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是为了守住国门,还是为了让自己心安?

夕君趣史 2021-10-20 17:41:21

当满人的铁蹄踢开北京城门的时候,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在煤山的一棵树上吊自尽。最终,天子没把国门守住,江山社稷就此拱手让人。这一切是否根源在于朱棣迁都北京,如若首都一直在南京,是否就没有这一切的发生?那么,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力排众议执意迁都北京呢?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便把首都定在了顺天府(今南京)。

在首都的选择上,他也考察了开封等地。但南京作为他的龙兴之地,显然是最好的选择。此时的朱棣,正作为燕王镇守北京。他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和未来的皇帝朱允炆叔侄相残,最终成为皇帝。

朱允炆即位后,听从大臣的意见,为了加强皇权便决定撤藩。于是稳坐南京的朱允炆开始发号施令,和他的各位叔叔撕破脸皮,决心撤藩。此时在北京的朱棣如坐针毡,不知如何应对撤藩的旨意,黑衣宰相姚广孝便推波助澜力荐起兵。于是,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决定起兵。最终,打败了朱允炆,从藩王变成了皇帝。

朱棣成为皇帝后,便一直想要迁都。虽然朱元璋定都于顺天府,但是朱棣在顺天府住的并不好。最终,不顾群臣的阻拦还是迁都北京。为何朱棣会违背父亲的决定,迁都北京呢?如今看来,其实有诸多原因。

虽然顺天府是朱元璋决定的首都,但是在当时看来以顺天府为都的朝代统治时期都不长久,朱棣显然明白这一点。再者,南京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利于防守。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很容易被敌人直接打到家门口,由此这种种原因促使朱棣有了迁都的想法。

而且,朱棣的皇位是从马背上得来的,自己一路南下打到顺天府,抹杀了诸多反对的声音,这让朱棣的声望在顺天府降到了冰点。同时,朱棣即位后,失踪的建文帝让他极为头疼,如果有朝一日建文帝在顺天府出现,肯定会让他大为恼火。于是朱棣决定迁都,也算是为自己留下一条退路。至于为何迁都到北京而非西安,开封等地,一切要从朱棣还是藩王说起。

早在朱棣还是燕王时,他的辖地就是北京,北京也算是他龙兴之地。在他管理下,北京的各项设施较为完善,对于北京的了解肯定是远胜于顺天府的。因此,在永乐元年,朱棣便示意手下大臣上书应将北京作为陪都,朱棣欣然采纳,为今后的迁都北京做下了铺垫。

同时,在朱棣统治管理时期,主要威胁就是北方的蒙古族。蒙古族经常袭扰北方边境,有时候甚至到北京城抢夺东西,这让朱棣震怒。在朱棣还是燕王镇守北京的时候,就经常和北方蒙古族交战,天时地利都让朱棣经常取得胜利。而如今作为皇帝,他更是要扬大明国威,将外族驱逐出境。嗜战的朱棣想从顺天府出征显然不现实,从顺天府到达北京已是很远的距离,更何况还要深入敌境。

由此看来,无论是从朱棣的私人情感,还是出于国防需要,北京,都是朱棣迁都最好的选择。

于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下令迁都北京,就算是明朝旧贵族阻拦,也抵挡不了朱棣迁都的决心。

因为北京的地理位置较好,朱棣定都北京之后,便决定要亲征瓦剌。从北京出发一直打到瓦剌复地,来来往往一共五次御驾亲征,将瓦剌打退北京之外,也为大明打来了数十年的和平和数以万里的江山。因此,后人称赞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北京便一直是大明王朝的统治中心。今后的两百多年,北京都一直是风调雨顺一派繁荣之景。无论是作为出征的大本营还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坚硬城池,北京都有着极为出彩的发挥,为大明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事实也证明,朱棣迁都北京没有丝毫问题,只是大明后世子孙的统治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国破城亡。

崇祯皇帝朱由检成为皇帝后,北京依然攻守兼备,抵御住了后金无数次的攻击。

就算是1629年皇太极率数万军队一路直通打到北京城下,围攻数日,北京城也抵抗住攻势,等到援军赶来打退了皇太极,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只是百年过去了,朱家的子孙没有了朱元璋、朱棣当年在战场上开疆拓土的豪气,安逸舒适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竞争力。加上东林党、魏忠贤等人尔虞我诈操纵朝政,崇祯时期的统治破损不堪,社会矛盾急剧增加。

虽然北京城依然发挥着作用,可是它的主人早已千疮百孔,根本无法发挥它的作用。最终,在后金的攻势下,明亡,一个朝代就此落下帷幕,北京城的故事则一直在延续。

历史证明,明成祖执意迁都北京的决定并没有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迁都之时国富民强,配得上这座硕大的城池。就算历经无数次的战斗,也让敌人无法踏足一步。

0 阅读:9

夕君趣史

简介: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