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暂停对乌军事援助并致电普京后,俄乌冲突实质上进入停战状态。尽管有人不愿承认这是真和平,但相比持续的“血肉磨坊”,此局面仍胜一筹。
今年慕尼黑安全峰会上,外界视此为乌克兰与资助国谈判的关键期,若无法获得满意援助,乌克兰前景堪忧。然而,“演员总统”泽连斯基常为观众带来意外。
01.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是否已漠不关心?
多家媒体报道,特朗普在慕尼黑安全峰会的发言引乌克兰强烈不满。2月15日,乌总统泽连斯基称美不再视欧为伙伴,但无碍,现在是建立真正“欧洲武装部队”的时机。
此表态显示,美国减少干涉欧洲后,泽连斯基欲借抗俄功绩,将乌克兰置于欧洲领袖地位,并急于代表欧洲与美国谈判。
泽连斯基表示,战争走向不应由少数领导人决定,需整个欧洲共同施压,以实现真正和平,从而结束这场战争。
此言论近乎直接否定了特朗普促成的和谈,泽连斯基清晰表明:仅由数国推动的俄乌和谈,乌克兰不予接受。
现实角度看,俄乌战争的主导已非乌俄两国,而是幕后操控的美国。美国对乌援助力度,极大影响战争走向,甚至能决定战役胜负。
现不续援乌克兰,因美国精英如特朗普意识到,欧战与美国无关,俄不会攻北约。乌克兰自诩“欧洲卫士”,意在绑他人上车。拜登政府受意识形态影响被泽连斯基裹挟,特朗普则不受此影响。
泽连斯基对此有清晰认知,因此在公开场合对昔日主要资助者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就目前状况看,他的“无所谓”态度对局势无影响,仅是“自我安慰”,与先前媒体传言相符,即泽连斯基可能在精神上已出现问题。
02.乌克兰前线战事持续,是否仍处“胜利”态势尚待观察。
泽连斯基的妄想不仅限于政治层面,也体现在对战争的认知上。他声称,自去年年末在乌克兰战场上活跃的朝军,已被乌克兰军队“全歼”。
但此表态与公认说法大相径庭,西方顶尖军事学者普遍认为朝军前线损失仅3千至4千人,为12000兵力的三分之一,远未达到重创,更别提全歼。
近年来,乌克兰战报数据离谱,这或许能说明其很大程度上源于宣传需要,存在胡编乱造的情况。
高层视角观之,泽连斯基政府前线胜利宣传难掩战线真相,库尔斯克地区乌军控制区全面收缩,乌东四州防线隐现俄军突破之虞。
泽连斯基此时宣扬乌军胜利似乎不合时宜。若乌军能在美停援后重创敌军,是否意味着欧洲也可停援?此逻辑自相矛盾。
03.泽连斯基是否意图继续留任而不愿离职?
此外,针对西方关心的乌克兰大选时间,泽连斯基回应称,乌克兰人当前不需选举,若有人想在乌举行大选,可考虑更换国籍。
若泽连斯基总统之位过去三年稳固因战时制度,今其言论近乎暴露真意:只要不举行选举、战时制度不终,其任期可无限延续,违背乌宪法四年一任之规定。
这符合部分专家对乌克兰问题的观点:泽连斯基坚持与俄罗斯对抗,拒绝谈判,非出于爱国情怀或领土决心,而是为维持总统职位,避免贪污腐败被西方国家追究。
更可笑的是,泽连斯基口头上称不同意者可“改国籍”,实则法律禁止成年男子出境。乌克兰“异见者”即便退籍,也难逃被抓壮丁,讽刺意味十足。
泽连斯基发言失逻辑,不顾后果。对选民而言,其表态近乎嘲讽,极力彰显战时总统的至高地位。
西方国家视此为极度政治不正确。战争末期,泽连斯基未敢举行选举,何谈“民主国家”,更遑论加入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