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秋,两辆苏式吉普车一路驶进大别山深处,车上载着许世友将军和他的随从们。
自抗战以来到新中国成立,而后又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许世友已经阔别家乡二十几年了,这一行,他特意嘱咐工作人员,多取一些积蓄,并带上几个厨师,准备回家乡慰问一些为革命出力的老乡们许世友说:“我们是真心悼念那些死去的战友,慰问那些为革命做出贡献的乡亲。”

许世友,原名许仕友,出生于大别山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自立自强,自愿随拳师入嵩山少林寺,学得了一身功夫,为后面的身经百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期间,许世友向毛主席请缨上前线,参与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曾率部多次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世友也没有过上安稳日子,而是选择继续投入到前线,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作战英勇,而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被称为“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时光辗转,岁月如梭,许世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行至中途时,已到了大别山深处,地势陡峭险峻,车辆开不进去停在了中途。许世友选择了骑马前行。在以往的作战时间里,他曾是骑兵司令,因而骑马对于他来说游刃有余。

许世友没有立马回到家里,而是骑马到了一片烈士墓地。这里安葬了他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是战友,也是老乡。许世友一边感到亲切,回忆起从前与他们驰骋沙场的作战日子,一边又感到痛惜,当年随他作战的兄弟都牺牲了,只有许世友历经百战仍安然无恙。
许世友走出了墓地,就走到了许家洼,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人,乡亲们都想来一睹将军的风采。许世友与工作人员安顿好乡亲们后,便直奔家里。
许世友已经许久没有看望过母亲,三十年的时间,母亲已经是年过半载的人了。许世友一回家见到的是一位满鬓斑白,步履蹒跚的老人,身着朴素衣裳,背上还有一捆柴。他看到心里很不是滋味,立马给母亲跪下了:“孩儿不孝,这么晚才能看您!”
母亲急忙扶他起来,泪水早已盈满了眼眶,她一边抹泪一边抚摸着儿子,并感叹着:“现在是新社会了,不兴跪啊!你是战斗英雄,我和乡亲们都为你感到骄傲!”

许世友正在和母亲享受着团聚的喜悦,这时,却有一个不速之客在门外观望着他们。一个愁眉苦脸的男人,行动鬼鬼祟祟。此人正是许世友的叔叔—许存礼。
许存礼,革命之前是一位无恶不作的地主,革命之后也没有改邪归正,相反,他仗着自己在乡里的地位继续胡作非为。乡亲们在他的带领下苦不堪言,许世友也将一切看在了眼里。于是年长后,许世友带领农会的敢死大队率先讨伐许存礼,为百姓讨一个公道。
奈何许存礼这人诡计多端,不仅讨伐不成,许世友差点自损八百。一次趁许世友不在家中,许存礼竟然带人闯进许世友家中,带着人贩子妄图将许世友的母亲与妹妹卖掉。幸好有熟人及时发现,救助了许世友的家人,母亲与妹妹三人这才幸免于难。但经此一事后,许世友对自己的叔叔已然是恨之入骨。

除此之外,更有甚者,在许世友带领队友外出打游击时,许存礼故意带人埋伏在周围,准备给许世友一个教训。令人痛恨的是,许世友一行在毫无准备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许世友还失去了两位宝贵的战友。许存礼此举无疑加深了许世友的恨意。
因而再次见面时,虽然是出于干部与人民的关系,但是,许世友仍然没有原谅这位狡诈的叔叔。许世友看到许存礼后,顿时火冒三丈,掏出一侧的手枪,正对着许存礼的额头就要开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许世友的母亲站了出来,见儿子正处于气头上,她直接扑通跪倒在地,替许存礼求情。
许世友见状,慢慢回过神来,停止了开枪的动作,但理性告诉他不能放过这个恶贯满盈的人。许世友让工作人员通知县里机关专政人员来捉拿许存礼,并且再三强调,不用念及他和许存礼的亲情,实事求是地处理。

许世友大义灭亲后仍然会去看望许存礼的家人们,他时刻谨记着母亲的嘱托:叔叔可恶,但家人无辜,他还有妻子和孩子没有人管。于是,许世友每个月都会给许存礼的家人寄一笔费用以维护他们的正常生活。
许存礼最后被判处了刑罚,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在1957年秋天,他病死在了监狱里,对于许世友来说,也算是了去了心里的一个死结。
之后,许世友又回到了几次家乡,母亲仍然很消瘦,显得朴素而勤劳,在许家洼任劳任怨地生活着。只是每次看望母亲的日子都很短暂,以至于许世友感到很愧疚,没能好好孝敬母亲。

最令人遗憾的还是,许世友错过了与母亲的最后一面。彼时,国际局势复杂,而中苏关系变得紧张,加上台湾当局又扰乱现世,将军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错过了母亲去世的时候。
而后终于抽出身回家时,许世友立马赶到母亲的坟前,双膝跪地,掩面痛哭道:“娘,恕儿不孝,我来晚了。”之后他亲手为母亲打扫了坟墓,一直在墓地待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最后,在许世友未能完成第四次回家之行时,他永远离开了奉献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在他去世前,曾向组织提出了最后的要求,希望能够在他死后实行棺葬,生前未能尽孝道,报效生母不足,死后想安葬在母亲身边尽其孝心。邓小平对此作出批示:下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