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尿酸高,看似痰湿瘀热重,实则肝脾肾虚,气血阻滞不行

小春的记事本 2025-04-22 20:52:39

中医科院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2026期

大家好,这几天处于谷雨节气间,这段时间除了“雨生百谷”的自然现象,在江南春雨绵绵也是典型的气候特征,而对于尿酸高尤其是痛风患者来说,如果尿酸高、内湿本就重,身体脾肾虚,再加上缠绵的春雨侵袭,内外湿合邪为患,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那尿酸高从未痛风时,虽然没有症状,但体内尿酸高,属于中医里的伏邪,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如果不管不顾,部分患者可发展痛风患者,急性发作的话会疼痛难忍,那种刻骨铭心的同车骨髓。而且尿酸高还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所以发现尿酸高可千万别不当回事,它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

对于高尿酸,因为没有症状,古中医也没有检测代谢指标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古中医文献没有记载,不过中医对根据之后引起的痛风及相关症状,常会归类于中医痹症、痛风等疾病,而且依据尿酸高的生理病理过程,依据中医对高尿酸的病疫病机常可以以“脾、肾、痰、瘀、虚”简单几个字高度概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调理思路。

中医是按照什么思路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呢?

对于尿酸高,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里这么说:

肥人肢节病,多是风湿痰饮流注...壮年人性燥亲嗜膏粱厚味。

这里说的就是那些身体肥胖痛风的人,体内尿酸高是风湿痰饮潜藏,原因就是性子急躁(多有肝郁气滞或肝火亢奋(,饮食长期新来肥甘,长期喝酒,饮用高果糖或果葡糖浆为原料的饮料。

《灵枢经》里也说:

有所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

意思是尿酸高,是湿浊等藏在血脉、肌肉中,且可久稽不化,这可尿酸盐过多沉积在血液组织中 的西医结论是一致的。

中医认为尿酸高是久居湿地或湿热之地,气候中湿热偏盛。生活饮食又长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工作生活压力大劳烦困顿,身体肥胖。

中医素来就有“胖人多痰多湿”的看法。

而痰湿为阴邪,其性黏腻重浊,可附着于所虚之处,缠绵难化,久病入络入血导致血瘀。所以尿酸高初期为湿,之后湿热,进而痰湿,后期痰瘀作祟这个发展路线。

这是尿酸高病邪的形成机制。

虽然尿酸高是痰湿瘀热,但本质是虚。

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尿酸高为何多见于中老年人,要知道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而“年过四十而肾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随着年龄增长,肾之先天之气逐渐衰微,肾气衰,气虚则邪可凑,因此尿酸高这个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肾虚肾的蒸腾气化水液能力下降,分清泌浊失司,湿浊内停可导致尿酸高。

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虚则运化水谷精微能力下降,水谷不化,水湿内生。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

脾胃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不畅,会导致气、血、水液运行障碍,酿生痰湿浊邪,就导致尿酸高。

尿酸高,痰湿重,身体胖,还可表现为饮食差,大便溏,舌淡胖齿痕舌等体质特征。痰湿瘀阻为标,为实邪。脾肾亏虚为本,因此属于本虚标实、虚实间杂的疾病。

好,现在我们搞清楚了尿酸高是痰瘀为标,脾肾本虚的疾病,该如何治疗呢?明天的科普接着分享。

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0年第11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张娴娴文章《孙维峰教授诊治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经验拾萃》。。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