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韩秀云关于“直接发钱比发补贴更好”的视频引发热议。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刺激内需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保障经济稳定的关键手段。从表面上看,直接发钱能让民众迅速获得资金,直接刺激消费,进而拉动内需,似乎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但是,我国在刺激内需时,却更多地选择对基建项目补助、扶持民营企业等方式,而非直接发钱。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多方面的考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bf899e86af31b72e3e695292c4f685.jpg)
从大基建的实施历程来看,对基建项目进行大额补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还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在教育领域,对学校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补贴,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育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教育领域,医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完善,则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长远来看,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尽管在大基建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贪污腐败、一些民营企业老板用项目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不良现象,引发了知情百姓的不满,但这只是个别问题,并不能因此否定基建项目补贴政策的整体意义和价值。这些违规行为只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瑕疵,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等措施是可以有效避免和纠正的。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当行为,就全盘否定基建项目补贴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我国之所以较少采用直接发钱的方式来刺激内需,有着多方面的因素。1.直接发钱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当大量资金直接进入市场,而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供应量并没有相应增加时,就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求,从而引发物价上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虽然手中的钱变多了,但物价的上涨会抵消这部分额外的收入,甚至可能导致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最终无法真正达到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结构复杂的国家,通货膨胀一旦失控,将会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冲击。
3.直接发钱的公平性难以保证。
如何确定发钱的对象、标准和方式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平均发放,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这笔钱可能只是锦上添花,对他们的消费行为影响不大;而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可能远远不够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如果按照收入水平进行差异化发放,又需要建立一套复杂的收入评估体系,这不仅增加了政策实施的难度和成本,还可能引发新的不公平问题。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冒领、骗领等情况,进一步损害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3.相比之下,对基建项目和民营企业进行补贴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基建项目投资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政府对基建项目的投资不仅可以直接带动建筑、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还可以通过产业链的传导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繁荣。例如,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这就带动了建筑行业和建材行业的发展。同时,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又会促进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进行补贴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和就业。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补贴和扶持,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三、关于普惠性、公平性的质疑任何政策都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普通民众最关心的普惠性和公平性的。
比如,用财政的钱去补贴民营企业项目(俗称私人老板),实际上就是把税收直接无偿给了私人老板,如果没有项目回报考核机制就毫无公平性可言。
我国在刺激内需时选择对基建项目补助和扶持民营企业等方式,是基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和综合权衡。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等措施加以解决。而直接发钱虽然看似简单直接,但存在着诸多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在坚持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更好地刺激内需,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e289e5edb6e843621e36200500de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