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体
1.结字法
书法属于造形艺术,水平高低,最直观地表现便是字形结构。字形结构,即结体,又称为结字、间架结构等,就是安排笔画的法则、规律。结构合理,间架巧妙,字形就耐看,否则,非丑即俗,这是毋庸讳言的。
结构,当然是针对若干部件而言。一个字,因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品字结构等区别,结体之法随之而成。这些结字之法,大多针对楷书体而言,但对于行草等书体,虽不密切,也有借鉴作用。
2.中宫法
一个字的中宫,不是确定的,虽然结字有一定法则可遵循,但是,把中宫设计在什么位置,是每个书家的自由,从中可以看出他造型的能力。在心中有一个中宫的位置以后,下笔之时,所有笔画都要围绕于它,它虽然不是可以看见的,但是你心中眼中它的位置却是明摆着的,你要关注于它。
3.形而生态
结体,可以体现出一个书家的造形能力。传统结体之法,如横长者令其撇捺短、左小者令其上齐、右小者令其下齐等,均有其道理缘由。不过,有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如,笔画左少右多之字如“俊”,左窄右宽固然不错,但也可以右让左,令其左右均匀甚或左宽右窄;此法要笔画穿插呼应、轻重得宜而增其态度,不可表露做作之气。
书法之美与不美,能否吸引人,亦在于其“态”之有无与多寡。

应该指出,结体与用笔是不可分的:结体,通过用笔来具体建构、实现;无用笔之工,则徒有结体之法矣。唐人李阳冰《运行二十四法》为:点法、画法、三画法、悬针法、垂露法、背抛法、抽笔法、背趯法、散水法、冰法、烈火法、联飞法、显异法、平磔法、钩裹法、钩努法、奋笔法、衫法、外臂法、竖画法、曾头分脚法、暗筑法、衮笔法、缩出法。此些“法”,无不显示了用笔与结体的相互生发与相得益彰。
单独一个笔画无所谓成败。一个笔画,其价值只有在与其他笔画组合在一起时才能体现出来。败笔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败笔。就像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的废物一样,要看用它来干什么。
同样一些家具,不同的摆放方法,就会有不同的布局效果。书法的结体、章法也一样:同样的一些字,不同的章法处理就会有不同的整体效果;同样一些笔画,不同的结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字型。
把用笔摆在第一位,难免空洞。实际上,用笔终归在结体上表现出来,从整个字型到单个点画,都是如此。
(二)造势
势,意为形态、形似、气势、气象、姿态,可以是笔势,可以是字势,更多地可以表现在通篇章法气韵上。势,是书法审美元素之一;识势,是书法艺术重要关目之一。

势,由彼此之间位置的相对关系而产生。端庄、正派,也有势,只过于稳当则无从出矣。形而生势,势不离形。“形势”二字,说明“形”与“势”之关联关系。笔势从用笔出,有所谓“中锋运笔,侧锋取势”。
武术有所谓“长拳短打”之诀,是谓视短为长、短中见长,以之移喻书法,就是笔短意长,要有所蕴涵。

(三)章法
1.布局谋篇
章法,就是怎样把要写的这些个字摆布在一定的面积内,其中包括行距、字距、字的大小、一行内字形的走势(或叫“行气”)。字的摆布,可以有行有列,也可以有行无列或者无行无列,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气息。
书法之谈章法布置,犹如绘画之言经营位置。一幅成功的书法,正文、落款、钤印等组成因素都须是和谐的、圆融的,一处差失必影响全局。
章法,也是有法可依的,也是可以熟练而后运用至如的。比如写唐诗,五言还是七言,根据纸的尺寸,一行写多少字,应该了如指掌。另外,根据文字内容,选择不同书体,因为不同书体不但有不同的表现力,也直接干系到章法。
前人法帖善本,为学习对象,应多加揣摩,可渐悟其章法之奥妙,然后实践,初或不满意,但不气馁,总结经验,终会进步。
2.主笔
主笔,是一个字中特征最突出最典型的笔画。主笔,可以是长横,可以是长竖,可以是长撇,可以是长捺,还可以是长勾,甚至是独具个性的一点。一个字只要有一个极为完美的主笔,这个字基本上就成立了,其他的笔画可以当作它的陪衬;当然,其他笔画质量都过硬更好。
效果,在关系中产生。一个字当中,所有的笔画都还可以,但是,搭配不当,各个部件互相牵挂、彼此影响,都失去本来可以具有的作用。所有的线条都想有力、都要方劲,就都显不出来;相反的情况,大部分笔画柔软、圆润,甚至有些笔画“若不经意”到很一般的水平,但是,忽然有一笔突出的有力或者方劲,整个字却顿然精神抖擞。
当然,每个笔画质量都讲究,在此基础上的笔画搭配得当,岂不更好?这种搭配和关系,应该是融合的、和睦的、协调的,而不应该是唐突的、勉强的、个愣的。这种运用矛盾的两个方面来实现协调的方法,是一种高水准的协调。

主笔的运用,类乎作(佐)料,犹如芥末油、胡椒粉、醋,只是调味品,千万不可添加过量。笔笔夸张,都想做主笔,也就无所谓主笔了。
3.疏密
疏密,是章法布局的一大关键。“计白当黑”、“知白守黑”,是虚实相生的辩证法。白与黑,疏与密,本来就是相对的。疏密搭配,是协调的,美的。其搭配,类似与黑白搭配:黑与黑,可以协调;白与白,可以协调;黑与白,更可以协调。
中国书法和画法中讲究“疏处可走马,密处不插针(透风)”,是强调疏密关系,提高对比度,加强矛盾和戏剧性,获得更大的观赏性。
通篇章法上有疏密的问题,单字也有疏密的问题。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之体段。”这便是疏与密的辨证法。大字要用笔结实而不疲塌,小字要用笔灵透而不死结,不易为也。
疏密安排,要以自然流露为上,不可故意、做作。正如南宋姜夔《续书谱》所云:“必须下笔动静,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致雕疏。”

(四)秩序性
无论是针对单字的结体规律,还是针对通篇的章法规律,书法艺术都体现出一种秩序性,这种秩序性,体现了视觉艺术的一种规律性,它类似于规矩,是应该遵循的。
秩序性,充分体现了整体意识。一幅书法佳作,其构成部件之间是彼此圆融的,任何一部分的薄弱会害及全局。唐孙过庭《书谱》所云“五乖五合”,便是一个佳证;倘若“五乖同萃”,就会“思遏手蒙”,只有“五合交臻”,才能神融笔畅”。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