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火电化的逻辑和估值变化

浪里章帆人 2025-02-25 14:20:56

煤炭行业经历了2013-2015的黑暗期,又在2021-2023年突然变成了印钞机,煤价的大跌大涨使得上市煤企的利润很不稳定。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长远来看煤炭的增量需求不会太大,比如2024年我国商品煤消费量同比只增长了1.9%。

反观电力行业,202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继续保持高个位数增长。每年的用电峰值都在抬高,偶尔还会出现限电,相比较而言电力需求旺盛。

2014年国家发改委将燃煤火电核准权下放到省级发改委后,审批火电机组装机量大幅增长,在2016年开始供给侧改革,火电审批放缓,又遇到高温天气,限电情况频繁发生,之后便逐步放开了火电的审批,火电和煤炭相关的上市公司纷纷加大火电的投资。像陕西煤业、淮河能源和甘肃能源均要收购集团公司的电力资产,新集能源、陕西能源、粤电力A则大规模建设火电厂。

煤企缘何加码火电业务?是因卖电更赚钱,还是因卖电可以平滑煤价涨跌对利润的波动,亦或其他想法,本篇就以新集能源为例,探究其背后的逻辑。

对价值投资、基本面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一起讨论行业和个股分析。

1、新集能源核心资产和盈利分析

新集能源是央企中煤能源集团的子公司,位于安徽,主要业务是卖煤和卖电。安徽这个地方虽然产煤,由于需求量大仍然缺煤,电力也缺,所以说公司的产品销路不成问题。

新集2024年的业绩快报,营业收入127.9 亿元,同比下降0.42%;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2.4%,ROE为16.32%,看得出来业绩很好。

2023年煤炭营收占比68%,毛利占比82%,毛利率47.45%,电力营收占比32%,毛利占比18%,毛利率22.8%;核心利润还是煤炭板块贡献。

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可采储量14.67亿吨,可供开采年近50年。有5座全资持有的在产煤矿,合计产能2350万吨/年。还有一个500万吨的停建煤矿,目前尚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2024年公司原煤生产2152.22万吨,同比+0.57%,商品煤生产1905.51万吨(商品煤产量和原煤产量之间有差额,主要是因为原煤开采出来后需要把煤矸石等杂质选出来,若差额大说明煤炭煤质差),同比-1.62%,商品煤销量1887.20万吨,同比-4.14%。吨煤售价567元/吨,同比+3%,吨煤成本340元/吨,同比-3%,吨煤毛利228元/吨,同比+14%,近三年平均吨煤毛利215元。

据Wind数据,2024年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平仓价均价为854.92元/吨(2023年为965.34元/吨),同比下跌11.44%。公司长协煤销量占比在85%左右,销售价格上涨3%;但是成本同比下跌了3%,净利润增长12.4%。

2、大规模建电厂,煤企火电化

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四座电厂,合计装机容量3314MW。核心电厂是利辛板集一期,年发电时长高达5100小时,这个时长高于全国平均,也高于安徽平均,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安徽缺电。

公司在建的利辛电厂二期已在去年10月建成投运,上饶电厂、滁州电厂、六安电厂于 去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按26个月建设周期推算,三座电厂将于2026年中投运,2027年将实现所有电厂全年满负荷发电。完全投运后控股电厂总装机容量7984MW,是当前装机容量的3.9倍,公司权益装机容量占比62.3%。

2024年公司发电129.72亿度,同比+24%,上网电量122.55亿度,同比+24%,售电均价0.4065元/度,同比-0.8%,上半年度电成本0.315元,下半年有利辛电厂二期投产,成本可能会增加一点,近三年平均度电毛利0.09元左右。

3、卖煤还是卖电,哪个更划算

根据目前的电厂煤耗,发1度电需要消耗标煤300克左右(标煤是标准煤的简称,标煤热值是7000卡),新集能源煤炭的热值大概在4500卡左右,则公司1吨自产煤的热值约等于0.643(4500/7000=0.643)吨标煤的热值,那么1吨自产煤可以发2143度(0.643*1000/0.3=2143)。

通过上面煤炭和发电业务的数据,平均吨煤毛利215元,度电毛利0.09元,那1吨自产煤发电的毛利=2143*0.09=192.87元,纯粹从公司经营数据对比上看两者差不不大。若加上容量电价的利润0.02元/度(2000MW100元/KW/98.95亿度=0.02元),则发电端度电毛利236元,比煤炭要高。但公司的电力权益占比62%,所以发电归母的毛利只有236*62%=146元,而煤炭是全资持有,没有大的资本开支,电力新建机组多,未来折旧会很大,从最终的净利润的角度看卖煤更划算。

煤企转型火电还有一个原因是容量电价,由于火电建设投资大,成本回收期长,去年推出的容量电价政策,用于提前回收火电的建设成本,增加了建设的积极性。目前补偿机制是100元/KW。

关于容量电价的内容详见文章《火电行业公共事业化?—分析容量电价政策的影响》。

4、一体化后煤价涨跌对公司利润影响的测算

假设公司只有煤炭业务,煤炭成本不变,若煤价跌5%,则毛利跌13.77%;煤价跌10%,毛利跌27.55%。

但是有了电力业务的话,假设电价不变,煤价下跌可以使度电成本下降,2023年公司毛利合计48.04亿,煤价跌5%,毛利跌8.43%;煤价跌10%,毛利跌16.76%,跌幅比只有煤炭业务时要少,若加上容量电价2亿,则跌幅分别只有4.27%和12.7%。

新集能源在建机组全部投产后,控股并表的火电厂装机容量(已投产加在建的,不包括参股电厂)为7960MW,权益装机62%,假设发电时长为5100小时,则可以发406亿度电,厂用电率在5%左右,上网电量386亿度。根据前面的煤耗,需要1194万吨标煤,需要公司自产4500卡的煤炭1857万吨,而公司目前煤炭的产能刚好能够覆盖发电需求,理论上新集能源就是一个纯火电公司了。若电价比较稳定的话,未来煤价的涨跌基本上就不会影响公司的净利润了。

5、煤电一体化后的估值变化

由于市场估值与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关,在A股市场上,当前煤炭板块平均市盈率10倍,电力板块17倍,细分板块水电20倍,核电和风电18倍,火电13倍。对比来看电力估值更高,一体化占比高的中国神华、陕西能源和甘肃能化,其估值比纯煤炭要高。

目前新集能源动态市盈率6.9倍,市场给予的是煤企估值。

回到新集能源上,待未来火电全部投产后,生产的煤炭全部用于发电,则就成了纯火电公司了,利润将更稳定,当前的估值我认为是偏低的。公司目前分红率很低,但是账上未分配利润有近80亿,每年还能盈利,除了火电外没有其他的大额开支,加上央企的背景,未来分红上有盼头;若未来估值能够提高,那还是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我将持续保持跟踪,欢迎关注,我们在投资的道路上一起成长。

作者:浪里掌帆人链接:https://xueqiu.com/5385800475/324867328来源:雪球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1 阅读:408

浪里章帆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