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层遮住了队员们的身影,但是挡不住峰顶传来的胜利喜讯。
“是不是九位同志都上去了,是的话,就回答对。”
对讲机那头道:“——对!”
很快,欢快绵长的背景音乐与人群欢呼声马上响起了,大本营开始欢庆。
之后,画面切到突击队员在峰顶竖起五星红旗与测量觇标,观众跟随摄影师在世界之巅环视四周。
……
这是制作于20实际的《再次》黑白纪录片。
在纪录片中,演绎了攀登者登峰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对于珠穆朗玛峰的征程,早在二十世纪就开始了。
当时,无数攀登勇士前仆后继,希望能够征服珠穆朗玛峰。
当然,征服的途中必然会出现牺牲,有很多的登山者为热爱牺牲,因此攀登珠穆朗玛峰这条路上肯定可以看到一些东西——尸体。
据说,在珠穆朗玛峰上还有一个被誉为“睡美人”的“路标”。
特殊的一年,一个伟大的决定在珠穆朗玛峰,曾发生过很多值得探究的故事,其实中不乏死亡。
1998年5月,美国女登山家弗朗西斯和她的丈夫来到了珠穆朗玛峰。
这一次,他们两个人将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也要挑战这座世界最高峰,他们选择了无氧登山。
幼年时,弗朗西斯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爱上了登山这项运动。
而且,弗朗西斯和丈夫谢尔盖也是在登山的过程中遇见的,最终走入婚姻的殿堂,成为一生的伴侣。
在成婚后,弗朗西斯和谢尔盖并未选择放下他们的爱好,而是坚持登山这个爱好,并希望某一天可以挑战自己的极限,登上那座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在1998年,弗朗西斯的丈夫决定,要跟自己的妻子一起完成两人共同的梦想,突破自身的极限。
当弗朗西斯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
随后,他们商量好了,决定不仅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更要挑战人类的极限——不带辅助氧气攀登。
不带氧气攀登珠穆朗玛峰,这在外人看来完全就是在“找死”。
对于人类来说,攀登世界第一峰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别提不带氧气攀登。
在高空,氧气非常稀薄,普通人越往上就会有缺氧的感觉,这样是非常危险的,稍不小心就会丧命。
作为一名登山爱好者,弗兰西斯和谢尔盖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将会面临怎样的危险。
但是,为了心中的爱好和理想,他们不在乎。
因为,这样才是挑战,而他们一定可以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这个奇迹。
1998年5月,弗朗西斯和谢尔盖在做好一切的准备后来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
此时,迎面而来的就是呼啸的寒风,气温非常低,堪称是寸步难行。
可是,越是困难越是激起弗朗西斯和谢尔盖的斗志,他们决定一定要完成这项壮举,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成功登顶,下山途中意外突发随后,弗朗西斯和谢尔盖一起脱下了随身携带的氧气设备,开始了充满危险的征程。
作为有经验的登山者,最开始弗朗西斯和谢尔盖并未感觉到有什么不适,反而越走越兴奋,他们感觉胜利在向自己招手。
一路上,他们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平稳自己的情绪和呼吸,希望能够早点抵达顶峰。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这次危险的征程。
等到他们抵达高海拔区域的时候,弗朗西斯就感觉身体有些不适,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
看到弗朗西斯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后,谢尔盖提出暂时休息,调整一下。
于是,他们就在原地休整了一段时间,等到弗朗西斯感觉好一点再继续。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弗朗西斯也逐渐适应了高空的环境,他们随后又开始攀登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弗朗西斯和谢尔盖历经风雪、寒冷、缺氧……最终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而弗朗西斯也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带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登山者。
然而,就在弗朗西斯和谢尔盖欢呼之际,危险接踵而至。
由于长时间处于缺氧的状态,弗朗西斯的身体已经不能再承受这样的压力了,她必须赶紧下山。
在登上顶峰后,弗朗西斯并未多作停留,而是快速拍照留念,然后跟谢尔盖下山。
可是,在弗朗西斯下山途中,因为缺氧导致身体虚脱,突然晕倒,最终倒在了下山的途中。
看见妻子突然倒地,谢尔盖立即将妻子扶起来,做一些简单的医疗措施。
短暂的救治后,弗兰西斯恢复了意识,醒了过来。
虽然醒了,但是弗朗西斯的身体极度虚弱,根本不能继续前进。
面对这样的情况,谢尔盖陷入了纠结和痛苦中。
因为,在他们登山之前已经将氧气设备全部都留在了山下,在荒芜一人的山上,根本不可能找到氧气设备,也无法求救。
如果谢尔盖选择留下来,迎接他的将会是和弗朗西斯一样的结局,这样的话,他们俩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谢尔盖先行下山为弗朗西斯寻求帮助。
而在谢尔盖下山求助这段时间里,弗朗西斯只能够听天由命,希望能够撑到谢尔盖回来。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谢尔盖最终选择了下山求助。
这时,谢尔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弗朗西斯,希望她能够理解自己的选择,也希望她能够坚持下来,等自己回来。
此时的弗朗西斯身体极度虚弱,内心也非常害怕,不久前登山成功的喜悦感和兴奋感早已消失不见。
听到了谢尔盖的话后,弗朗西斯陷入了一种极度的矛盾和害怕中。
对于丈夫的选择,弗兰西斯也明白,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但是,她还是忍不住害怕,害怕丈夫一去不复返,害怕自己等不到丈夫回来。
