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病重。
宰相赵季良召来善于术数的周仲明,问孟知祥寿命几何,周仲明说:“皇帝应该做真王,食蜀中二十年俸禄,现在已经位登九五,寿命已经是浮云了。”赵季良说:“可以做金縢之事吗?”金縢指的是周武王病时,周公向祖宗祈祷甘愿以身代之的策书,也就是赵季良希望能向老天爷祈祷,让大臣,比如他自己,代替孟知祥死。周仲明说:“这是天数,非人力可为。”赵季良又问孟知祥子孙寿命、国祚长短,周仲明说:“二纪(二十四年)多以后,有真人出现,天下一统。”赵季良默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2ce5bcb40ca51849f54aa7ce4a13aa.jpg)
孟知祥立子孟仁赞为皇太子,写遗诏托付于赵季良、老将李仁罕、赵廷隐、枢密使王处回、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奉銮肃卫指挥副使侯弘实。
王处回家世不详,彭城人氏,性格宽厚爱士,颇有机略。他少年孤贫,相士周玄豹曾看着他说:“要宝精(珍惜自身精气)啊,你当大富。”后来居住成都时,有浓眉大鼻、布衣褴褛的道士朱桃椎(《野人闲话》作王桃枝)来访,以剑拨土,取三粒花种种下,须臾形成三朵花,对王处回说:“这是仙人旌节花。是你的富贵之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9e634deec4dc3810bab80c9f0a8710.jpg)
周玄豹的另一大实绩,是曾经预言后唐明宗能大贵。
后来王处回效力孟知祥为中门副使。天成四年(929年),西川右都押牙孟容之弟为资州税官,监守自盗,论罪当死。王处回和观察判官冯璩为其求情,孟知祥拒绝了:“即使是我弟弟犯法,也不可饶恕,何况他人!”
孟知祥前往梓州受降途中曾经染重病,王处回服侍他。生病是影响食欲的,但王处回包办了孟知祥的剩饭,外界看到给孟知祥的食物都是满着进去空着出来,觉得孟知祥病得也没那么重,也就没有多余的想法了。后来孟知祥康复,王处回被任为中门使。
如今孟知祥再次病重,王处回是不是还拼命吃剩饭以安人心就不知道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e95b97a6c47a596150f0f7b64df7fe.jpg)
孟知祥驾崩后,秘不发丧,王处回在晚上开义兴门告知赵季良,哭泣不已。赵季良正色说,现在强将们握有强军,局势未稳,应该速立孟仁赞为新君,而不是为皇帝驾崩而哭。王处回收回眼泪并道歉。两位都怀疑李仁罕可能不愿侍奉一位幼主,于是王处回去探风声,李仁罕以武备相见,王处回就没说皇帝驾崩了;第二天,两位官宣皇帝驾崩,宣读遗诏,命孟仁赞登基,改名孟昶。孟昶因赵季良有拥戴之功,加守司徒,又自置殿直四番,选将门之子及死王事者的孤儿充当,以李仁罕子李继宏、赵季良子赵元振、张业子张继昭、侯弘实子侯令钦、赵廷隐子赵崇韬分为都知,作为统领。张业就是李仁罕的外甥张知业,因避讳孟知祥,省了一个字。孟昶委政事于赵季良、张业、李仁罕等。张公铎也被加检校太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910fa94d84e56386d265ca2e7a1c28.jpg)
张公铎与孟昶近臣医官使韩继勋、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库使安思谦等弹劾李仁罕,孟昶不久即捕杀之。这其中又有赵季良、赵廷隐的谋划,王处回一说也同谋。
孟昶加王处回兼侍中,领武泰军节度使。和其他高级将官一样,王处回没有真正赴任,而是通过僚佐遥控。
