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不可忘却的根

情感絮语 2025-02-05 18:16:33

堂哥一边帮我搬东西,一边漫不经心地问:“你回来住,能习惯吗?”

这话听着像是玩笑,可我没有笑出来。

我叫周立东,今年54岁,出生成长在北方一个小村庄。

1986年,靠着父母拼命劳作供我读书,我考上了市里的大学。之后留在了城市里工作,成家立业,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每次过年回到老家,我都觉得时间太短,陪父母待不了几天就必须匆匆赶回去。我常想着,等退休了,带着老伴回到老家住上一段,把老宅收拾收拾,再享受几年乡村的清静日子。

今年春节,儿子还在外地工作,家里只剩我和老伴,便早早决定先回村里住些时日,体验一下家的温度。

大年三十,我驾驶着已经老旧的小轿车,带着老伴回到村里。刚停好车,堂哥就迎了上来,他拍拍车顶,打趣道:“你这车多少年了?现在村里随便一辆车都比你的强。”我没说话,只是笑笑。

堂哥帮着我们搬行李到父母留下的老宅,屋子虽然翻新过,但住着还是显得有些冷清。晚饭在他家吃,他家孩子多,家人们热热闹闹地围坐了一大桌。饭桌上,堂哥端起酒杯问我:“一个月工资多少?”我随口说了个数字,没想到他几个晚辈听了,笑着加了一句:“哥,你这城市活了这么多年,一个月才挣这么点?我们出去打工,一个月也能挣七八千。”这句话让我猝不及防,压下心中的不快,埋头喝了一口酒,不再接话。

这些年,农村的变化太快,熟悉的烟火气息竟然有些淡了,连年前走亲戚的传统都慢慢消失了。昔日大街上新年问候的热闹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冷清的街道和破旧的门窗。

初五,堂哥带我去了村委会,村主任告诉我:“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孩子。村小学都关了,孩子们都得去镇上上学。”听着这些话,我心里阵阵发凉,仿佛能感受到一代代人离开后留下的空洞。

原计划初九再返回,但老伴身体不适,我们决定提前结束这次“回归”。临走时,堂哥笑着嘱咐:“哥,你们在外头住惯了,回村里肯定别扭。”这句话戳中了我的心事。

车子发动时,堂哥的电话打过来:“老周,你是不是把钱包落家里了?我刚在床头柜上找到的。”我摸了摸口袋,果然空了。堂哥接着说:“你放心,啥都没少,我一会儿寄过去。”

挂断电话,我坐在车里,脑中突然浮现出家中老宅的一张张旧照片,那是小时候和父母的合影,照片背后还写着:“不忘根,不忘情。”

村子变了,人也变了。可家乡的意义,从来没变。

它是我的根,是我生命的起点。那些温暖的记忆,那些曾经帮扶过我的人,那些挥洒过汗水的土地,都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或许我再也不会回村住下了,但家乡的情感一定会随我一生。

车子重新启动,发动机的声音在冬日阳光下回荡。我望向前方的路,心里升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0 阅读:0

情感絮语

简介:用温柔的语言,抚慰情感中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