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要从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一桩案件开始说起。
1956 年12月2日晚上8点,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派拉蒙影院发生爆炸,近1500名观众奔逃四散。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当时纽约第一次发生爆炸案了。此前的几年间,当地的图书馆、火车站、公交车站、电话亭、音乐厅、电影院等各种公共场所,已经被引爆了至少 37枚炸弹了。作案人每次犯案前后,都会以整齐的正楷字体,写信给各家报社,除了恐吓和挑衅之外,主要是强烈谴责一家叫做联合爱迪生的公司。每封信的署名都是英文缩写“F.P.”。警方将此嫌疑人称为“炸弹狂人”(the mad bomber)。 几年来整个纽约市,人心惶惶,人人都担心自个儿会不会什么时候被原地炸飞。纽约市警局成立了特殊调查组,动用了350名执法长官,23000名警员,但依然没有锁定嫌疑人。此时,警局内部有人提议说,要不然去咨询一下精神病学家詹姆斯·布鲁塞尔(James Brussel) 。
有人可能会问了,你破案就破案,没事去咨询精神病学家干什么呢?事实上,詹姆斯·布鲁塞尔(James Brussel)是纽约精神卫生所的执行助理,长期负责责分析和诊治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在业内有“一眼看穿一个人内心”的称号。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警方来到了布鲁塞尔的办公室。当时大概没有人能想到,这竟然成为了刑侦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布鲁塞尔在看过了所有“炸弹狂人”寄给报社的信之后,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经过了 4 个小时的分析,他为警方列出了炸弹狂人可能具有的10个特征:
1. 男性
2.中等身材,不胖不瘦
3. 中年人,至少45岁或更老
4. 至少上过两年高中,有金属制造和电工方面的技能
5. 外观整洁,看上去礼貌得体,实则狂妄自大,古板固执,是个偏执狂
6. 独来独往,没朋友,没结婚,很可能是处男。布鲁塞尔甚至调侃说,我打赌他都没亲过女孩。
7. 和年长的女性亲属同住
8. 斯拉夫裔,天主教徒,定期去教会
9. 住在康涅狄克州
10. 患有心脏
不仅如此,布鲁塞尔还为警方提供了行动指南。让警方公布以上嫌犯特点,因为有些特点可能会猜错,如果猜错, 炸弹狂人看到后会因为无法忍受,而主动暴露信息。最后,布鲁塞尔还补充道,等你们抓到他时,我敢肯定,他穿的会是双排扣的西装,而且扣得严严实实。
对于布鲁塞尔给出的分析,警方一开始也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可是短短一个月之后,1957年1月,炸弹狂人真的落网了。他被捕时的一幕震惊了所有人。凶手乔治·梅特斯基(George Metesky)是个穿戴整齐, 中等身材的斯拉夫裔中年人,来自康涅狄格州,未婚,与两位姐姐同住,曾经做过电工。最重要的是,被捕当时他确实穿着双排扣西装。在场的所有警探们都惊呆了,布鲁塞尔使用的这是什么超能力啊,难道他是会巫术的灵媒吗?
今天就来聊聊被FBI探员称为“让罪犯无所遁形”的犯罪心理侧写。犯罪心理侧写师真的像美剧「心灵猎人」(Mindhunter)中演的那么神吗?
● 沙发上的福尔摩斯
炸弹狂人被捕之后,布鲁塞尔如有神通的精确分析广为人知,当时的媒体甚至将他称为“沙发上的福尔摩斯”。 那么布鲁塞尔究竟是如何推断出作案人的这些特征的呢?