赵季良又进太保,改领山南节度使,守兴元尹,直至广政二年(939年)被孙汉韶取代;次年(940年),赵季良请与其他两宰相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毋昭裔、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业分判三司,于是孟昶命赵季良兼判户部,毋昭裔判盐铁,张业判度支。
广政九年(946年),赵季良去世,谥文肃;他一死,张业愈发膨胀,最后和舅舅李仁罕殊途同归。
赵季良性宽厚,平时常没有喜怒之色;母早亡,事从母如事生母。他的从弟赵季札、赵季友都做到清显官职。他所上的遗表不言及私事,蜀人称赞他。
后唐庄宗万万没想到,赵季良所谓的辅佐之象,最终没应验在他身上,却应验在了他的姐夫。
孟昶也曾对赵季札寄予厚望,但是后来很多事的发展,实在太出乎意料了。
《十国春秋》论曰:文肃等诸人,故高祖创业勋臣,史所号五节度使是也。景从霸主,豹变云蒸,可不谓盛焉。而运筹敌忾,克保始终,两赵之功绩茂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f691d9ea765bf9a2fb731f2b4c048f.jpg)
下面再聊聊张公铎和王处回的结局。
李仁罕死后,张公铎被授保宁节度使兼同平章事。因为出镇地方,所以同平章事这一宰相头衔是荣誉性质的。他为政清正严明而不残暴,百姓蒙其恩惠,僚吏畏惧他。当时因前蜀弊政,诉讼繁多,案牍堆积,张公铎衡量案情裁决,没有判决不得当的。之前治下属邑连年欠税,张公铎诘问,原来是豪民和狡猾胥吏侵吞赋税所致。当时的令佐已经任满要离任,张公铎不许他们离任,命令他们收租完毕再解职,不数日征到钱粮几万贯斛。
后蜀立国以来,节度使多领禁兵,或以其他职务留在成都,委托僚佐管治军镇,专事聚敛,政事败坏,百姓也无可申诉。孟昶了解到这一制度的弊端,进行改革。广政四年(941年),加张公铎等人检校官,却罢免节度使之职。但广政七年(944年),孟昶又恢复了将相遥领节度使,张公铎迁宁江军节度使。
张公铎驭下严正,宿卫二十余年,宫禁安宁。后来得了精神病,孟昶忧心,为玉局洞开灵室坛,亲自写青词做法事。广政八年(945年),张公铎卒于任上。孟昶哭着哀悼他,说:“严格而不酷烈,清正而不狭隘,只有张公啊。”
《十国春秋》论曰:宏实(侯弘实)循谨而沉毅,公铎刚勇而清严,将相之位,斯云无忝。
广政元年(938年),王处回兼武信军节度使,授宰相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为孟昶改革而去职,又因为孟昶恢复旧制度遥领保宁军节度使。
广政十年(947年),正值契丹灭后晋,中原大乱。翰林承旨李昊对王处回说固镇不可失,请求遣山南西道节度使孙汉韶率兵急攻由后晋余部掌控的凤州。孟昶命孙汉韶前来凤州行营,后又命王处回作书招降朋友凤翔节度使侯益,侯益归蜀,但很快又因害怕而入朝后汉。
王处回家资巨万,财货达到内廷的三分之二,又历任三镇节度使,证实了当初神棍们的预言。但是他因身为勋旧,变得专权贪纵,卖官索贿,四方有馈赠的,先送礼给王处回,然后才送给朝廷。儿子王德钧(或作王德筠)也骄横,多行不法。广政十一年(948年)张业被杀后,有人认为王处回也会被杀。但孟昶不忍,建议他回家。王处回惶恐辞职,被罢黜为武德军即东川节度使兼中书令,随即告老,以太子太傅致仕。赵廷隐也致仕,至此后蜀故将旧臣皆退,孟昶开始亲理政事。
王处回致仕后,孟昶认为枢密使权重难制,以卷帘使王昭远及普丰库使高延昭为通奏使知枢密使事,但事无大小一以委之,府库金帛恣其所取而不问;随即因张业、王处回执政期间自己多受蒙蔽而设置匦函(举报箱),后改为献纳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081cd31247026c0b25abd47e758462.jpg)
广政十四年(951年),王处回去世。
《十国春秋》论曰:王处回处变之才,咸推屹然大臣,乃竟用奢纵败,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