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机有多严重?很多人没意识到问题,甚至觉得人口下降是好事

之言聊聊 2025-01-31 21:24:36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趋势不容乐观,用相关数据表示更加直观准确。

在2023年世界各国人口生育率排名中,中国以1.0的生育率位列倒数第二,仅高于韩国,自1991年开始,我国的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

根据历年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人口出生量为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其中,202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2024年中国人口出生量回升至954万人,人口出生率回升至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

总的来看,虽然2024年的出生人口有所回升,但出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总趋势面前,2024年的回升只是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根据民政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度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

这表明疫情后的补偿效应已经消退,2025年的出生人口或将继续下滑。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滑离不开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的双重叠加:

客观原因无外乎老生常谈的环境因素,比如年轻一代的生存压力,经济压力以及社会形势的变化,

主观原因则是多元文化冲击下年轻一代婚恋观与人生观的转变,比如个人意识的觉醒,以及高压下的恐婚恐育心理的蔓延。

有些不明所以的人还以为人口下降带来的“人口危机”的到来是一件好事,

届时官方可能会为了促进生育实施一些减缓民众经济压力的惠民政策,比如生育补贴,房价下降等。

诚然,为了促进生育我国也实施了多个生育政策,二胎政策,三胎政策等,但是依旧难以扭转下降的人口出生率,

从短期来看,不婚不育的年轻一代可能会少一定的经济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口下降会给社会发展和个人带来多重影响:

一、客观层面

客观层面即从宏观层面来看人口下降对社会整体的影响,人口下降对社会的影响,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直观的显示:

1、经济层面:人口下降对经济层面的影响最为直观,

首先人口下降会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企业面临超工难的问题,社会层面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可能会失衡。

其次,人口下降会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会使消费市场的整体规模缩小,也会导致消费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

比如医疗和养老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其他方面的消费市场可能会减少,比如育儿和教育。

2、人口结构:人口下降也会导致人口结构失衡,会进一步加重老龄化,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上升,那么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就会增大。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就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个人层面

1、经济压力增加:有人会说自己已经选择不婚不育了,怎么会有经济压力?

这种经济压力是社会趋势带来的,当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时,老龄化加剧,

那么年轻一代就不得不承担起老龄化的后果,承担起社会的养老责任,

比如由于人口减少带来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的降低以及物价的上涨和社保基金的比例调整。

2、心理层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个人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这种责任会导致个体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加剧,

与此同时,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会降低个人的收入增长甚至导致个人收入增长的下降,

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会进一步加重个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和焦虑。

此外,人口下降也可能会导致社会角色(Social Role)的转化,经济增速的放缓和老龄化的加重。

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和角色的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可能会被期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参与社区活动或者支持公共服务或者承担一定的养老义务。

在此情形下,可能会带来年轻人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和心理上的转变,其实这种压力也遵循着守恒定律,

年轻人一代选择不婚不育后的压力更多的是以不同的方式转变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选择何种生活都有压力,且压力不会消失,只是换那种方式存在。

以长远目光来看,人口下降的弊明显高于利,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然而能否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好让年轻人更好的承担责任,也是社会整体的责任。

-The End -

作者-观南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0 阅读:0

之言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