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大家都不想花钱了。
消费开始理性化,在经历了消费主义浪潮后,大部分人转向了“实用主义”,追求性价比,尽量减少非必要开支。
商家那一套“不买就是Low”的洗脑话术再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全民储蓄意识增强,人们更倾向于“未雨绸缪”,尤其是年轻群体受经济波动影响后,开始重视“存钱”。
有人说,大家都躺平想过穷日子了,这样不正常。
但我认为,只有当欲望降低时,我们的人生才算真正开始。
过低配生活,追求高配的人生目标,才是活着的根本意义。
这3个角度可以帮助大家打开物质的枷锁,清醒的度过自己的人生,追求真正的自由。
第一、低配生活不等于穷困潦倒
很多人一听“低配”就联想到了“穷”。
想到自己身上穿的LV、Prada、Gucci即将要被替换成某宝货、拼夕夕,就已经开始在脑海里为自己感到“掉价”了。
再看看自己用的几千块的黑绷带、SKII……可能会被换成某个不知名的品牌,还真是为自己的脸担心。
更别提各种名牌包包和AJ了……
这个时候,你不妨在心里问一问自己:这些真的是我生活里的刚需吗?
如果是,那么我到底需要它们来做什么呢?
然后你可以把自己花钱最多的东西列举出来,然后围绕这么几点进行分析:
什么契机让你决定购买它的?
它的实用价值是什么?
你对它的需求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它,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这些东西的总价值是多少
如果现在有这笔钱,我可以用来做什么?
我自己也做了这5个步骤的测试,可以分享给大家——
我以前在香港上学的时候,因为周围的朋友都追求奢侈品牌,所以我不好意思太落伍,就跟风买了各种大牌衣服、香水、鞋子、包……
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实用价值就是“穿戴和装饰”。
而我对它们最真实的“需求点”就是“通过它们的名气来满足我的虚荣心”。
没有它们,我的生活也不会因此崩塌,能产生的影响无非就是“可能会失去一些所谓的朋友”。
这些东西的总价值差不多在六位数左右,如果现在这笔钱还在,我应该会拿它来补充现在公司的现金流。
第二、什么是真正的低配生活
真正的低配生活包含3种智慧,只有经历过时间的洗礼才能逐渐懂得。
1)接受与放下。
人的烦恼基本都来自于“想要的太多”,当欲望远远超出自己能力承受的范围时,个体会付出惨烈的代价。
接受自己的所失所得,放下浮躁的心、繁华的幻象、放下求之不得的妄念。减轻心的负累,活得通透自在。
2)追求内在平静。
老子说“抱朴守一”,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
简单来说就是怀抱初心,初心就是天生如此的心,守一即守真,就是不被外物所染。
老子倡导人要返璞归真,回归本心。
我们不是生来就想买名牌的,不是天生就追求华丽、奢侈,不是本性就虚荣。只有感受过内心的平静,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本真。
3)100%肯定自我。
一个100%肯定自我的人,会接纳自己的缺点,因此他们的“欲望”从不会轻易被外界“拿捏”。
比如说,有的商家为了卖东西会故意让人产生羞耻感,会刻意区别对待让人产生心理落差,会刺激人的虚荣心,只有100%肯定自我的人才不会上这种当。
第三、如何才能低配生活,实现高配人生
1)不利用人脉装饰自己的虚荣。
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有用,那些所谓的优质圈子其实都是假象,实力不够,所有的关系都等于跪舔,这一跪,就很难站起来了。
有这个时间精力,不如提升自己、武装自己,因为你最大的人脉就是你自己。
2)不追求过高的物欲,自我满足。
物欲低配,不是节衣缩食、吃糠咽菜,把自己过得委屈巴巴,而是该花的钱理性规划,不该花的钱分文不出。
在「住」和「行」这2个方面,追求舒适和性价比,在「衣」和「食」这2个方面追求简单和健康。
不花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不走捷径去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财富。
3)不攀比、不虚荣。
只要记住一点,绝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一团糟。
因为生活本就如此艰难,如果你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别被“欲望永动机”牵着鼻子走,想一想自己拥有的,然后努力过好每一个当下。
世界的规则就是你该有的不会少,不该拥有的,也绝不会多给你。
4)不过分期待外界,降低伤害。
对任何事、物和人的期待太高,都是一场灾难。
学会降低期待,可以提高抗挫折的能力,不要害怕重新出发。对你周围的人的缺点优点都要客观看待,没有人必须要满足你的期待。
但对生活还是要充满热爱,这份热爱来源于你对自己的依赖。
2025年,希望每个朋友都能拥有高配灵魂,让生活回归它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