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化疗后四肢麻木怎么办?科学服用5种药物,保护周围神经

经纬谈健康 2023-02-17 19:54:06

40多岁的孙女士是一名律师,由于工作压力较大,所以平时经常熬夜,并且很少去检查身体,她一直以为自己挺健康的。

最近几个月孙女士感觉自己的胸前经常胀痛不适,一痛就是一天,平时吃吃止痛药还可以缓解,但是最近吃了止痛药缓解也不明显,于是前来医院检查。医生给孙女士完善了胸部CT和乳腺彩超检查,结果发现孙女士的左侧乳腺上有一个2cmx2cm的乳腺结节,并且边缘不清楚,通过病理性活检后确诊为恶性乳腺结节,但是目前未发现转移灶,于是孙女士在医生建议下行了手术治疗,并且在术后规范的进行术后化疗。

仅仅经过1个疗程的化疗后孙女士就出现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其中以四肢麻木、疼痛最为明显,并且在第2个疗程后出现双手严重的刺痛感,几乎无法抓握任何物体,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特别是影响睡眠。医生听到孙女士的反应后诊断其为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并且给她开具了甲钴胺、度洛西汀和普瑞巴林,并且嘱咐其规范服用,定期复查,通过规范治疗后孙女士的四肢麻木、乏力、疼痛均有所好转。

一、化疗后为什么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是化疗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大约50%-90%的化疗患者都会出现这种副作用,其主要以感觉神经病变为主,可表现为感觉异麻木、刺痛,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神经异常感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四肢瘫痪痉,其次,化疗还会损伤中枢神经导致听力、视力、嗅觉等感觉异常,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治疗。

目前化疗诱导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参与导致的,具体如下

首先,化疗药会诱导周围神经外膜损伤,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异常。临床上的许多化疗药可作用于背根神经节的感觉细胞体和轴突,导致诱发慢性炎症,促进多种炎性因子的释放,激活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而导致神经细胞的外膜变性、脱落,导致中枢和外周神经信号传递出现异常。

其次,化疗药会造成神经细胞内的能量代谢障碍。部分化疗药会作用神经细胞的线粒体上,导致线粒体的能力代谢出现异常,同时诱发神经细胞周围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神经细胞出现能量生成不足,并且诱导神经细胞发生凋亡。

第三,化疗药会破坏神经纤维的微管和轴突结构。化疗药会直接对神经纤维的结构造成损伤,其中对于微管和轴突最为敏感,因此对于神经信号和神经递质的传递具有明显破坏,诱发轴突变性,从而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异常。

最后,化疗药会诱发感觉神经敏化,导致感觉信号增大。化疗药会导致机体出现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导致神经组织周围出现炎症反应,这会导致感觉神经的敏感程度增强,对于外界刺激信号的敏感性增大,从而导致特别容易出现痛觉敏感。

二、科学服用4类药物可有效防治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

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是非常痛苦的,特别是由于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生活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治疗的配合程度,因此一旦出现这种不良反应一定要积极干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于化疗的依从性,临床上常使用括抗癫痫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和改善循环药来防治这种不良反应。

1、抗癫痫药

抗癫痫药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痛的药物之一,其不仅仅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的异常放电,继而治疗癫痫,同时也可以抑制周围神经的异常信号传递,从而有效患者由于神经信号异常而导致的疼痛、麻木等多种异常感觉,临床常用的药物为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

加巴喷丁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其本质是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可以改变神经组织中的γ-氨基丁酸的代谢水平,从而起到明显抗痉挛、止痛等作用,是临床上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所有神经性疼痛疾病的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加巴喷丁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导致出现嗜睡、眩晕、站立不稳等副作用,特别是服药早期最为常见,因此一定要注意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其次,极少数患者对于加巴喷丁会产生过敏反应,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服用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抑制神经组织中γ-氨基丁酸的生理机制,从而产生镇痛、解痉的作用,并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研究表明普瑞巴林可以有效缓解化疗药导致的周围神经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服用普瑞巴林会导致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但程度较为轻微;其次,普瑞巴林对于胃肠会有一定刺激,导致腹痛、呕吐等;最后,极少数患者会出现服用后肌肉疼痛,停药后可缓解。

