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从顺治到乾隆,历经一百余年才创下的丰功伟业

碧海蒼山玉宇 2025-04-22 10:54:24

明末清初之际,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率军进入蜀地,其施政手段残暴至极,使得四川地区民众饱受苦难,民生凋零。《四川通志》载“自献逆屠剿,人类几灭”,足见当时破坏之惨烈。鉴于此,自顺治时期起,清朝廷为恢复四川之地的生机,遂推行大规模移民举措,由此便有了“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事件。

【顺治初年至康熙初年的移民情况】

清朝入关之际,四川地区尚未全然置于朝廷有效统治范畴之内。历经数年军事征伐,至顺治八年,清廷于四川实际掌控的区域涵盖保宁、顺庆、潼川三府及龙州,此三府一州共下辖二十有九个州县,而彼时官方记录在案的户口人数仅九千三百五十余人。

从地域与人口比例的视角分析,三府一州区域面积占据四川省域至少四分之一。据此合理推断,在顺治初年,四川省人口总量至多不过数万。这一人口规模,仅与内地省份单一县份的人口数量相近。由此不难看出,彼时四川地区人口呈现出极度凋零的态势。

清康熙三年,甫膺四川巡抚之职的张德,自顺庆、重庆一路行至成都府。沿途所见,张德如此记述:“舟行终日,四野阒寂,唯余空山远岭,渺无人烟……此地虽有四川之名,然实则大异往昔繁盛之景。”张德进而感慨,自己这巡抚之位,形同虚设,不过是徒具其名罢了。

鉴于四川地区经济呈现凋敝之态,自顺治八年起,为推动该地区经济复苏,清廷着力推行移民举措。至顺治十年,更颁行专项政策,明确规定:凡四川境内之荒地,官府将为开垦者提供耕牛与种子,无论兵民,皆可开垦,且在五年期限内,无需缴纳任何赋税。

然而,彼时四川本地居民数量锐减,致使广袤荒地无人问津且无力垦殖。顺治十七年,朝廷为缓解此状,拓展移民范畴,颁令明确:凡先前因故而流寓他省的四川民众,若自愿重返蜀地,不仅可获赐大片田亩,还能享有诸多经济补贴。

【康熙一朝的移民情况】

自康熙朝伊始,随着统一战争渐近尾声,清廷遂将施政重心逐步转至经济建设领域。在康熙朝初期,四川地区推行的移民政策展现出多元化与务实化的显著特征。

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士绅阶层构成了国家统治体系的重要基石。然而,顺治年间推行的政策,仅着重于激励普通民众迁徙入蜀,却未对因战乱而流寓外省、颇具影响力的士绅群体予以足够重视。据时任四川巡抚张德于奏疏中所述,彼时四川士绅因战乱,大量逃往陕西、湖南、云贵等省份,人数多达数万。

张德向朝廷建言,主张促使那些骨干精英重返四川,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引导川籍流民迁徙入蜀的举措,此即所谓“以川民充实川户”之策。

士绅,作为地方社会的精英阶层,若重返当地,不仅具备开垦荒地所需的能力与财力,亦能凭借其影响力发挥引领作用,吸引新老流民前往蜀地。

自康熙朝初期至中期,四川督抚频繁向朝廷呈递奏疏,建言若干颇具可行性之举措。历经数十载砥砺,原四川籍之土著居民大量回迁,同时,湖广区域亦有大批流民徙入四川。

在当时的政策框架下,无论士绅阶层、本地原住民,抑或外省迁徙而来的流民群体,朝廷秉持平等对待之原则。凡进入四川区域者,官府皆依规为其办理落户手续,并提供相应的生产器具。关于土地分配,采取全面放开之策略,民众仅需在荒地设立标识,即可获得该土地之产权。此外,朝廷延续顺治初年所颁行的优惠政策,针对新落户者实施五年免征赋税之举措。

三藩之乱甫定,局势渐趋稳定,国家步入承平时期,户部府库充盈。彼时,四川因历经战乱,移民状况深受影响。基于此形势,康熙皇帝针对四川省施行了轻徭薄赋之策。从全国范围观之,四川省所承担的赋税相较各省为最轻。此轻税政策犹如春风化雨,为四川注入蓬勃活力,推动该地区逐渐恢复与发展。

【雍正朝至乾隆初年的情况】

顺治与康熙统治时期所施行的一系列举措,为四川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然而,彼时四川历经战乱等创伤,整体仍未全然恢复往日生机。及至雍正登基,其对四川的发展亦予以高度重视,并颁行诸多针对性策略,以持续推动该地区的全面振兴。

经朝廷累数十载之宣扬与治理,四川周边省份之流民渐生入蜀之意。然此辈多为赤贫之民,入蜀之后,官府于安置诸事颇感棘手,致使部分流民难以顺遂落户。

雍正五年颁行规定,针对入蜀之贫困民众,官府负有妥善安置之责,需统一颁发印照,并将其编入保甲体系。彼时,任职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建言,应于四川开展更为大规模的垦荒举措。雍正帝接纳此议,旋即饬令户部拨银数十万两,用于购置耕牛与农具。同时谕示,若垦荒所需钱粮不敷,岳钟琪可再次奏请,即朝廷秉持全力促进四川发展之宗旨,对垦荒所需钱粮将足额拨付。

至雍正朝晚期,四川地区的状况已实现实质性改观。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量流民持续涌入四川。此时,四川可开垦的荒地数量事实上已趋近极限。若依旧维持原有政策,极有可能引发人口过度增长与土地资源分配矛盾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与内地诸省相较,四川的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彼时,户部经审慎研讨,颁布具体细则,明确规定每户可获授水田三十亩抑或旱地五十亩。此规定的颁布,标志着四川不再是往昔荒芜之地,任由人们随意以插标方式圈占土地。

乾隆初始年间,朝廷基本沿袭雍正朝之政策。在此背景下,四川地区历经休养生息,元气得以全面恢复。随之而来的是,众多流民源源不断地涌入四川。鉴于此形势,若不及时对外省流民入蜀加以限制,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冲突。

清乾隆八年,清廷针对外省民众入蜀事宜,实施限制举措。官方停止核发用以证明身份与通行的印照,同时于入蜀之关隘要道部署兵力。通过此举,对流民入蜀进行有效阻拦,促使其放弃入蜀转而返乡。自此,持续一段时间的大规模四川移民活动,正式落下帷幕。

由上述阐述可知,在短短数年之间,张献忠的行为致使川省人口锐减,近乎达到荒无人烟之境地。而清政府为恢复四川地区的生机,不得不投入海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自顺治朝起始,历经康熙、雍正,直至乾隆朝,耗时长达一百余年,方才成功完成“湖广填四川”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宏伟事业。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