珠穆朗玛峰上的特殊“路标”——睡美人此刻,谢尔盖已经来不及安抚弗朗西斯了,因为每耽误一分钟,他们就会遇到更多的危险,弗朗西斯生存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很快,谢尔盖就背上了自己的行囊,独自离开了。
此刻,弗朗西斯看着丈夫渐行渐远的背影,只能无力地看着,什么也做不了。
时间一点点在流逝,弗朗西斯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她越来越冷了,意识也越来越模糊。
就在弗朗西斯快要不行的时候,她看到了两名英国登山家。
此刻,弗朗西斯的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希望这两名登山家能够救救她。
面对濒死的弗朗西斯,这两名英国登山家不可能无动于衷。
于是,他们选择放弃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顶峰,转身下山去大本营找救援队帮忙。
其实,他们的心中也清楚,以弗朗西斯现在的状态,根本等不到他们回来。
随后,他们立刻准备离开下山,现在只能够祈祷出现奇迹,弗朗西斯自己能够撑住。
在他们离开的时候,听到了弗朗西斯最后一丝微弱的哀求声“不要扔下我、不要扔下我……”。
第二天早晨,又有另外一支登山队发现了弗朗西斯,但是此刻的她已经彻底没有了呼吸。
她没能等到自己的丈夫谢尔盖,也没能等到那两名英国登山者的救援队。
在漫长的等待中,弗朗西斯离开了。
这支登山队看到弗朗西斯后,也想过将她的尸体抬下去,但是这样实在是太过于危险,因为在珠穆朗玛峰上除了极寒的气候之外,还有随时可能松动的岩石。
带着弗朗西斯的尸体,实在是太过于冒险。
在思索后,他们选择了离开,就这样,弗朗西斯独自留在了珠穆朗玛峰海拔8600米高的地方。
长期的风雪和极寒的气候已经将弗兰西斯的尸体固定在这里,她穿着紫色的登山服,暴露在了登山的路线上,非常醒目。
2007年,那两名曾经想要救弗朗西斯的英国登山家再度返回原地,前来寻找弗朗西斯的遗体。
这些年里,因为当初的决定,他们一直都生活在不安和愧疚当中。
于是,在2007年,他们选择回到那个地方,用美国的国旗将弗朗西斯的尸体包裹住,然后安置到了另一个地方。
这一举动,他们也是希望弗朗西斯能够安然长眠。
这就是被称为珠穆朗玛峰“睡美人”的弗朗西斯的故事。
她是第一个无氧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女性登山家,但是她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生命,彻底长眠于此。
而她的丈夫谢尔盖其实也从未选择放弃她,在下山的途中,谢尔盖因为风雪遭遇了突发意外,最终丧生在距离弗朗西斯不久的地方。
这位“睡美人”虽然没能等到拯救自己的王子,但是她的王子也并未抛弃她,而是和她一起长眠于此。
珠穆朗玛峰:是天堂还是地狱?这么多年,在珠穆朗玛峰上还曾发生过很多的故事,其中有欢乐也有悲伤。
这座终年被白雪覆盖的“神秘天堂”,是登山探险者的乐园,也是普通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后,越来越多的攀登者前来尝试,征服珠穆朗玛峰。
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的攀登之路充满险阻,惊心动魄,稍有不慎就是有去无回。
而关于这个第一峰,其实还曾留给了世人一个最大的“谜”。
那就是英国冒险者乔治·马洛里和安东尼·欧文究竟有没有登上珠穆朗玛峰?
在二十世纪初期,无数的登山爱好者就开始想要征服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虽然前路艰险且未知,但是这并不能浇灭登山爱好者的热情,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无数攀登者前仆后继,但并未有人传回喜讯。
1924年,乔治·马洛里和安东尼·欧文出发了。
他们从中国西藏开始出发,一路向上,最终来到了海拔8500米左右。
此时,马洛里等人携带的氧气已经难以支撑他们登上顶峰。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在的登山队只能够选择下山。
可是,马洛里和欧文并不想放弃这唾手可得的胜利,他们决定脱离登山队自己继续攀登。
随后,马洛里和欧文继续他们的征程。
只是,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在马洛里和欧文失踪的这些年间,依旧有很多的登山者选择挑战珠穆朗玛峰,最终在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成功了。
当世界人民得知埃德蒙·希拉里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后,都感觉他很了不起,而他也被视为世界上最先征服珠穆朗玛峰的人。
不过,在惊叹埃德蒙·希拉里之外,依旧有人认为早在1924年乔治·马洛里和安东尼·欧文就已经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他们才是最先征服珠穆朗玛峰的人。
因为,对于这个,当时存在很多的争议。
1999年,美国专门派出了一支登山探险队,寻找他们的下落。
最终,经过探险队的搜索后,发现乔治·马洛里的尸体和遗物,
搜救队的成员将乔治·马洛里的遗体简单地清理后,在海拔8235米的高山上,为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葬礼。
至此,乔治·马洛里是否是登上珠穆朗玛峰第一人已经不重要了,他的身体与精神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这座充满传奇的山峰上。
无论是乔治·马洛里还是弗朗西斯夫妇,他们为了自己的爱好和梦想,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为梦想去挑战自我,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参考文献:
陈冉.珠峰上的尸体[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5,(12):38-40.
不朽路标[J].作文与考试,2015,(08):27.
郭佳. “攀登”象征意义的转变 ——兼作《攀登者》与《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之比较[J]. 电影评介,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