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临床的抗抑郁药物之一,其可以有效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进而提高神经突触中5-羟色胺的浓度,不仅可以抑制神经的异常放电,并且可以有效缓解外周神经病变,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度洛西汀。

度洛西汀可以通过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来提高神经突触之间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临床研究表明其可以有效缓解多种化疗药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缓解神经疼痛,同时可以舒缓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作用,目前是治疗化疗药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线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口服度洛西汀后会在常出现头晕、恶心、头疼等不良反应,但多轻微,停药后可缓解;其次,少数患者在服用度洛西汀后会出现肝酶异常升高,因此服用后一定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目前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二线药物,由于其本身并不具有抑制神经疼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间接缓解神经损伤,因此可以作为抗癫痫药或者抗抑郁药作用不佳时的联合用药选择,其中常用的药物就是塞来昔布和洛芬待因。

塞来昔布是一种特异性地抑制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炎性因子的生成,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导致的水肿、疼痛等临床症状,具有解热、镇痛等多种作用,同时对于血小板抑制作用较小,因此对于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但是口服塞来昔布容易导致头晕、眩晕等不良反应,但是一般多可以耐受;其次,塞来昔布对于胃肠有一定刺激,容易引起便秘、腹痛、消化不良等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存在胃肠溃疡、胃肠道出血疾病患者慎用,必要时可以联合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等抑酸护胃药。

洛芬待因是一种中度的止痛药,其主要是由布洛芬及磷酸可待因两种药物组成,不仅仅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而且具有一定的中枢镇痛作用,因此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不佳的周围神经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口服洛芬待因容易导致严重的便秘反应,往往需要联用通便药;其次,对于胃肠道具有明显刺激作用,不适宜用于有胃炎、胃肠道溃疡等疾病的患者。

4、营养神经药

营养神经药治疗周围神经疼痛的基础用药,通过合理的服用不仅有助于保护周围神经免受损伤,同时对受损的神经具有明显修复作用,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就是甲钴胺、维生素B1。

甲钴胺和维生素B1是临床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最常见的药物组合,两种维生素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共同保护周围神经组织,促进神经组织的生长和修复,常用于治疗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规范服用甲钴胺和维生素B1可以有效缓解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减轻疼痛、麻木和乏力等多种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甲钴胺和维生素B1容易导致胃肠道反应,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多种不良反应;其次,长期口服维生素容易引起肝肾功能损伤,因此建议在规范服用一段时间后调整为复合维生素,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5、改善循环药

改善周围循环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则之一,通过改善神经的血液供应,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以有助于神经组织的修复,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地巴唑和前列地尔。

地巴唑是一种平滑肌松弛剂,其可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阻断钙离子的内流,从而起到舒缓平滑肌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周围血管壁上的平滑肌具有明显作用,可以有效舒张痉挛血管,改善外周血液循环,临床常用抗癫痫药、营养神经药等联用治疗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但需要注意的是地巴唑对于头面部血管扩张作用明显,容易导致出现面色潮红、头疼等多种不良反应;其次,地巴唑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对于低血压患者一定要慎用。

前列地尔是一种前列腺素,具有抗凝血、改善血供、扩张血管等多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血管闭塞导致的四肢疾病,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四肢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四肢麻木、疼痛等多种不适,临床上常用营养神经、止痛等药物联用治疗化疗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但需要注意的是前列地尔为注射液,不能长期注射,否则容易导致出现血管炎症,如静脉炎;其次,注射前列地尔会导致头痛、头晕、疲劳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最后,前列地尔有加重心衰的风险,并且容易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因此对于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慎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周围神经损伤是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四肢的麻木、疼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于化疗的依从性,因此一定要进行规范治疗。临床上抗癫痫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和改善循环药等都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但是不同患者需要不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同时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反应。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