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一段10秒的视频让2000万粉丝的“瑶一瑶小肉包”彻底变了天。
画面里,四岁的瑶瑶蹦蹦跳跳走着,突然被一个男孩伸脚绊倒,哇的一声哭出来。
母亲阿萍的笑声从镜头外传来,网友立刻炸了锅:“这是亲妈吗?”“孩子是不是被故意摔的?”
不到24小时,阿萍删光视频、关掉评论区,连带货橱窗都清空了。
第三方数据显示,账号一天就掉了1万粉。第二天,阿萍发声明解释:“只是孩子间的玩闹,瑶瑶没受伤。”
但网友不买账,有人翻出以前的视频:“她摔了十几次了,全是剧本吧?”
瑶瑶的走红原本像童话。
一岁半时,她在地里摘西瓜的镜头被传到网上,圆脸蛋沾着泥巴的样子治愈了无数人。
三年里,她成了网友的“云养娃”,妈妈阿萍也靠着广告赚得盆满钵满——一条60秒广告能卖55万,去年收入超过1600万。
但这次绊倒事件撕开了童话的裂缝。有人算账:“孩子摔一次能赚普通人一年的工资,难怪当妈的舍得。”
阿萍后来回应:“真想赚钱早签约公司了,挣得比现在多十倍。”
可争议的焦点根本不是钱,而是孩子到底疼不疼、怕不怕、愿不愿意。
2月17日,账号突然停更。粉丝量从巅峰的2119万掉到2086万,33万人默默点了取消关注。
与此同时,贵州玉屏县妇联的工作人员三次上门家访,还去了瑶瑶的幼儿园。
4月23日,官方结论出来了:“孩子活泼开朗,家庭关系正常。”
这结果让舆论分成两派。支持的人说:“官方都盖章了,放过孩子吧!”
质疑的人却问:“妇联能24小时盯着拍视频吗?”
停更一个月后,3月20日的视频画风突变。瑶瑶穿着幼儿园校服和同学做手工,字幕特意加粗“家长全程陪同”。
曾经的摔跤镜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采野树莓、拔竹笋,还有狗拉板车的田园生活。
最火的一条视频里,瑶瑶举着红彤彤的树莓傻笑,弹幕刷满“还是那个小太阳”。
阿萍悄悄调整了策略:广告橱窗从30件商品砍到5件,只留儿童水壶、防晒帽这些生活品。
争议背后,三个扎心的问题1. 镜头里的童年算真实吗?
法律明确禁止利用孩子赚钱,可瑶瑶的视频属于“生活记录”,正好卡在监管空白。
有网友说:“我们看着孩子长大,却分不清哪些是演的,哪些是真的。”
2. 父母该不该靠孩子赚钱?
不签公司、不带货,阿萍自认比很多网红家长清醒。
但数据不会说谎:停更三个月,她们家至少少赚了240万。
这笔钱该不该挣?挣多少算过分?谁也没标准答案。
3. 网友的关心是好心还是压力?
有人发现瑶瑶冬天摘果子手冻红了,骂阿萍“虐待孩子”。
后来才知道,这是贵州山区的正常天气。过度关注就像放大镜,可能照出问题,也可能烫伤普通人。
这件事像面镜子,照出了所有人的焦虑。
数据显示,全国像瑶瑶这样的“网红儿童”超过500个,他们每天被拍下2万条视频。
有的家长辞职专门拍孩子,有的幼儿园整班小朋友都有账号。
现在,瑶瑶的账号还在更新,但粉丝涨跌已经没人盯着了。
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状态——流量总会过去,但山里的树莓每年都会红,孩子的笑声永远干干净净。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我们想保护的,不是屏幕里的‘小可爱’,而是每个孩子真实长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