客人远道而来。客人们来自俄罗斯的一家农业公司,他们从新闻上看到了吴洪珠的土豆机,非常感兴趣。

俄罗斯土豆种植面积大,但天气寒冷,人工种植成本要比我国高出很多。俄罗斯客人亲眼观看了洪珠牌土豆机的实际使用效果后,便要订购一批。

正当双方草拟合同条款之时,吴洪珠的企业又接待了另外一批外国客人,他们是美国的农场主,也是来签订土豆机合同的。

但是,吴洪珠的企业,生产能力有限,这么多订单,一时间生产不出来。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俄罗斯公司和美国农场主,都想优先拿到机器,他们居然开始竞价。最后,吴洪珠与两个客户沟通后,将事情和平解决。

吴洪珠的土豆机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赢得了美誉。当天晚上,他就召开会议,宣布企业要扩大生产。

这时,距离他最初发明土豆机已经过去了15年,期间的困难和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眼下,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重新研发、拿26项专利

2015年,内蒙古的一位土豆种植大户慕名而来,他想定制几款可以播种微型薯种的机器。这种微型薯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土豆,个头很小,吴洪珠原有的机器无法种植。

这位老板说,可以给吴洪珠40%的定金,但如果机器没能在3个月内做出来,吴洪珠就要支付5倍的赔偿金。

吴洪珠知道,微型薯种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能把播种机做出来,不仅可以完整自己的土豆机械产业链,也有利于占领市场,让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话虽如此,但3个月内研发出新机型的挑战,风险过大,一旦失败,不仅全部投入要打水漂,还要支付巨额赔偿金。

在公司讨论会上,没有人同意接下这单生意,最终不顾大家的反对,吴洪珠当天下午就跟对方签订了合同。厂里的技术人员,只能破釜沉舟,跟着吴洪珠努力研发。

大家围绕着一粒粒的小土豆,经过多次设计修改、反复试验,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微型薯播种机的研发却一直没有进展,这可愁坏了吴洪珠。

研发过程,比他预想的要难得多,微型薯有大有小,想了很多办法,就是无法解决一次下多粒的难题。

由于过度劳累,吴洪珠旧病复发,他躺在床上,仍然写写画画,一刻不停,妻子看着是既着急又生气。

吴洪珠带病继续搞研发,虽然有心想做好机器,但下种数量不可控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无论把上种槽做成什么样,微型薯都会被挖上来好几个。

距离协议交机器的时间只剩半个月了,内蒙古客户来厂里看进度,却没有看到样机,他们有些着急,认为在剩下的时间里,吴洪珠团队不可能研发出来。

正当吴洪珠焦头烂额之时,王泽秋来找他聊天,朋友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当晚两个人便研究起来。

之前,吴洪珠一直在考虑种槽如何只上一粒种子,而王泽秋则说,把多上来的种子,在运送过程中抖掉,也是可行的。

次日,吴洪珠召集其他技术人员对机器改进、试验,真得就把问题解决了。

到了验收的日子,新研发的微型薯播种机,当客户听完吴洪珠的讲解,很满意,然后开动机器实际测试,株距、深度相当标准,一坑一个,客户是赞不绝口。

这台机器可以实现土豆种植的多个工序,一台机器可以抵上40个人工的效率,也是我国第一台微型薯种播种机。

吴洪珠一直都注重研发工作,起初,他招聘了10多位农机人才,组成研发团队,一边研发新产品,一边每年免费为200多名农机手调试、改进机器。

后来,他与青岛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技术研发队伍。

队伍里,有多年从事农业机械设备研究的专家,也有高校的研究生,还有国外的专家。

2020年11月份,在青岛举行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吴洪珠团队的最新研发成果,4U-170LH大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了金奖。

目前,吴洪珠团队研发的机器,涵盖了土豆机械耕种收获的全过程,有4大系列100多个产品,其中有26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现如今,洪珠农业机械的年产能达到2万多台,年销售额达2亿元,企业规模仍在继续扩大。

他们的产品以“易于操作、经济耐用”,而深受农户的喜爱和好评,全国30多个省市、近1亿土豆种植用户都用的是“洪珠”牌机器,占有国内65%的市场份额。

他们的产品还销售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

土豆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吴洪珠让它成为了现实,他的机器也从中国走向了世界。这些都是他不懈地追求、脚踏实地的做事,才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他说,现在企业遇到了很好的机遇,国家已经把土豆作为主粮,未来土豆机械还会有更大的作用,自己的机械与国外还有差距,以后要赶超国外的机械。

期待着,吴洪珠的目标实现,将土豆机卖到全世界。

参考资料

[1]《光明网》《“小土豆”也有“大作为”——青岛洪珠农机助力脱贫攻坚》

[2]《经济日报》,《赵家村有个土豆收获机发明家》

[3]《齐鲁网》,《山东胶州农民研发土豆播种机收获机 拿下500万元大单》

0 阅读:0

刘大惜

简介: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刘大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