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寒风吹不冷出门人的热望

悦读苑文化 2025-02-19 05:08:42
早春的寒风 吹不冷出门人的热望

1

天黑下来,风反倒大了。天气预报真准,一股强冷空气正月里跟着老鱼向南扫荡。

坐在西安火车站南广场的木椅上,老鱼想点上支烟,风纠扯得硬是点不着。冷风像几十支针,往人身上扎,冰冰的。

抬头看补修的城墙,橘黄的灯光下,竟然有条裂缝蛇一样刺眼。这墙质量真不咋的,明朝的老先人要是活过来,一定会骂娘的。

烟没抽成,反倒给城墙提意见,闲得蛋疼。老鱼苦笑一下,背着双肩包,跟着人流进门安检,站上滚梯二楼候车。

西安火车站改造之后,鸟枪换炮。候车大厅有几个足球场大。老鱼拐过弯,看见偌大的厅里的椅子上坐满了人,连茶水间、卫生间门口的地上,也有人坐着。春运时候,人多不意外。

正月初九,三六九,向外走。

年像小时候噙到嘴里的一块大白兔糖,味道甜甜的,原指望一直甜下去,谁知三下两下就咽了下去,糖没了,味也淡了。

好时光总是高铁一样,跑得太快,过日子是绿皮火车,还得耐着性子,慢慢往前摇。

广播里一有检票通知,大厅就有部分人骚动,箱子跟着人屁股后头排队,椅子就会空出来。

暖烘烘的大厅里,与门外像两个世界,一个寒冬,一个暖春。

老鱼找个刚腾开的空位,目光在大厅里踅摸。三楼一转圈老陕名吃餐厅排队等客,还有专用电梯,上去的人没几个。谁都知道,车站机场里面的吃食,价钱贼贵,味道难吃。茶水间排队的,除了续水,便是泡一桶又一桶方便面。

吃方便面的男人女人脸上也油光光的,过年保准肉吃美了,又想着节后减肥呢,先吃饱才有力气减肥么。

这些年出门见背着被子蛇皮袋的人少了,背双肩包拉行李箱的人多了,可见生活也在慢慢变化,打工的人也洋气了起来。

2

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呢?就成了连本戏。老鱼刚上D124,找到17号下铺的时候,遇到了四个女人,她们是对面18号的上中下铺和17号的上铺。一上车她们就叽叽喳喳地说话,明显是关中人。大约都是五十岁上下的年纪,看上去身体壮实,每人一个超大箱子。

老鱼想进铺位的时候,一个胖女人叉着大腿,立在两床之间,很有力气的把大箱子往上铺的行李架上放。老鱼好心地说,车厢两头有放大箱子的柜子。那个胖女人一脸坚定地说,这趟车没有。运口气,一使劲,放上个重箱子。

她们的口音,像是宝鸡岐山那一带的西府话。老鱼家乡商州方言,也是关中方言的一种。可听她们说话,一点也听不懂。她们发音重,咬字实,像尘土飞扬吼秦腔。老鱼像个老外,傻乎乎如听鸟语。

老鱼想起个典故,凤鸣歧山。说的是周朝将兴盛前,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也以凤比喻周文王,凤鸣岐山成为周人勃兴的标志,凤鸟因此成为周人的图腾,其图案出现在许多玉器上。

老鱼笑了,凤凰如果也像她们这样叫,不把人吓死?