首先,他根据恐吓信的内容, 发现炸弹狂人非常符合偏执狂的精神学诊断标准。恐吓信字迹干净整洁,几乎没有涂改,正体现了他生活方方面面的偏执习惯。 偏执狂一般具有缓慢而持续加重的被害妄想,在30岁之后极度恶化。炸弹狂人的第一起案件是1940年,如今16年过去了,那么保守估计其年龄应该在45岁以上。
其次,偏执狂精神病人大多数身材匀称,外表整洁,待人礼貌、遵守规则。 但实则疑心颇重,总担心别人迫害自己,因此很少有朋友和伴侣。
再次,炸弹狂人的信中从不使用口语英语,说明他可能是移民,或在非英语母语的社区中长大。 炸弹狂人同时使用炸弹和刀具,二者都是斯拉夫人的惯用武器。而且炸弹都是自制,说明他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另外,恐吓信全部来自纽约和威斯特彻斯特。疑心重的偏执狂是不可能从居住地直接寄信的,如果他确定是斯拉夫裔的话,那么来自附近最大的斯拉夫聚居地,康涅狄克州的可能性就最大了。事实证明,凶手梅特斯基(George Metesky)确实住在康涅狄格州的沃特伯里,作案时,在中途的威斯特彻斯特或目的地纽约投递恐吓信。
那么最玄的“双排扣西服”是怎么来的呢?布鲁塞尔说,这是他总结了作案人所有特征之后,在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的一个画面:一个谨小慎微、穿双排扣西服的中年男人。双排扣西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梅特斯基(George Metesky)活跃的年代是1940年之后,而那时纽约流行的是牛仔裤配黑色皮夹克。根据他偏执保守的性格,是不会轻易更改服装偏好的,甚至有可能等到着装过时之后,才敢尝试。
布鲁塞尔的这一套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现代刑侦中的“犯罪心理侧写”(criminal profiling),只不过当时这一名词还未出现。
所谓犯罪心理侧写,就是根据罪犯所留下的种种痕迹,推测其行为习惯和个性特征。最早的心理侧写师其实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一名心理医生就曾经对阿道夫.希特勒的个性进行了多方位分析,甚至成功预言了希特勒会在德国战败之时会自我了结。1974年,美国FBI犯罪行为分析中心成立(Behavioral Analysis Unit, BAU)。随后,探员罗伯特.雷斯勒(Robert Ressler)与同事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正式将“犯罪心理侧写”一词引入了刑侦调查当中。
罗伯特.雷斯勒被称为是“FBI心理分析第一人”。是“连环杀手”这个词的首创者,也是电影《沉默的羔羊》创作原型的提供者与拍摄顾问。他一生中在访谈了不计其数的凶残的犯人后,完成了一份长达近100页的研究报告,随后整理出版成了回忆录,「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 20年缉凶手记」。书中收录了很多经典案件,罗伯特通过分析这些凶手的成长经过,作案动机,心理活动以及特别的行为等,希望能够找出他们的共同行为模式,以及走入深渊的真正原因。罗伯特就在犯罪心理分析领域的盛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只要他到犯罪现场走一圈,就能说出罪犯长着什么样的头发,开的是什么车。
「FBI心理分析术」中所收录的第一个案件是吸血鬼杀手。1978年1月,美国萨克拉门托市惊现一名“吸血鬼杀手”。 他前后一共杀了7个人,之所以被称为“吸血鬼杀手”,是因为他不仅作案,甚至还吃肉、喝血。第一位受害者是22岁的沃林太太(Mrs. Wallin),遇害当时怀有3个月的身孕,被凶手侮辱过。现场非常的血腥,器官横飞,血流成河,还有证据显示作案人将血掺入乳酪瓶中,然后一饮而尽。当时办案的很多警员们都连着做了好几个月的噩梦。罗伯特也来到了案发现场,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心理侧写报告。他对凶手做出如下推测:
白人男性,年龄在25-27岁,体型削瘦,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住所邋遢、凌乱,很多证物可能都还没有销毁。有精神病史,服用过药物。个性孤僻,大部分时间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很可能失业,领取过救助金。没有服过兵役,应该是高中或职校辍学,很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精神疾病。
