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姓氏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中国的姓氏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五千多个姓氏流传下来。而日本的姓氏数目却超过了十万,并且他们没有我们那么严格的姓氏来源,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
其中就有一些奇特的姓氏,不管如何取名都非常离谱,因为这个姓氏只要被翻译成中文,就像是在骂自己一样。那么,日本为何有这么多的姓氏?
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上下传承五千年,不仅底蕴深厚,影响力也非常大。因此周边很多国家都受到了影响,而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从东汉开始,日本便与中原人展开了交往。很多日本人喜欢的东西,比如樱花、榻榻米、木屐等等,都是从中国来的。
但也有一些是有针对性的,比如说汉字。最初,日本人也是写汉字的,后来平假名、片假名被发明出来,于是就有了今天日本人用汉字混在一起的文字。
事实上,日本姓最早可追溯至明治维新前十九世纪中期。在此之前,日本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对人口进行精细化管理,一般人都是无名无姓,只以简单的名字互相称呼。
随着明治维新和开放政策的实施,日本走上了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道路,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压力。
为了加强对人口的管理,更好地推进改革,明治政府在泰西列强的影响下,决定颁布《苗字必称令》,要求所有日本臣民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取定姓氏。
这一政策实施得比较仓促,国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在选择姓氏上没有太多自主的余地,加之对西方文明的热衷,使得在姓氏选择上出现了一些混乱。
对于经历了几千年无姓的普通人来说,突然要自己取姓,无疑是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情。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状况,从地名、职业、动植物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作为自己的新姓。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人对于姓氏的接受程度逐渐提升,一套固定而有机的姓氏体系已初步形成。它融合了民间生活经验和地域特色,并为后来的人口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在这众多姓氏中,却有一个非常奇葩的姓氏,就是“我孙子”,直白的翻译让人觉得像在骂人。其实“我孙子”这个姓氏在日本并不少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
日本有263个姓“我孙子”,和“吾孙子”和“吾孙”同出一源。它没有我们一开始想到的那么奇怪。因为“我孙子”这个名字最早是在皇宫里流传出来的,那时候就是有头有脸的人姓“我孙子”,这让很多人都很自豪。
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孙子”来自一个古代职位“阿比谷”,这个职位专为宫廷供应鱼肉和谷物。“阿比谷”也成了当时官员们居住的地方,后来慢慢发展成了姓“我孙子”。
在现代日本社会,“我孙子”不仅是个姓,而且还是个地名,叫“我孙子市”,很多姓“我孙子”的人都住在这里。一姓一地名组合在一起,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耐人寻味的。
事实上,日本姓氏的使用曾一度非常严格,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像“源”“藤原”这种大姓,只有贵族与武士才能用,平民根本没有这个资格。一些地位较低的武家,甚至只能使用一部分姓氏,以示对更高层次的武家的尊敬。
到了后来,有些平民因为服侍贵族,表现出色,就会被赐姓,以示荣耀。比如佐藤氏的祖先,原本和藤原家族有远亲关系,只能做家臣,后来因为立了大功,所以藤原贵族给了他一个“左藤”的封号,这也是“佐藤”这个姓氏的由来。
与中国不同,日本天皇和皇室成员没有姓氏。在日本民间信仰中,天皇被视为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传人,是神的化身,地位至高无上,所以不需要使用凡人的姓氏。
据说奈良时代的一位女性平民嫁给天皇,生下一子,这位王子后来登上帝位,开创平安时代的黄金时期。可见,日本历史上并不反感天皇娶平民女性为妃。女性如果正式嫁入皇室,也不需要改姓。
日本女性通常在结婚时会改为丈夫的姓氏。如果离婚,则可以改回原姓,这是民法明确规定的。改姓或复姓也源于日本的社会传统,现已成为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
日本姓氏数量繁多,截至最近统计,已有数十万种姓氏被使用。但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三大姓氏,则是高桥、铃木和佐藤。
这三个姓氏使用人数最多,其影响力和普及度,堪比中国的王姓、李姓和张姓。实际上,这三姓加在一起,超过全日本人口的10%,可谓是“遍地开花”。
日本人在社交活动中通常只称呼对方的姓氏以示尊重,如果念错或假借他人的姓氏,会被视为极其失礼的行为。为此,日本人的名片和文书上会在姓氏和名字间特意留白,突出姓氏的首要地位。可见,姓氏在日本社会中的分量何其重要。
不管怎么说,姓氏不只是代表家族血缘,更代表一种历史和文化渊源,也不知如今用着奇葩姓氏的日本人,会不会怪罪祖先当年取姓太过随意。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姓氏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们无需大惊小怪,只需要尊重就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