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贤五十年创作杂谈||这个“市”怎么说(挑眉指眼四则)

宇瑜阅览生活 2024-12-04 15:06:52

一人同时任同职的机关为何相异?

  挑眉指眼

  读者 高致贤

  

   深圳商报4月19日A13版上《南海6亿元骗贷案一审宣判》消息中,孙伯宽原来任局长的单位不一样:导语第9、10行中是“南海区财政局原局长孙伯宽……判处无期徒刑”;可正文《两任财政局长被拉下水》的小标题下,又写的是“原南海市财政局局长……孙伯宽”。这个财政局是指他被逮捕时的单位,而不是写他任职的经历,所以应该是同一单位。但消息中写的前面是“南海区财政局”,后面为“南海市财政局”,到底是区财政局还是市财政局?前后不符,令人费解。

  通过分析,可能南海建制曾为市,佛山建市后南海又改设区。孙伯宽任职于南海建制改设阶段,记者未能准确地将这一建制改设表达出来。但我这也仅是分析、估计,不能为准。如果我没估计错的话?那就应该写成“南海区(原南海市)原财政局长孙伯宽”就不致混乱了。可一般读者谁为这事去查南海的历史沿革?只不过对记者留下一个“乱写”的印象而已。这对报纸不利,希望以后尽量将文字表述得准确些,不让读者费猜疑,不要给人以笑柄。

  

  

 蒸发 “袅袅”,读来没头没脑

  

  挑眉挑眼

  

  读者 致贤

  

   深圳商报5月30日C4版上《五月五日》是一篇历史性、知识性都较强的文章,很有咀嚼味。可惜第二个小标题《屈原的苦闷》下,引用《离骚》中《湘夫人》的句子里,在“目眇眇兮愁予”和“洞庭兮木叶下”之间,突然出现了一句“兮秋风”(见第6段第4、5行),与上下文联接不上来,读来也觉得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查阅原文,原来是作者漏引了半句。原文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兮木叶下……”。别看只漏“袅袅”二字,古文中的这两字就是半句话,现在的读者,极少能记住的,更无法推断出来。古诗文句引用得好,会使文章增色,引漏了,就给读者设障,还歪曲了古人之意。引用古诗文,须认真核对,千万不要信手拈来。

  

  这个“市”怎么说?

  

  挑眉挑眼

  

  

  读者 高致贤

  

   深圳商报9月21日A6版上《深圳事大家说》的栏目文章后面,编者用黑体字加底色套了个启示:“欢迎市民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件、短信等方式参与‘深圳市大家说’栏目。”这到底是将“深圳事”误写为“深圳市”了呢?还是又开辟了一个“深圳市大家说”的新栏目?似乎都说得过去,大家来说深圳市嘛,有何不可!但多方分析,应该是将“事”错写为“市”。小栏目、署名、落款等填空补白的“小处”,常成校对遗忘的角落,希望以后校对注意。

  

  这个学生会“分身”?

  

  挑眉挑眼

  

  读者 高致贤

  

   深圳商报4月30日A5版上《爱心建筑和谐校园》一文,第4个小标题下的第4段中有这样一段话:“2001年招收的一个初中毕业生,入学五年制少年本科英语实验班。入学时,只是500分左右的中考成绩,到今年,这些学生除1/3出国留学读本科外,其他学生只要再考完二门专业课,就可以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学校“招收的一个初中毕业生”到今年,怎么就成了“这些学生”?“一个”变成“一些”没有只言片语交待。认真分析,可能是记者的概念不清楚、表述不准确。

   统观文章前后,可能记者想表达的是“2001年,学院开了个五年制的少年本科英语实验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就读。这些初中生入学时的中考成绩只是500分左右;到今年,该班学生除1/3出国留学读本科外,其他的只要再考完二门专业课,就可以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这其中还有个常识性的错误,至少是绝对化的提法,那就是“其他学生只要再考完二门专业课,就可以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学士必须是本科毕业生,但本科毕业生就不一定能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必须是本科毕业生中的成绩优异者才能获得。本科毕业生和学士学位不能划等号。因为文中有这些叙述失当之处,就影响了全篇报道的可信度。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表达不准确也会失真。所以,作者下笔前必须把概念弄清,写已经实现了的新闻事实,不能“预支”结果。该报道中“其他学生只要再考完二门专业课,就可以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就属“预支”,要写也只能写成“可能”、“预计”之类。记者不是“神算”,尚未实现的事实说绝对了,就令人难以置信。

0 阅读:0

宇瑜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