这样的描述并不是罗伯特.雷斯勒张口随便说的。在一般性犯罪案件中,凶手通常是男性,而且是同种族之间作案。也就是白人祸害白人,黑人祸害黑人。沃林太太是一位身怀六甲的22岁白人女性,居住的区域也是白人区,因为凶手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白人。其次,根据雷斯勒的行为分析理论, 凶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案有一定逻辑可循,也就是说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另一种是心理状态毫无逻辑可言。从现场的情况可以清晰得知,此案凶手属于第二种,而这种人一般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对被害者遗体的种种暴行也是长期心理疾病积累的结果。因此作案人的年龄不会太小。但是此前并没有类似的案件发生,这种人一旦心理异常达到了无法抗拒的地步,就不会停止作案,所以判断这应该是他连环案件中的第一起,他年龄也不会太大,要尽快抓住他,阻止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关于体型削瘦的推断是因为,体型通常与精神状况密切相关。大部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食欲不佳,经常不吃饭,很容易导致身材消瘦。而且心理状况也会在他们的外表反映出来,因而这些人一般不太注重个人卫生。这类人在病情发作之前可能完成了高中学业,但不太可能考入大学。军队里也不会接受这种生活混乱的人,所以凶手应该没有服过兵役。那么他在找工作时,有很大的可能性只能找到一份零工,无法维持日常生活。由于个性孤僻,这样的人,朋友极少,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工作也不太可能做得太好,基本依靠社会救助金生活。
在随后的几天里,萨克拉门托北部接连又发生了好几起类似的案件。警方根据雷斯勒所提供的侧写极大程度地缩小了调查范围,最终锁定了真凶理查德·特伦顿·蔡斯(Richard Trenton Chase)。被捕当时蔡斯就是一名衣衫不整的瘦弱青年。他的公寓也是凌乱不堪,血迹斑斑,冰箱里甚至还有受害者的部分遗体。最恐怖的是,墙上的日历,明确地标出了每次作案时间。而被捕日之后,他还另外标注了44天,也就是说,如果他未被捕,当地又要添上44桩案件了呢?谢天谢地,这个问题的答案,警方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1950年,蔡斯出生于一户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8岁之前还是个可爱乖巧的孩子。可后来没多久,他的父母就经常在家里大打出手。 母亲甚至控告父亲与他人通奸和嗑药。警方还发现蔡斯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具有很高的攻击性, 易怒,暴躁。父母的战争就这样维持了近10年,最终离婚,父亲后来再婚。高中时,蔡斯曾经交过几个女朋友,但是因为那方面有障碍,每次交往时间都维持得不长。高二时,蔡司开始彻底堕落, 酗酒,染毒,渐渐患上了妄想症。1976年,蔡斯试图把兔子的血液注射到自己的静脉中,因为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他也是劣迹斑斑,多次虐待小动物,被护士发现房间里都是血迹。蔡斯持续集中的作案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中了剧毒,血液很快会变成粉状物,为了求生,需要补充其他人的新鲜血液。
很多人都认为蔡斯走上歧途与嗑药有关,但是雷斯勒却有不同的看法。雷斯勒认为一个人是不可能在某天突然由一个正常人变成魔鬼的,他们的凶残行为往往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而这些“杀戮的种子”,往往要追溯到他们的童年。研究显示,一半以上连环罪犯的直系家属有精神病史,或者父母有过犯罪记录。其中大约有70%的罪犯和其家庭成员有酗酒和滥用药物的记录。
