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隆中与卧龙岗是一个整体,不能厚此薄彼,隆中是南阳盆地中间隆起之地,是亿万年地壳运动,所形成独有的地形地貌,隆中范围比较大,卧龙岗只是南阳隆中的一部分。
关于南阳隆中的由来,我国最早第一部地理词典:“《尔雅·释山》曰:小山,岌;大山,峘;属者,峄;独者,蜀;上正,章;宛中,隆。”宛就是南阳。《说文解字》云: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其义: “四方高中央下”, 符合“南阳盆地”地貌特征。“宛,中隆”,就是南阳盆地中间隆起之地,故称隆中。从此南阳隆中作为一种特殊地形地貌出现在历史典籍中。
南阳盆地,群山拱卫,安居中国腹心地带,北为伏牛山,东为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部为大巴山余脉,东南部为大别山,在南阳城西郊,分布有大片浅丘陵,东西二十里,南北蜿蜒四十余里,北连紫山、南椄白水,天然形成两条龙脉,这片凸起之地,就是南阳隆中,隆中之上平缓宽阔,呈波状起伏,又有紫山、磨(陌)山、羊山、塔子山、遮山等孤山点缀其中。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溪流湖泊众多,也是宛城九条内河的主要发源地。
卧龙岗处于隆中之首,北联紫陌,南汲白水,为风水最佳之地,东汉末年,诸葛亮迁居于此,号“卧龙先生”,人以地号,地以人名,从此卧龙岗名扬天下。
《诸葛氏宗谱》中,有一封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乔)的书信,信中第一句就写到“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非自甘贫贱也,襄阳城中门阁何高大也,然生于离乱之世,欲立庄舍于南阳,岂来先帝三顾之隆,义难拒却,不得已将农事竟付汝之叔均也……”
诸葛家族的《兰溪诸葛简史》记载:武侯公,自叔父玄去世之后,遂隐居南阳隆中之卧龙岗,耕读为业,志在家国……”
《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
唐代孙樵《刻武侯碑阴》写到诸葛亮“盖激备隆中……曩蟠南阳”。
宋代曾巩写到: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刘光祖《祭诸葛亮文》记载诸葛亮“躬耕南阳,高卧隆中”。
金 元好问《丰山怀古》,丰山一何高,古屋苍烟重。
开门望吴楚,鸟去天无穷。
连山横巨鳌,白水亘长虹。
川原郁佳气,自古南都雄。
炎精昔季兴,卧龙起隆中。
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明.叶桂章《武侯记》:卧龙岗因“地势四面稍下,惟中岗隆起,故曰隆中,盖南阳伟观也。”
明.赵均《金石林时地考》记载:“登其顶可瞰南阳,因势隆然,蜿而起伏,其为隆起之中,故名隆中。”
明唐王 朱弥钳《武侯祠》写到:
“炎鼎将移世运穷,先生何事老隆中?若教新野无徐庶,谁识南阳有卧龙?”
明嘉靖王世贞《武当五龙歌》。君不见,
南阳卧龙卧隆中,鱼水万古君臣同。
定军山头葬龙蜕,赤帝烬息龙何功。
大明世宗嘉靖皇帝颁布檄文《敕赐忠武侯庙额祭文祭品檄文》“大明礼部三五九三号”昭告天下:
“照得南阳郡城西七里许,有阜隆然,绵亘四十余里,名曰卧龙岗,乃汉丞相忠武侯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岗上有草庐故居,庐前有忠武侯庙,庙中塑像纶巾抱膝宛然,令人起敬。旁有书院故址。询之父老,考之郡志,皆云孔明大节,自唐宋以来,乡人立祠祀之,血食有年。西北有紫山,相去三十里,乃庞土元隐居之所。传所谓伏龙、凤雏正在于此,此亦隆中地。。。。。。”
嘉靖己亥三月八日,大明皇帝遣驸马都尉邬景和礼部侍郎,谕祭于汉忠武侯诸葛亮曰:“养高隆中。非三顾不起;戮力王室,拜二表乃行。观其褫盂德,走仲达,孔明其人豪也欤。惜乎!将星陨地,中道而殂,汉遂不振,皆天也,非人所能为也。表中有祠,谕祭有仪灵爽不昧,尚其歆之”。
嘉靖二十年岁次辛丑冬十月吉日立石。参与祭拜的有。
钦差抚民兼分守汝南道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臣汪坚。
南阳府知府臣孙哲。
同知臣王聘, 通判臣胡师贤。
臣刘邦杰。
推官臣靳学颜。
南阳县知县臣王文渊。
明代杨士奇《武侯祠记》石碑,碑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收录在《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四百六十一,亦见《诸葛忠武侯集》卷一五,碑文:“当汉之际,诸葛武侯隐于隆中,躬耕陇亩,讴歌梁甫……去南阳城七里,有冈焉,曰卧龙;有庵焉,曰诸葛;有井焉,盖公尝汲而饮者也;有祠焉……惟忠武侯,丁汉之际,愍汉之疆,瓜分鼎峙,奋起隆中……卧龙之冈,实公旧庐,昔有祠宇,久焉蓁芜……”
综上所述,关于南阳隆中的记载,国有史、府有志、家有谱,还有大量留存于世的历代金石文物。证据确凿,清楚明确隆中就在南阳城西郊,卧龙岗为南阳隆中的一部分,这里就是诸葛武侯躬耕居住十年的地方,是刘关张三顾茅庐之处,也是“草庐对”(又名隆中对)的策源地。
假的毕竟是假的
弄再多花样,假的还是假的!襄阳古隆中才是诸葛躬耕之地!
胡说八道,我们先不谈诸葛亮的躬耕地。我们先谈谈诸葛亮的关系网:亮,琅琊郡人。与荆州牧刘表(蔡夫人与)有亲其二姐嫁于庞家其妻黄月英为现黄家湾人。曾求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而宛城,为四战之地。东汉末年,南阳郡包括现在的襄阳市隆中。古时古人都是以郡或是州为其出生地或是聚居地名为郡望。三国演义只是小说,诸葛亮没那么神。三国真正的谋士有很多比诸葛亮强的也多。诸葛亮只是一个政治家而已。
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战略家能不知道自己在南阳襄阳?有啥争的!看看出师表就知道了!再说了,在哪又能怎样?
卧龙岗是上世纪末才“变”出来的,南阳,不要再丢人了
希望襄阳也拿点历史证据,别天天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