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杨杨 宋雪苹,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中医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有些人经常无缘无故出现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的情况,这可能是“肝”在作祟。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不畅,情绪波动,会影响到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其中,气大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从而影响到肝脏的正常运行,使得肝脏功能出现问题,常见症状包括情绪烦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口干、咽喉疼痛、身体疲乏等。中医调理气大伤肝的方法主要是调理肝气、舒畅气机,以达到平衡情志的目的,常用方法包括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调理等。
饮食调理
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中药调理
中医常用一些具有调节气血、神经的中药来治疗脾气无缘由暴躁。如柴胡、黄芩、当归、川芎等。
柴胡:柴胡有舒肝解郁、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将柴胡泡水喝,每次10克左右,每日3次。
黄芩:黄芩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的作用,可以将黄芩泡水喝,每次10克左右,每日3次。
当归:当归有补血养颜、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将当归泡水喝,每次10克左右,每日 3 次。
川芎:川芎有活血通经、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将川芎泡水喝,每次10克左右,每日3次。
针灸调理
针灸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促进睡眠等作用,常用的穴位有太冲穴、内关穴、神门穴等。按压揉搓,以达到刺激穴位的效果。
耳穴压豆:肝、胆、脑、皮质下、交感。
肝:耳窝外侧正中,靠近对耳轮。
胆:在耳窝上部偏外侧,在肾点和肝点之间。
脑:位于对耳屏边缘上1/3中点,对耳屏尖与轮间切迹之间中点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
交感:位于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艾灸调理
可选择艾灸太冲、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太冲:属于足厥阴肝经,第1、第2跖骨间的凹陷部位,每天对此穴位艾灸15分钟以上,能够提到疏肝解郁的效果。
关元:关元处于肚脐下三寸处的位置,经常艾灸该穴位能够起到培元固本的效果,有助于减轻肝气郁结所造成的元气亏损。
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经常坚持艾灸此穴位,不仅可以健脾养胃,同时可以促进肝气郁结的恢复。
三阴交: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该穴位还具有健脾、益肝、补肾的功效,也可以减轻肝气郁结的病情。如果肝气郁结症状比较严重,且单纯进行艾灸效果不太明显,需要在医嘱下应用逍遥丸、舒肝解郁胶囊进行改善。
拔罐调理
肝气郁结者可以通过肝俞穴、膻中穴、太冲穴这三个穴位进行拔罐调理,对于肝气郁结有一定改善作用。
肝俞穴:肝俞穴是背俞穴之一,位于背部正中正上方的脊柱,即第九胸椎两侧附近。肝俞穴能有效调节肝脏的生理功能,振奋人体健康的正气。在此穴位拔罐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的作用。
膻中穴:此穴位于胸部正中间,两乳头之间。在此穴位进行拔罐,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肝气郁结这种症状,即使不拔罐,经常按揉这个穴位也会起到具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
太冲穴:在足背第一、第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怒为肝之志,人在极度生气时会扰乱肝脏的生理功能,使生发效果变差,导致肝气郁结。太冲穴是气血调度的总管穴位,在太冲穴上拔罐可以有效地缓解肝气舒畅,改善肝气郁结。
好脾气就是一个人在社交和生活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有个好脾气人生肯定差不到哪去。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情绪管理和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心态。
(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