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希望遭遇背叛。
我们对于出轨的行为恨之入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遭遇背叛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接下来的婚姻。
背叛,会挑起我们内心中最深的焦虑和恐惧,让我们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不安中,无法做出一个正确的抉择。
哪怕很多人言之凿凿,只要被伴侣背叛了,一定会当机立断让对方有多远滚多远,绝不会再回头,但这些人心里依然有另一种声音:我真的做得到吗?
发生过出轨的婚姻,并不像一个坏了的家具,说丢就能丢,说再买就能再买个新的,当出轨事件真实发生之后,我们对于婚姻的态度会极为复杂,或者说,是极为混乱的。
出轨会让人们对婚姻的认知往往经历一场剧烈的地震,因为这种冲击摧毁的不仅仅是婚姻,更是动摇了深层的心理根基。我们会发现,遭遇出轨后,无论怎样对待婚姻好像都有点不对劲。
你问我:“遭遇背叛后该怎样面对以后的婚姻?”问这个问题的你,或许期待着一个标准答案,仿佛只要按图索骥,就能让生活重回正轨。
然而,若没有解决那些深层的心理创伤,即便有人告诉你“该离开”或“该原谅”,你也无法真正执行——因为出轨引发的心理伤害,早已绑架了你的决策系统。
当遭遇出轨,我们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以下这些冲击,并对婚姻产生这几种扭曲认知:
01自我价值崩塌让你试图用婚姻修复证明“我值得被爱”当遭遇伴侣出轨时,许多人都会执着于寻找一个原因,想弄明白到底为什么伴侣会出轨。
急于归因,是我们遇到了伴侣出轨这类失控的时刻,想通过找到原因重新获得控制感,原本是希望缓解内心的不适,但如果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不够,就无法客观看待出轨,陷入“过度责任归因”。
也就是说,我们很容易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把自己的特质、过去的行为当成靶子,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因此很容易产生自我攻击,造成自我价值感坍塌。
比如你很可能在头脑中勾勒出第三者的形象,并与自己形成对比,忍不住会攻击自己:一定是我太强势/不够体贴/不够有魅力。
你会在方方面面放大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外表不好、能力不够、甚至缺乏性吸引力,并深信伴侣找了婚外的别人,只可能是因为对方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你,比你优秀。
你还可能将婚姻的失败,等同于自己人生的失败。你觉得一个无法捆住伴侣心意的人,无论男女,都足以证明此人的无能。
那么,为了抵御这种价值的坍塌,为了证明自己“没那么差”,你就有可能把婚姻当作战场,把挽回伴侣、抵御第三者当作一场战争。
你可能会积极改变自己,健身、减肥、化妆,用外在形象争取伴侣的心;
你也可能积极学习沟通术、挽回技巧,试图让对方回心转意。
你觉得对方出轨就是因为你不够好,只要你改变自己,做得足够好了,对方还会选择你。
但你的这个策略,背后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是对方的出轨,打破了关系里的“可预测性”。
你失去了掌控感,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他又会出轨。
这种惊弓之鸟一般的心境,让你根本无法平和地与对方相处,稍微出现一些蛛丝马迹,都可能让你重回被背叛的绝望中。
你会忍不住想控制对方,想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而你的控制又会加剧关系的恶化,造成下一次出轨。
另一方面,是当今社会舆论对于出轨的态度趋于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
大部分人都认为,出轨只有一次和无数次,发现出轨必须离婚。
如果选择原谅,就会被人贴上懦弱的标签,这让你忍不住更加评判自己无能,更进一步降低价值感。
02安全感瓦解让你将婚姻弃如敝履你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地厌恶、不信任婚姻,干脆利落地离开。
遭遇出轨,会极大破坏我们心中的安全感。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原本在一马平川的平地上前行,内心本来无比安详,可突然地上冒出一个大坑,让你摔得鼻青脸肿。
你还敢继续在这条路上走吗?你太害怕再摔一次。摔一次也许是不小心,但接二连三摔跤,岂非证明你愚蠢至极?为了不再摔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也许就是不再走这条路,不再继续这段婚姻。
表面上看,你确实远离了创伤来源,至少当初的伴侣再也无法伤害你了。离婚证一拿,你管他还会不会出轨。
但实际上,创伤并未痊愈,还会继续影响着你,让你陷入创伤后应激防御。
你可能会从此封心锁爱,成为婚姻虚无主义的拥趸,认为“跟谁结婚都一样,最后都不得善终”。你从此不敢结婚,逃避亲密关系,把心门紧紧关上,但你内心又依然渴望着亲密。
