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命运的轨迹总是无从把握,仿佛你处在车流中左右分道时的紧张,而我的故事,却是一段因“承诺”而生的岁月交织。
___
我的童年,是在那个青松村度过的,一个被陡峭的小山包包围着的贫瘠小山村。家中弟兄姐妹众多,我排行老三,家境紧巴巴,每到吃饭时,母亲总要努力分匀碗里的菜,甚至连院子里那只老母鸡都时不时得调停家庭的喧嚣。而父亲,他明面上总是严厉刚强的,从不多言,但嘴硬心软的他,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些许温情。
我一直是个读脸色的孩子,村里人说我“机灵”,可这份“灵气”不完全来自天生,而更多是为了在父亲的铁血下找到喘气的缝隙。
1976年,命运第一次将我送上了新的道路。那是征兵的通知贴满村口的日子。“柱子,家里供不起你读书了,参军吧!去闯一闯,说不定混个样回来。”父亲这么说完,给了肩上一拍。那一刻,他话里的坚定,深深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怀揣着稚嫩的初心,毅然参军,车站上,父亲低头抽着他的旱烟袋,一如平常寡言寒气,这一句“别丢人”成了临行前唯一的赠言。
部队里,新兵训练的日子不易过,身上处处青黛伤痕,而心里却悄然生长出一股子不服输的韧性。三个月后,我站稳了脚跟,成了令长官青睐的排长,而我心里藏着一段无法轻易触碰的记忆——村里的小慧。
小慧是邻村的姑娘,比我小一岁,在我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她的存在仿佛是生活中唯一的糖果。她爱笑,两个酒窝,每次笑起来都能感染身边的人。我们相识于村子的田边,上初中的那几年,她是班里唯一的女生,我们是默契的同桌,也是放学路上彼此的守护者。她常带些零食偷偷给我,指尖的温度竟成了我记忆里的长久甜蜜。
当兵的那一年,她来找我,眼中藏着隐隐的忧伤:“柱子哥,你离开了,我怎么办?”我拍了拍她的肩,出言承诺:“小慧,等我回来,一定回来。”这一脱口的诺言,却没想到,成了一场考验的起点。
部队里的四年,我一刻未忘我们的约定,也无数次担忧她会不会等不了我。极少回家的假期里,父亲总会用那没分寸的眼神关心我,而每每聊起我的婚事,他总会介入:“村口的王家闺女不错,懂事能干。早些打算吧。”每次父亲提及,我都会在心里默默重复那个名字——小慧。
几年后,我回到了故乡,小慧果然等着我。那一天她站在村口,面带着当年的熟悉笑容,而我却发现,岁月已经让她的脸庞染上了一丝疲倦。
“柱子哥,你回来了。”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我点点头,说出了这段时光的积蓄:“小慧,我这辈子认定了你,我们结婚吧。”
但生活从来不可能一路坦途。父亲一声不吭,用力夹起桌上的菜,慢慢放下:“她家是早搬上镇了吧?条件和咱家能对得上吗?”言辞冰冷却藏不住一抹担忧。我能感受到父母的顾虑,家境的差距,身份的悬殊,嘈杂起伏地在整个家庭里荡漾。而我倔强地与父亲对视:“我认定了她,就不会改变。”
第二天,我提着礼物去了镇上,心里紧张,小慧的母亲看着我,又红了眼眶:“小慧,她住院几个月了,说不让告诉你。”我的心一震,冲进了病房,看到瘦弱到几乎认不出的她。她看着我,眼里闪烁却含泪摇头:“柱子哥,我……我配不上你了。”
握着她冰凉的手,我拼尽全力让自己语调坚定:“谁也别想拦着我,我答应过你,会回来,这辈子绝不负你!”
后来,我和小慧成婚,在生活的坎坷中并肩而行。父亲最终成全了我的选择,尽管沉默的那份爱藏在不善言辞的深处。
岁月或许带走了许多,却从未让我们忘却彼此的承诺。回望这一切,我只想说,有些约定,践行的过程满是荆棘,但正是它,让我找到了生活的真谛——爱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