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结束后,魏国为何不进攻蜀汉?

咪加说 2025-01-17 16:24:16

曹魏集团将河西走廊重新打通后,便意味着自此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战马资源了。而有了充足的战马,也就具备了组建更多骑兵军队的条件,这无疑会在军事力量等方面给曹魏集团带来诸多益处。

除此之外,曹真取得速胜这一情况,使得整个曹魏集团于西线所承受的压力一下子就大幅减轻了。

接下来,在曹真率领军队返回朝廷几个月之后,夷陵那处战场上,孙刘两家之间的争斗便有了结果,分出了胜负。

其实呢,曹魏的高层在这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啦。就在得知刘备战败消息的那一刻,那个已经筹备了许久的曹魏集团,立马行动起来,快速地集结起兵力,然后浩浩荡荡地挥师朝着南方进发而去了。

彼时曹丕所针对的对象,恰恰就是在夷陵之战里取得了大胜的东吴啊。

到此,历史上其实冒出了一个不算太大的疑团。即彼时的曹丕,缘何会把东吴当作主攻目标,却未将蜀汉列为首要进攻对象呢?

需明确,彼时的蜀汉才经历战败,兵力已然遭受极大损耗。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是魏国集中全部力量往南进发,毫无保留地对益州展开攻势,蜀汉恐怕是难以抵御得住的。

既然已经是这样的情况了,那么曹丕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要去选择攻打相对而言更不好打的东吴呢?

后世的历史学家们针对这个问题其实作出了诸多猜测。大致来讲,这些猜测能够被归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猜测在于存在历史眼光的局限性。也就是说,由于所处时代、所具备的认知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看待某些事物、现象或者评判过往事件时,人们往往难以突破当时既定的思维框架和视野范围,从而产生具有局限性的见解与判断。

倘若曹丕并非身处三国时期,而是生活在后世的话,那他极有可能会做出先攻蜀汉,再打东吴的抉择。毕竟在三国之后的诸多历史进程里,像西晋灭吴、隋灭南陈、唐平萧铣,还有元灭南宋等等,皆是先拿下四川之地,而后才去攻打江南地区的。

该方案的长处在于能够从长江上游派遣兵力,以此最大程度地避开长江天险所带来的阻碍,充分利用这一线路布局的特点,从而在相关行动中获取一定的便利与优势。

可问题在于,曹丕对之后发生的那些事情并不知晓。

在三国时期,对于曹丕而言,最便于借鉴的当属距离他那个时代最近的东汉了。遥想东汉开国之际,刘秀当时正是先完成了江南地区的平定,而后才将四川一带彻底平定下来的。

因而,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历史眼光方面的局限性,曹丕在行为表现上也就更加趋向于去模仿刘秀了。

第二种猜测与之前的曹真通西域之战有所牵扯。

需明确的是,此前曹真致力于打通西域,在与河西走廊的部族联盟交战时,仅一战便将其击溃。此役中,曹真斩获的首级数量竟超过了五万之多。要晓得,当年霍去病初次征战河西走廊时,单就斩首的数量而言,说不定都比不上曹真此次的战绩呢。

那么,要实现这一颇为夸张的战绩,曹真在当时究竟率领了多少人马呢?

实在是令人惋惜,在史书当中,关于此事竟然连一个字的相关记载都未曾出现过呢。

故而,我们并不清楚,曹魏为了助力曹真打通河西走廊,究竟投入了多少的人力与物力。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便是彼时曹真所需的补给以及军队,肯定无一例外都是从关中地区进行调集的。

就这样,关中才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可仅仅过去几个月而已。到了这个时候,关中地区无论是人力方面,还是物力方面,究竟还能不能再承受得起一场大战,能不能支撑曹丕去完成灭蜀之举呢?很明显,这已然成了一个极为棘手的大问题。

第三种猜测呢,是基于当下对东吴情况的考虑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当时那种局势下,综合各方面因素去分析时,这一猜测的出现是和对东吴的诸多方面的考量紧密相关的,它是从对东吴相关事宜进行考量这个角度所形成的一种推测。

需明确的是,先前的夷陵之战里,东吴力量损耗并不多。倘若在此时,曹魏骤然对益州发起进攻,致使蜀汉集团快速走向败亡。与此同时,东吴也趁机朝东进发,同样向着益州进军。如此一来,后续双方之中究竟谁能最终将益州占据,这依旧是个极为棘手的大问题。

要是曹丕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把蜀汉给打垮了,结果到最后益州反倒被东吴给占据了,这可就真的沦为一个天大的笑话啦。

尽管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小,可哪怕它存在那么一丝可能,曹丕明显也是不肯去冒这个险的。

而第四个猜测呢,是和另外一个关键人物有了关联,此人便是魏延!

