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城里,春日温暖,街市熙攘。城东一间布庄门前,掌柜赵善仁正专心算着账本。他眉目清秀,一身得体长衫,举手投足间尽显商家风范。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就已是这间布庄的掌柜,着实令人羡慕。
"当年若不是东家提携,哪有今日的我?"赵善仁心中感慨,继续埋首账册。忽然,门帘轻响,一位佝偻老嬷嬷拎着油纸包袱步入店中。
"掌柜的,小老婆子有件宝贝,想请您掌掌眼。"老嬷嬷放下包袱,颤巍巍地说道。
赵善仁放下账本,正要说话,店门又是一阵响动。一位身着淡青色襦裙的少女款步而入,明眸皓齿,肤若凝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大家闺秀的气度。赵善仁不由得看呆了。
"嬷嬷,让我来吧。"少女莲步轻移,声若黄鹂,"掌柜的,我叫林婉儿。这包袱里是一匹'织锦云霞缎',乃祖母遗物。今日带来,想与掌柜的做个交换。"
赵善仁这才回过神来,打开包袱一看,顿时惊得说不出话。只见那布料上云霞缭绕,织工精巧,确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他强压住内心的震惊,故作镇定地问道:"不知林小姐想换什么?"
"听闻掌柜在城西有座小院,那是我家祖产。"林婉儿眼中闪过一丝悲色,"只求掌柜归还小院,这匹云霞缎就赠与您。"
赵善仁听完林婉儿的话,不觉动了恻隐之心。原来那小院是他入行时恩师所赠,一直视若珍宝。但见林婉儿泫然欲泣,心下已有了决断。
"林小姐且慢。此事容我查证一番,若当真是令祖宅产,自当奉还。"赵善仁温声道,"眼下天色已晚,不如二位暂住小院,待我查明后再做决断。"
林婉儿欣然应允,赵善仁便领着她们去了城西小院。院中虽略显冷清,但收拾得井井有条。林婉儿踏入院门,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又恢复如常。
"这院子与祖母描述的一般无二。"林婉儿轻抚院中老槐树,"只是物是人非了。"
自那日起,赵善仁常来小院看望。一来送些生活用度,二来暗中观察。只见林婉儿举止大方,谈吐不俗,时而谈诗论画,时而说些闺阁趣事,更显动人。老嬷嬷虽偶有怪异,但因林婉儿太过出众,赵善仁也未曾在意。
一个月下来,两人渐生情愫。一日黄昏,林婉儿为赵善仁煮茶,散发如云,面若朝华,赵善仁再难自持,表明心迹。林婉儿羞涩应允,自此二人便同居起来。
然而世事难料。赵善仁沉醉温柔乡时,渐渐发现些许蹊跷。老嬷嬷常在集市上卖狐毛,还总要买大量萝卜回来。每次他问起,林婉儿总是浅笑带过:"嬷嬷爱吃萝卜,说能养身。"
更奇怪的是,每到夜深人静,院中常有异香飘散,赵善仁闻后便昏昏欲睡。醒来时只觉精神不济,面色愈发苍白。林婉儿见他如此,反倒欣喜,常说:"相公辛苦,多睡些好。"
布庄的生意也渐渐出了岔子。赵善仁时常心不在焉,算错账目,或是高价进了些滞销的布料。掌柜间常传,说他被美色迷了心窍,怕是要惹祸上身。
然而此时的赵善仁,早已深陷温柔乡,全然不觉危机将至。每日只盼着回到小院,见那如花似玉的佳人一面,其他再多异状,在他眼里都成了云烟。
一个月后的清晨,布庄东家突然造访。这位素来和善的老人,今日却面色铁青。
"善仁,你可知错?"东家将账本重重摔在柜台上,"这月以来,算错账目十余次,高价收进的劣质布料堆满库房,就连老主顾也被你怠慢走了几位。"
赵善仁低头不语,冷汗直流。
"我知你近来与一女子相好,整日昏昏沉沉,魂不守舍。"东家叹息道,"你且回去好好想想,禁足三日,待醒过神再来。"
赵善仁垂头丧气地走在街上,不知不觉到了一家酒馆门前。酒馆内,一位道士正独酌浊酒,见他进来,意味深长地打量了几眼。
"小二,来壶酒!"赵善仁一屁股坐下,开始借酒消愁。
"施主,可是遇到难事?"那道士忽然开口。
赵善仁抬头,只见道士面容清癯,目光如电,不由得心生好感:"道长明眸善睐,在下确实烦忧。"
"贫道清风,近日受土地老爷所托,特来相助。"清风道长捋须道,"施主可知自己已深陷妖狐魔障?"
