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的生产流程与原料使用特点,致使其排放的废水呈现出一系列复杂特性,给处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污染物浓度高
印染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通常在 800 - 5000mg/L,这源于印染过程中大量未反应的染料、助剂和表面活性剂残留,如活性染料染色时部分未上染纤维,致使废水 COD 大幅升高。
成分复杂
印染废水中含结构复杂的染料,像偶氮染料(如活性红 X - 3B)、蒽醌染料,还有渗透剂、匀染剂等助剂及表面活性剂。偶氮染料的 C - N 键能达 305kJ/mol,常规方法难以分解。
色度深
印染废水色度问题严重,稀释倍数常超 500 倍。染料分子的共轭结构吸收特定波长光线,致使颜色浓重,去除时需强氧化剂破坏共轭结构。
盐分浓度高
印染生产使用大量含氯盐类,使废水中 NaCl 含量达 5 - 20g/L。高盐分抑制微生物细胞结构与代谢功能,微生物在高盐环境失水,影响生长活性,降低生物处理效率。
水质波动大
印染生产间歇性及工艺差异,导致废水 pH 值在 9 - 12 频繁波动。这对处理系统影响显著,生物处理阶段,微生物酶活性受 pH 值影响,代谢紊乱;物化处理阶段,pH 值改变药剂效果,如影响聚合氯化铝(PAC)水解产物形态与混凝效果。
二、物化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一)混凝沉淀强化工艺
1. 作用机理
电中和作用:聚合氯化铝(PAC)投入废水后,会迅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Al (OH)₃胶体。在印染废水中,染料分子通常带有负电荷,其表面 Zeta 电位一般约为 - 35mV。而 Al (OH)₃胶体带正电,能够与染料分子表面的负电荷发生电中和反应,有效降低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促使颗粒相互靠近,为后续的凝聚过程创造条件。
吸附架桥: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长链分子结构。在废水中,PAM 的长链分子能够吸附在已经通过电中和作用聚集的微絮体表面,然后通过分子链的伸展,将不同的微絮体连接起来,形成粒径大于 50μm 的大颗粒,从而大大加速颗粒的沉降速度。
网捕卷扫:随着絮体不断形成和长大,在重力作用下开始沉降。在沉降过程中,絮体如同一张 “网”,能够裹挟周围的悬浮物,使其一同沉降到水底,最终实现固液分离,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2. 运行参数优化
最佳 pH 范围:通过大量实验和实际工程运行经验总结发现,当废水的 pH 值处于 6.5 - 7.5 之间时,PAC 的水解反应能够生成最佳形态的 Al (OH)₃胶体,此时混凝效果最为理想,能够最大程度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PAC 投加量:根据废水的具体水质情况,PAC 的投加量一般控制在 200 - 500mg/L。如果投加量过低,无法提供足够的正电荷来中和染料分子的负电荷,混凝效果会大打折扣;而投加量过高,则可能导致胶体重新稳定,出现 “胶体保护” 现象,反而降低混凝效果。
表面负荷:表面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水量,一般控制在 0.8 - 1.2m³/(m²・h)。合适的表面负荷能够确保絮体有足够的时间沉降,避免因水流速度过快而导致絮体被带出沉淀池,影响处理效果。在该表面负荷条件下,悬浮物(SS)去除率可超过 90%,色度降低 60 - 80%。
(二)高级氧化技术
1. 臭氧催化氧化
在 MnO₂/Al₂O₃催化剂的作用下,臭氧(O₃)在水中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具有极强氧化性的・OH 自由基,反应方程式为 O₃ + H₂O → 2・OH + O₂。・OH 自由基的氧化电位高达 2.07V,能够对染料分子的共轭结构发动强有力的攻击。以偶氮染料为例,・OH 自由基能够断裂染料分子中的偶氮键 - N = N - ,有效破坏其共轭体系,从而实现高效脱色和降解有机物的目的。与单纯的臭氧氧化相比,臭氧催化氧化能够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和处理效果。
2. 电芬顿技术
电芬顿技术是在传统芬顿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电芬顿体系中,阴极发生反应:O₂ + 2H⁺ + 2e⁻ → H₂O₂,阳极反应为:Fe → Fe²⁺ + 2e⁻。通过电化学方法能够持续产生 H₂O₂和 Fe²⁺,二者反应生成・OH 自由基。与传统芬顿技术相比,电芬顿技术的自由基产率提高了 3 倍。这使得电芬顿技术在处理印染废水时,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力更强,COD 去除率能够提升至 70 - 85%,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厌氧生物处理
1. 水解酸化工艺
水解酸化工艺主要依靠兼性菌的作用。在厌氧环境下,兼性菌能够将大分子的染料和其他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酸,如乙酸、丙酸等。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废水的 COD,更重要的是能够显著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一般来说,水解酸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控制在 8 - 12h,在此条件下,COD 去除率可达 20 - 30%。通过水解酸化,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更易被后续微生物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为厌氧反应器的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2. UASB 反应器
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厌氧处理设备。其核心组件包括三相分离器和颗粒污泥。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超过 95%,能够有效地将反应产生的沼气、处理后的水和污泥进行分离。颗粒污泥的直径一般在 0.5 - 2mm,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高活性。在运行过程中,UASB 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一般控制在 5 - 8kgCOD/(m³・d),温度控制在 35±1℃,上升流速为 0.5 - 1.0m/h。在这样的条件下,UASB 反应器能够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深度降解,进一步降低 COD 含量。
(二)好氧生物处理
1.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采用比表面积大于 200m²/m³ 的组合填料,为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附着空间。微生物在填料表面生长形成生物膜,当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其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溶解氧(DO)在 2 - 4mg/L,容积负荷在 1.5 - 3.0kgCOD/(m³・d)。合适的溶解氧浓度能够保证微生物的好氧代谢活动正常进行,容积负荷则决定了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法,能够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显著提高水质。
2. MBR 膜生物反应器
MBR(膜生物反应器)采用孔径为 0.1μm 的 PVDF 超滤膜,能够有效截留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在 MBR 系统中,污泥浓度一般维持在 8000 - 12000mg/L,较高的污泥浓度意味着单位体积内微生物数量更多,能够更高效地分解有机物。经过 MBR 处理后,出水水质能够达到 COD<50mg/L,色度<30 倍,满足较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四、组合工艺典型案例案例:浙江某印染企业处理系统
原水特性:该企业排放的印染废水 COD 为 3500mg/L,色度高达 600 倍,pH 值在 10 - 12 之间,属于典型的高浓度、高色度、强碱性印染废水。
工艺流程:
调节池(HRT 8h):通过调节池的设置,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有效调节,降低水质水量波动对后续处理单元的影响,为后续处理创造稳定的条件。
混凝沉淀(COD↓40%):利用混凝沉淀强化工艺,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悬浮物和有机物,有效降低 COD 含量,同时对色度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水解酸化(B/C 提升至 0.35):通过水解酸化工艺,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显著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C 值从较低水平提升至 0.35。
UASB(COD↓65%):UASB 反应器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深度厌氧降解,COD 去除率达到 65%,大幅降低了有机物含量。
生物接触氧化(COD↓85%):进一步利用好氧微生物分解残留的有机物,使 COD 进一步降低,去除率达到 85%。
臭氧氧化(色度↓95%):通过臭氧氧化,破坏染料分子的共轭结构,实现高效脱色,色度降低 95%。
运行效果:经过上述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 COD<80mg/L,色度<10 倍,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处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