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大A的行情,像极了过年放鞭炮——噼里啪啦一通涨,散户们又坐不住了。今天收盘后,我朋友圈里一片“牛市来了”“满仓干”的欢呼声,直播间里老师们的口号也从“谨慎观望”变成了“抓紧上车”。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我反而在下午默默减了仓,只留一成底仓。为啥?因为市场越一致,我越慌。下面聊聊我的逻辑,供大家参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52650c36793a7e433afbe9c0327c38.jpg)
1. 为什么说“连涨两天”反而是风险信号?
这两天市场确实热闹,尤其是科技股。比如“DeepSeek概念”的票,动不动就20cm涨停,成交额直接干到1.29万亿。但仔细看盘面,问题也不少:
- 指数分化严重:沪指跌了0.65%,但科创50却暴涨2.9%,这说明资金全挤在科技板块里,其他板块根本带不动。
- 获利盘太多:像三六零、并行科技这些AI股,短期涨幅超过30%,主力随便一砸就能套住追高的散户。
- 情绪过热:直播间里老师们突然改口喊多,连平时不炒股的朋友都问我“该买哪个ETF”,这明显是短期见顶的信号。
总结:涨得快≠涨得稳。现在市场就像一辆超载的公交车,司机(主力)随时可能踩刹车让乘客(散户)下车。
2. 为什么我选择减仓?三个核心理由**
第一,历史规律不骗人。过去10年,春节后A股“春季躁动”的概率确实有70%,但每次大涨后都会有一波回调。比如2024年9月那轮行情,涨了600点后直接跌回原点。这次从技术面看,沪指已经接近3300点压力位,短线回调概率极大。
第二,资金面有隐患。别看这两天成交量破万亿,但主力资金其实在偷偷跑路:昨天超大单净流入217亿,但大单资金却流出1.14亿——这说明机构在用小单掩护大单撤退。更别提外资还在观望美联储降息,北向资金并没有大举进场。
第三,板块轮动要来了。现在所有人都盯着AI、半导体,但消费、基建这些低位板块已经跌出性价比。比如白酒龙头最近跌停,但机构却在悄悄调研低估值消费股。一旦科技股分化,资金大概率会切换方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17f38057aa2e64b91960e0800d8a5b9.jpg)
3. 明天该加仓科技股吗?我的三个建议
如果你问我“明天要不要追AI”,我会说:看胆量,更看仓位。
- 如果你已经重仓科技股:建议趁反弹减仓,至少把成本降下来。比如DeepSeek概念股,虽然长期看好,但短线涨幅太大,一旦板块分化(比如卓创资讯这种蹭概念的票崩盘),很容易被埋。
- 如果你轻仓或空仓:可以小仓位低吸,但一定选有业绩支撑的龙头。比如浪潮信息(服务器)、拓尔思(金融AI),这些票就算跌了也有机构兜底。
- 如果你害怕踏空:干脆换个思路,埋伏低位板块。比如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既有AI落地预期,股价又没被炒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13e812c6c4c2628d8e1c3cfe90212f.jpg)
4. 我的操作:减仓科技,转战低位方向
今天我把半导体和AI应用股清了八成,只留了浪潮信息和科大讯飞的底仓。腾出来的资金,我准备干两件事:
- 埋伏消费复苏:免税、家电这些板块,政策预期强(两会快开了),股价还在低位。
- 赌一把市值管理:最近国资委喊话央企要重视市值,像中字头基建、电力股,分红高、估值低,跌也跌不到哪去。
当然,这只是我的选择。如果你风险承受力强,继续死磕科技主线也没毛病,但记住:千万别满仓,更别融资。
股市里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当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次不一样”“AI永不回调”时,风险其实已经来了。记住:买在分歧,卖在一致。与其纠结明天涨不涨,不如想想跌了怎么办。留点现金,等回调再抄底,它不香吗?
每天都需要减仓!每天都高喊需要调整到3120!每刻都需要高抛!永远的三千点!
猜,接着猜!
这两天涨的都是没有钱的垃圾股票,建议见好就收,避免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