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就是做事情,各种各样的人做各种各样不同的事。
有的人从政,有的人从商,有的人从军,有的人从学......什么是人生的第一等大事呢?
王阳明在年少的时候问过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回答他说:“第一等大事就是读书做官。”
少年的王阳明不同意老师的说法,老师反问:“那你认为什么是人生的第一等事?”
王阳明回答道:“读书,学做圣贤!”
此时的王阳明已经是后生可畏。
01
王阳明心学
中国传统认为,读书做官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我们现在也有观点认为读书发财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其实做官也罢,发财也罢,都不是人生的第一等大事,而都只是人生的事。
它们是没错的,做官有什么错?发财有什么错?我们不应该贬低,但是把它们当成第一等事,就大错特错了!错在哪里呢?
这就好比人的五官,眼睛要看好看的东西,耳朵要听好听的声音,口舌要吃好吃的东西。
五官是分散的,各有它的目标,所以要有一个主宰,这个主宰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头脑,头脑也有它的追求,头脑要思考要理解,满足我们头脑的叫知识。
所以西方有个普遍观点,认为头脑是我们五官的主宰,是我们生命的主宰,知识是最高的追求。
但中国人认为,头脑也不是主宰,主宰是什么?心!
心主宰着我们的五官,主宰着我们的生命,这是我们同西方的不同,这种不同不是差别之分,而是高下之分。
中国哲学很高明,中国哲学全部努力致力于一个目标——安顿好我们的心,不是安排好我们的头脑。
于是,什么叫什么的第一等大事?抓住我们的主宰,那个心,看心所需要的是什么。
不是做官,不是发财,也不是知识,而是生命情感——喜怒哀乐,合适的发挥。
这才是我们行动的动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的,是我们的“心向往之”。
当然,我们生命情感合适的发挥也是要学习的,不应该任由它随意的发挥:在不该愤怒的时候愤怒了,在不该痴迷的时候痴迷了......这一切都是心被外物所役了。
西方人是通过宗教来学习,我们中国人可以通过“王阳明心学”来学习。
02
养心养到什么程度?
王阳明说“学做圣贤”直击了人生的根本,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要得到满足。
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各方面都满足了,唯有‘心’还没得到满足。
我们从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到了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然而我们人生第一等大事——安心立命的实现,不能脱离我们人生种种的事。
有人会说:“好累啊,这个养心要养到什么程度?”
王阳明告诉我们答案:要养到“此心纯乎天理之极”。
难不难?如果真那么难,人人都做不到,王阳明的心学还是空的。
其实我们都能做到,随便就能做到,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举个例子:假定你是个百亿集团的董事长,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有你的名字。
有一天,你要参加一个重要的商业谈判,这个商业谈判的结果,将决定你这个集团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所以你高度重视。
这个谈判将在上午九点半举行,此刻,已经是九点十分了。
你从董事长办公室出来,夹着公文包,你的司机和秘书都在楼下等你。
你走到走廊上,突然有一个人拦住了你,你一看是平时在你楼道里打扫卫生的清洁工。
他说:“董事长,我候了您好几天,我知道您是个大忙人,今天我终于候到您了,我有件事想要问您。”
这时候,你心里有点着急了:“什么事?”
他说:“我上个月拿工资的时候,发现少了一百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扣我这一百块,问财务部,财务部说是人事部在管,问人事部,人事部说他们不能告诉我,我想来想去,只能来找您,您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扣了我这一百块?”
如果这时候,你的心开始恼怒起来:区区一百块,算什么玩意,我要参加的那个商业谈判,要建设好几十个亿呢?
在恼怒之中,你扔下一句话:“这事也不归我管!”然后夹着公文包,走了。
假如你是这样的话,你的心就非常小,你的心就不是‘纯乎天理之极’了。
可如果你是另一种情况,你从你的公文包里掏出你的笔和笔记本,记下他的名字,记下这件事。
你负责任地跟他讲:“这件事,我一定会调查清楚,如果不该扣的,一定还给你,而且要向你道歉。”
假如你这样做,你的心就和天地一样!
即使你贵为百亿集团董事长,你也知道,一个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一个月工资可能不到两千块,所以一百块对他影响很大。
几百亿和一百块天壤之别,但是几百亿讲到底,无非也是柴米油盐。
一百块是这个清洁工的柴米油盐,几百亿也是柴米油盐罢了。
天道之极,无非柴米油盐,这就是中国思想。
03
天地包容万物,天地无处不在。
既包容喜马拉雅山,也包容喜马拉雅山下的一棵无名小草。
所以,心学即是生活实践,它指点了我们如何检视我们日常的生活。
待人接物,无不要有一颗纯乎天理的心!
点个赞吧!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