方言是一张看不见的身份证,只要一张嘴,是不是乡党,立马认清。都是三秦大地土著,竟然方言如此不同,鸡与鸭讲听不懂。中国太大了,不普及普通话的确没法沟通。

从上车的21:16,说到熄灯的22:30。她们呱呱地说。早上起来7点多起来,又一直说到12:30,车停靠上海站。

她们的嘴像永动机,你一句我一句,争着抢着,话落不到地上,就有人接住。连就着腌菜吃蒸馍时也一嘴两用,边吃边说。她们好像在交流着过年的体会。这个儿子,那个女儿,谁家拜年拿的什么东西?谁跟谁又吵架了?谁跟谁好了?谁跟谁离婚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更怕怕,如果一直在你耳边呱呱呱呱地说,你会崩溃的。

老鱼这个老男人,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空气。她们像是在自己的主场,想怎么就怎么。列车员几次走过来提醒说,你们小声点儿,小声点儿。

她们声小了一点儿,过一阵儿又大起来。就像坐在自家的大门口,坐在场院里,扯着嗓子,东家长西家短聊嗨了,不管邻居高兴不高兴。

他们与家人的对话都是微信视频,说得很简单,估计过年在家,该说的话已说了十遍八遍。

快下车的时候,当了一路听众的老鱼厚着脸皮问,你们去上海干什么?对面下铺的女人用普通话回答说,打工呗。明显不愿意细说。

老陕都愛面子,生怕老鱼这陌生乡党刨根问底。

这会儿他们的换上了宽松衣服,有的还戴上墨镜,可见在上海待的时间不短了,也学了魔都女人的招数,会打扮自己了。

她们不像是工厂上班,也不像是育儿嫂,年龄偏大。他们不愿意透露自己干什么,老鱼想,可能在哪个医院院、哪个敬老院当护工吧?硬卧票是老板给买的,她们也是刚刚聚在一起。

女人话多,话越多的时候心情越好。可见她们是快乐的,有一腔对生活对新年的热望。老鱼想,老陕不爱出门,能跑千里万里打工的陕西女人都了不起。吵点没啥,热闹么。

下了火车,她们四个列队而出,四只超大箱子红黑相间在地上滚动,如女版兵马俑,一副征战魔都的架势,一色儿的运动鞋,步伐自信而坚定。

老鱼的耳边刚清静了一下,寒风刀子似割过来。南方的寒风,比北方的风更冷。北方的风是干冷,这边是湿冷,冷如凉水渗到骨头里。

3

节后的上海火车站,阳光微弱,冷风刮得人缩脖子。人行道红绿灯前,一堆一堆人群,等着过街。大多是年轻的面孔,推着行李箱,在老鱼面前走过,脚步坚定,一脸憧憬,很快又消失在远处。

老鱼又去吃贵州羊肉粉,那个广场拐角店饭点人总是好多。排号887,可见生意之好。饭是叫号,客人自己端,不用服务员上手。

门口有招聘小广告,实习生底薪5000,不低呀。

老鱼想,租房贵点,城市大点,至少能见见世面,磨磨性子。娃们应该趁着年轻,出来体验一下打工无非刷盘子擦桌子。

不受点苦,咋知道生活不易?窝在家里摆烂,手心向上向父母要钱,没面子心里也不好受。

在11路地铁上,依然没有座位,这条从迪士尼到花桥的线路,被人们戏称为牛马线,意思是当牛做马为生计奔波的底层百姓专线。那些从江浙赶到魔都打工的年轻总是挤满车厢,有人竟然自带折叠小凳,只为能歇口气,养一下神。

晚上,寒风依然吹着。小区铁栅栏外小广场上,几对男女跳着交谊舞,风把歌声扯得断断续续。街边路上,时不时有外卖小哥摩托驶过,他们还在顶着寒风跑着单子,在城市喧闹的街头端飚,胸中有火,眼里有光,这点寒风算什么?

老鱼忽然想起蛇年春晚上,打工诗人王计兵的那首名诗:

赶时间的人

王计兵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飞奔的外卖员是可爱的,出门打工的陕西女人是可爱的,那些地铁上拥挤的年轻人也是可爱的。

没有躺平摆烂,为了生活出门奔波的人都是可爱的。

早春的寒风,吹不冷出门人对新年、对生活,对幸福的热望。

图片来自老鱼打卡

来源:鱼在洋说。

0 阅读:0

悦读苑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