刘备成功占领汉中后,魏延便被其留在当地,肩负起镇守益州北大门的重任。然而在此之后的整整八年时光里,史书上关于魏延的记载近乎空白。直至八年期满,诸葛亮开启北伐征程之际,魏延方才再度现身。

在这整整八年的时间跨度里,关于魏延的记载,正史当中所呈现的内容实在是少之又少。仅仅就只有两笔记录罢了,具体所记之事呢,便是在刘备称帝之时以及刘禅登基之际,魏延均获得了加官进爵的待遇。

除此以外,关于魏延在这一期间究竟都从事了哪些工作,在史书当中竟然未着一字,丝毫没有提及相关的内容。

鉴于后来魏延出现的特殊状况,一些后世史学家由此作出猜测:或许就在这一时期,曹丕也曾派遣了一小股军队,试着对汉中发起进攻之举。不过最终,这一批魏国的军队,被魏延不费什么力气就给挡了回去。

在这一时期,并未有什么重大战事发生,而且魏延离世的情形还颇为尴尬。如此一来,蜀汉这边对于这段历史便鲜少有详细记载了。待到后来陈寿着手撰写《三国志》之际,由于缺乏相关资料,同样也难以对这段历史进行确切的查证了。

我们无法明确这几种猜测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也不确定是否它们都产生了影响,一切都难以判定。

不管怎样,到最后曹丕并没有把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攻打蜀汉这件事上,反而是把东吴选定成了此次发动战争所要针对的目标对象。

没过多久,曹丕下达命令之后,魏国即刻出动了三路大军。这三路大军沿着绵长的整个长江一线排开,而后,几乎在同一时间,齐刷刷地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总攻行动!

在东线的战场上,是由征东大将军曹休来统领作战的。跟随着他一同出战的还有张辽、臧霸、贾逵、王凌等诸多将领。他们此番作战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洞浦,而这洞浦所在之地,便是现如今安徽省和县的那一片区域。

在中线战场上,负责主持相关战事的是曹魏集团里那些老一辈的名将曹仁。当时,曹仁带领着蒋济、曹泰等一干人等,把主攻的方向确定在了濡须口,意图由此展开攻势,在中线的战局中占据主动。

在西线战场上,负责主持相关战事的是曹真,彼时他刚从河西走廊那处归来。曹真带领着夏侯尚、张郃、徐晃等将领,负责西线的作战行动,其主要作战目标便是朝着江陵方向发起直接进攻。

而曹丕呢,他本人是坐镇在宛城的,于后方承担起总指挥的职责,对各项事务进行着全面的指挥调度工作,以此把控着整体局势,确保各项安排得以有序推进。

出兵当日,曹丕可谓是意气风发,那精神头十足,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昂扬之气,仿佛对即将开启的征程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整个人都处在一种志得意满的状态之中。

在他的认知里,此次魏国可是出动了举国上下的力量啊,去攻打那刚刚才结束一场战争的东吴。依他之见,这情形之下,魏国拿下东吴必定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肯定能轻松得手。

并且,即便没办法通过一场战役就将东吴彻底消灭,但是成功打过长江,然后在长江以南成功占据一块桥头堡,这必然是不会存在什么问题的。

要是魏国能在长江以南占据哪怕仅仅一小块地盘,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从这之后,长江作为天险的优势对于东吴而言就不复存在了,再也无法成为东吴可以依仗的屏障了。

在这关键的一战当中,魏国压根儿都不一定要取得完胜啊!它只需能够让自家的军队顺顺利利地跨过长江,并且在江南占据那么一小块地盘就足够啦。如此一来,日后曹丕那可就必定能够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在往昔的岁月里,曹操怀揣着统一天下的宏伟梦想,然而直至最后,他也未能将其实现。而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对于曹丕而言,那曾经在曹操手中遥不可及的统一天下的梦想,仿佛已然近在咫尺,仿佛只需轻轻伸手,便能将其牢牢握住一般。

然而曹丕在当时无论如何都未曾料到,那看似平常的长江,日后竟会变成一道他穷尽一生都无法跨越的巨大天堑,横亘在他前行的道路之上,成为其难以逾越的阻碍,令他望而却步,抱憾不已。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