很多罪犯在童年时候的遭遇,都会成为他们精神方面的隐患。随着他们的长大,这些隐患就会表现成人际关系不佳,那方面功能失调等等。 从出生到六七岁的这段时间里,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是他们的母亲。如果在此期间母爱缺失,相对于肉体的痛苦,心灵上的创伤往往是更致命的。但也并不是所有出身不幸的孩子们长大后都会变成冷血杀手,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还有第二个关键阶段,那就是青春期。如果这个阶段,孩子们被拯救,他们则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在8到12岁时,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人是父亲。如果此时,父亲没有尽到责任,死亡,或者进了监狱,或者在离婚后离开了家庭,生活中也没有任何人扮演父亲的角色,那么孩子们往往后产生极大的孤独感。雷斯勒认为这种孤独感是他们日后成为连环罪犯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想雷斯勒也是这句话的信奉者之一。犯罪心理侧写在西方国家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在中国刑侦学上得到应用。这就不得不提中国的两位“画心人”,他们被称为是“中国犯罪心理画像大师”,那就是武汉市公安局首席心理专家 刘锋,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 李玫瑾。
● 画心人
从1992年开始,到2004年11月的十多年间,山西阳泉马家坪发生了12起扎刀杀人碎尸案。 其中9人死亡、3人重伤。死亡的9人中,有2人被碎尸。受害者全部为女性。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指纹,血迹或者DNA。奇怪的是凶手只杀人,却不掠夺钱财,也没有性侵害。作案大都是在深夜,3名生还者都是从背后被袭击,也没有看到过凶手。由于多数情况下案发现场的路况非常差,脚印也很多,可以说警方一开始对于凶手是毫无头绪。由于案发的密度并不高,几乎是一年一起,警方对于是否该并案调查都拿不定注意。李玫瑾力排众议,作出判断说,12起案件应该并案调查,并且做出以下推断:
凶手年龄在40岁左右。无业或者是自由职业,白天在家,有婚配,夜间偶尔可能独居。性格古板固执,有强迫倾向。可能对女性抱有仇恨心理。调查小组根据李玫瑾教授所罗列出的特征,筛查出了跟条件沾边儿的20人左右,然后进行逐个排查。最终一个叫做杨树明的人被排在了嫌疑人首位。
随后,警方使用刑侦手段,截获了杨树明的电话。 根据线索找到了他深藏的包裹,而包裹里正是还没来得及处理的凶器。这起案件是在完全没有任何物证线索的情况下,仅用犯罪心理侧写技术,缩小范围,锁定嫌疑人的。其中,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一点是,这12起案件中,有几起还是发生在室内,碎尸后,丢弃在室外。还有些受害者,只是受伤,并没有死亡,为何李玫瑾教授认为该并案调查呢?
教授解释说到,因为所有12起案件中有一个关键行为是一致的,那就是没有侵财。受害人的金项链和金耳环还带在身上。凶手的心理行为非常奇特,他认为可以凶残的害人,却对盗窃不齿,这就是心理标记。
关于作案动机, 李玫瑾教授的预测是对女性有仇恨心理。杨树明一开始坚称自己作案就是出于无聊。可在深入地交谈之后,李玫瑾认为杨树明对欲望有着极端的压抑。他也曾经在看守所的墙上写下了一行字:禁欲是魔鬼。
说到这儿,大家肯定会问了,既然犯罪心理侧写这么有用,世界上为什么还会有破不了的悬案呢?
犯罪心理侧写的鼻祖,也是雷斯勒的同事,约翰.道格拉斯曾经说过,犯罪侧写与其说是“行为科学”,不如说是一门手艺。人们是无法在学校里习得做侧写的素质的。道格拉斯把心理侧写师比作是艺术家。
事实上,心理侧写整合了犯罪心理学与司法精神医学对犯罪者的系统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分类,并且标准化各种罪犯的类型,目的就是为了缩小侦查范围,提高破案比例。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并非像影视剧中所描写的那么玄幻。FBI曾经在1981年邀请了54位,接受过犯罪心理侧写帮助的执法警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在72%的案件中,心理侧写有助于执法者搞清调查重点。20%的案件中,心理侧写帮助缩小了嫌疑犯范围。只要17%的案例,通过心理侧写可以直接指认罪犯 。所以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过度神话。向布鲁塞尔那样放飞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双排扣西服“炸弹狂人”的案例,可能只会成为犯罪心理侧写史上不可超越的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