赵善仁一怔,随即大笑:"道长说笑了,在下不过是贪恋美色,误了正事罢了。"
"你且细想,那林婉儿来历可疑,举止怪异,近来你是否常觉精神不济,面色苍白?"清风道长正色道。
赵善仁笑容渐渐凝固。确实,自与林婉儿同居后,他总觉浑身无力,精神恍惚。每晚异香袭来,更是昏睡不醒。
"今晚若她端来一碗乳白色的汤药,你万万不可饮下。"清风道长压低声音,"那是狐乳汤,喝下便会魂魄尽失。"
赵善仁酒意顿消,只觉后背发凉。清风道长又道:"贫道就住在土地庙,若遇险情,可来寻我。"
夜色渐深,赵善仁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小院。推门时,却见林婉儿正端着一碗乳白色的汤药,笑靥如花地迎了上来。
"相公回来了。"林婉儿莲步轻移,手中端着那碗乳白色的汤药,"妾身见你近日面色不佳,特意熬了养神汤。"
赵善仁心中一凛,强作镇定道:"多谢娘子美意。只是我今日在外饮了些酒,怕是不宜再服药。"
"无妨,这汤药最是温和。"林婉儿声音轻柔,眼中却闪过一丝急切,"相公且喝了它。"
赵善仁后退半步,装作踉跄,手肘一碰,那碗汤药登时泼洒在地。只见地上白汤冒出青烟,木地板竟被腐蚀出一个小坑。林婉儿脸色骤变,双眼泛起幽绿的光芒。
"既然你不肯喝,那我只好强来了!"话音未落,林婉儿已化作一只银白色的狐妖,张牙舞爪地扑向赵善仁。
"救命!清风道长救我!"赵善仁惊呼,慌忙躲闪。老嬷嬷也现出原形,是只黑色老狐,堵在门口不让他逃脱。
千钧一发之际,房顶突然破开,清风道长飞身而入,手持铜钵,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铜钵放出金光,将林婉儿和老嬷嬷笼罩其中。
"孽畜,还不现出原形!"清风道长一声断喝。
两只狐妖痛苦挣扎,终于显露真相。原来她们在路上害死了真正的林婉儿和老嬷嬷,夺取她们的记忆后,假扮成人形。因见赵善仁心地善良,又有功德在身,这才对他下手。
"赵施主,这两只狐妖修行千年,专门吸食善良之人的精气与功德。"清风道长手持铜钵,"若非土地老爷示警,你怕是已魂飞魄散。"
赵善仁惊魂未定,看着在铜钵中哀嚎的狐妖,不禁后怕。清风道长右手掐诀,口中念咒,那铜钵金光大作,将两只狐妖收入其中。
待尘埃落定,赵善仁跪地叩谢道长救命之恩。道长摆手道:"乃是土地神念你心地善良,特意托我相救。只是你也需记住此番教训,勿要为美色所惑。"
在道长指引下,赵善仁寻到深山一处荒冢,果见林婉儿与老嬷嬷尸骨。他悲痛之余,安葬二人,并派人寻访林家报知消息。不想林家感其义举,将小女林妙儿许配于他。
赵善仁经此一事,洗心革面。东家见他改过自新,重新委以掌柜重任。他与林妙儿婚后,相敬如宾,育有一女,取名念婉,以纪念那段因祸得福的奇缘。
江州坊间至今仍流传着这段布庄掌柜降妖成亲的故事,人们说:"善心自有善报,乐善好施方得善缘。"这话倒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