你也有可能陷入强迫性重复,就算离了婚、踢开了前任,那种被背叛的恐惧一直支配着你,让你生怕在下一段关系里重蹈覆辙。
于是你也无法享受下一段关系,总会把前任的一些行为,套用到新的伴侣身上,揣测对方是否也要出轨。
而你的这种防范,又引发对方的不满、抗议,影响你们的关系,最后,新的伴侣也可能出轨,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我们在婚姻里遭遇背叛,相当于把后背对着伴侣,却被伴侣背刺。
这种在关系里遭受了创伤性事件,造成了极度不安全的感觉的过程就是依恋创伤。
当遭遇依恋创伤后,许多人为了防止再次受伤,会陷入情感剥离的状态,也就是不再相信爱情,不再信任伴侣,不再让真心轻易交付。
这也是现在十分流行的“婚姻实用主义”。
许多人在见识到人性的混浊后,会对婚姻祛魅,对待婚姻的看法从当初“爱的归宿”转变为“凑合过日子”,而生活的方方面面又促使他们需要婚姻这种形式。
于是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就变得功利起来,把婚姻当作了工具。
比如遭遇了出轨,他们不会马上决定离还是继续过,而是会把伴侣像个商品一样评估性价比,看看还有没有可以利用的价值。
伴侣还能赚钱,那就把伴侣当成没有感情的提款机,只管每月要钱;
伴侣还能照顾孩子辅导作业,那就把伴侣当个辅导老师、住家保姆,反正孩子需要人带;
伴侣条件优越,那就当个社会形象的装饰品,用婚姻的壳子维护自己家庭美满幸福的社会形象……
但是自己不再向对方付出,不再关心、爱护对方,不再分享心底的柔软,也不再期待对方读懂你的脆弱。
这种对待婚姻的方式看似是个万全之策,把对方当作合伙人,而不是爱人。既减少了对方再次出轨对自己伤害,也能最大程度上确保自己的利益,避免自己因孤家寡人陷入世俗评判的漩涡。
但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当婚姻沦为了纯粹的功能性组合,双方失去了情感共振的能力,就算看起来你们还维持着表面上的体面,你也心知肚明,你们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人类对于情感联结有着天然的需求,午夜梦回,当你感到寂寞、委屈的时候,你又如何自处?
身在婚姻中,难道自己也去找个婚外情人排解寂寞?可这样一来,你就成了自己最鄙视的那种人,你们的关系更加敌对,婚姻原本应该是心灵的港湾,是我们在外界打拼厮杀后的休憩之所,现在却成了明争暗斗的修罗场,那人生该有多累?
你看,无论你用哪种方法对待婚姻,你会发现都有漏洞,因为以上几种态度,本质上都是用创伤驱动的自动化反应,没有一个是真正理性的选择。
当你试图用婚姻修复自我,就会陷入越努力、越失控的泥潭;
当你试图用冷漠保护自己,把婚姻当作敝履丢弃,你反而会被困在强迫性重复的牢笼里;
当你把婚姻当作工具,则会被空心化的孤独反噬。
因为婚姻由两个人构成,我们无法控制另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你把婚姻当作救命稻草,把人生的全部重量都攀附在婚姻上,必然会失望。
可如果你将婚姻当作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借由婚姻向内探寻,你会发现深渊之下,仍有自我重建的微光。
破局的关键:修复创伤,而非修补婚姻
遭遇出轨后如何面对婚姻?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解法,破局的关键只在于,你是在攀附婚姻,还是借助婚姻促使自我觉醒,完成自我重建。
而要拨开迷雾,你首先需要修复自己的创伤。
你可以尽情地让情绪流动,带着觉知去感受、体验愤怒、悲伤与不甘,而不是用理性强行压制它们。
当你过于难过的时候,请允许自己像孩子一样哭泣,去彻底释放你所有的委屈和悲伤,去哀悼你幻想中美满的婚姻。
同时,你需要升级对出轨的认知,明白这并不是你人生的终局判决,也无法决定你的价值,而是人性复杂性的残酷一课。
你需要完成课题分离,明白出轨是伴侣的事情,是他个人所做出的选择,不是你的优秀与否能决定的。而如何对待出轨,是沉沦在悲伤和不甘中,还是借由这个人生的大坎完成内在的升级,则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
当你放下了恐惧与悲伤,才能看清自己的真实需求,明白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婚姻。
你可以选择修复婚姻,但前提是你要明白,这不是为了证明你的优秀,而是为了给关系,也给你自己的爱一个机会;
你也可以选择离开,但要警惕别把创伤投射到下一段婚姻中像惊弓之鸟般草木皆兵;
你当然也可以选择和对方继续相处,各取所需,但别骗自己这就是幸福的全貌。
最终,婚姻的存续与否,不过是人生剧本中的一个章节。真正重要的,是这场背叛让你看清了什么:
若你看见了自己的脆弱,那就去锻造铠甲;
若你看见了关系的无常,那就去修炼定力;
若你看见了人性的幽暗,那就去点亮心灯。
遭遇出轨后的婚姻,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面镜子——当你能深深看见自己,当你能剥离了防御机制、更新成为更加成熟的人,也就能看见对方,看见真实的他和他的需求,到那时你自然知道该如何面对伴侣,如何面对婚姻。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