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在国际比赛中屡处于劣势原因你无法接受

阿盼爱吐槽 2017-12-09 16:57:25

中国武术在国际上一直被称为“功夫”,其实“武术”,这个词更具有代表性,“武”是一种形态,“术”是内涵,是系统的理论,是结合了中国博大文化的一门学问。但在国际上,武术表现出的始终是拳脚技击的一面,这跟功夫电影的大量输出有关。所以大多数西方人认为,中国的武术跟西方的搏击是同一回事。搏击,是西方功夫的统称,是一种单纯的技击术。在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拳击、击剑、马伽术等。事实上,武术和搏击并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武术有技击术,却也有套路、养生,哲学、医学、宗教等多个组成部分。而且中国武术有门派之分,每个门派有自己的清规戒律,可以说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更何况,中国武术还有“境界”一说,比如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以意来控制身体,以气来净化身体,这无疑带有浓厚的中国道教的意味。

                                             

中国武术,提高的绝对不仅是技击能力,还有更重要的精神。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培育的正是精神,这包括看待事物的角度、高度,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包容万物的胸怀。武术基于中国文化而生,自然也要承担起中国文化培育精神的责任。所以武术的表现除了拳脚套路以外,还有许多理论知识,用武侠小说的惯用语叫“心法”。心法可以帮助习武之人消除戾气,回归平静。简而言之,内外兼修才能称为武术。西方国家的拳脚之争,只能叫作搏击。

                                      

当然,这只是由不同民族个性造成的不同现象,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西方民族主张个人价值的突显,表现在功夫上是比较激烈的争斗,对抗性很强。比如在古希腊,拳击是没有回合限制的,直到有一方自愿认输、退出比赛才能终止。西方文化的竞争意识和对刺激感官的崇拜,决定了技击是功夫的生命。不仅是西方民族,其他民族也各有特点,功夫便也有所不同。作为好胜的日本民族,它的功夫比如相扑、空手道等就非常凶猛,目的从来不是点到为止,而是打垮对方为止,所以摔、踢的动作非常多。而作为一个直爽热情的民族,泰国的泰拳简单,没有套路,却以力量见长,十分狠辣。

相比起这些民族,中国武术的竞争意识并不强烈,甚至在古时候,有“门派武功概不外传”的事例,这就杜绝了为争高低而比武的现象。这跟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门派之争大相径庭。中国人习武,除了在乱世时谋求利益之外,大多情况下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高度。

                                 

中国武术虽然源远流长,但在历史上的地位忽高忽低,时常被禁,习武之人也随之起起落落,除了乱世之中,他们很难受到尊重。而搏击在西方的地位相对稳定,除了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搏击被当成贵族的消遣之外,一直被贵族视为最体面的运动,像是击剑、徒手搏击等。特别是在中世纪的欧洲,统治阶级更是垄断击剑之类的搏击术,禁止平民学习。不仅是西方,东方许多国家也给予武术一定的尊重,比如日本只有武士才能佩刀,而且武士可以杀死对自己不敬、违法乱纪的平民,拥有超过律法的制裁权。

到现在为止,搏击在西方国家依旧保持一定的地位,而且职业化程度很高,像美国有职业拳击比赛。更为重要的是,西方搏击没有门户之见,可以融合各家所长,这为它的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0 阅读:12

阿盼爱吐槽

简介:我是阿盼爱吐槽!与你一起深度剖析新闻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