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又塌了!

燕梳楼说 2025-04-15 17:54:45

无论从敬畏生命、还是品牌发展的角度讲,一个房企的最基本的底线都应该是建筑质量。

然而,4月13日,热搜上的一则消息,将著名房企碧桂园的多年积弊再度暴露于人前。

事故发生时间为4月6日上午九时许,辽宁省葫芦岛市碧桂园国风盛璟二期项目,发生严重土方坍塌事故。

当时,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地下沟槽作业,水渠旁土方突然坍塌。大量的泥土裹挟着石块,迅速掩埋了周边的一切。站在附近施工的工人,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就被无情的土方吞噬。

事故发生后,附近的施工人员,以及接警赶到的搜救人员尽全力施救。然而,坍塌的土方量巨大,救援难度超乎想象。经全力搜救,最终还是有3名工人不幸遇难 。

事后,经当地应急部门经初步调查,判断事故原因可能与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操作不当、排水措施不到位以及现场监管不力有关。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具体原因尚需权威部门确认。

事故压了一周才爆出,在热搜上“沸”了一下,转瞬消失,耐人寻味。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碧桂园第一次曝出问题了,网上搜一搜,什么操作不当、现场管理混乱、监管不力、质量问题等等等等,每年伤亡事故不下四五起。

而隔三差五的坍塌事故,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2018年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园的城市之光项目建筑工地发生了坍塌,导致6死多伤。

2020年11月23日,位于增城派潭镇高滩村的广州金叶子酒店有限公司二期项目中,发生一起施工边坡坍塌事故,事故造成4人死亡。而这个金叶子酒店的大股东就是碧桂园。

2022年10月,福建漳州碧桂园西湖印象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

2023年5月,天津津南区碧桂园凤锦庭院局部草坪路面开裂、部分地下停车场出现墙体裂痕、渗水。政府连夜对相关楼栋居民做了妥善安置,所幸无人员伤亡。

2025年1月19日,固原市原州区碧桂园天宸小区22号楼出现地基下沉、楼体伸缩缝开裂情况,涉及该楼全部住户当日被安全转移安置。

2025年2月7日,有网友称在湖南常德碧桂园剑桥郡小区的地下车库,发现部分立柱出现外侧水泥脱落,内部钢筋弯曲的现象。

谁能在一个随时可能坍塌的房子里安心入睡?不少业主连夜收拾行李,选择暂时离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常德碧桂园对事故尚无回应,事隔刚两月,就发生了葫芦岛碧桂园这起严重坍塌事件。

加上历年来碧桂园的安全生产事故,人命加起来已数十条。难怪有网友说,碧桂园建的不是房,是坟头啊!

碧桂园的广告词是“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如今也已被网友篡改为“给你一个五星期的家”。

说起来,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也是泥瓦匠出身,应该比其他房企老总更注重生命安全。然而事实却与常理相悖……

在风起云涌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杨国强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名字,他一手缔造的碧桂园,深刻影响着中国地产格局。

1955年,杨国强出生于广东佛山顺德的一个贫困农家 ,10岁时,他就不得不跟着哥哥做泥瓦匠和木工补贴家用。

上高中时,杨国强甚至因交不起学费退学一年,靠着国家助学金才完成学业。这段艰苦岁月,磨炼了他的拔的性格,也点燃了他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1978年,在哥哥帮助下,杨国强进入北滘公社房管所成为施工员,凭借努力和实干,6年后升任包工头,1989年更是当上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

1993年,他和合伙人出资收购公司,开启了商业征程,而这一年,也成为他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当时,他所领导的公司承建顺德三和物业的碧桂园项目,却因银行政策变化,碧桂园断了贷款,工程费也讨不回来,无奈之下,杨国强获得别墅销售权,从造房者转型为卖房者。

1995年,杨国强和合伙人收购三和物业,改名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房地产开发行业。

此后,他大胆拓展,将“低价拿地、快速建房、优惠卖房”模式推广到全国三四线城市,开发出多个项目。2007年4月20日,是碧桂园发展的高光时刻,杨国强带领碧桂园集团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股价开盘飙升,集资额最高达129亿港元 ,当年营业额就达150亿元。

到2014年,碧桂园已成为年销售约1288亿、纳税超120亿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此后,碧桂园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合同销售金额5508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不满足于房地产成就,杨国强积极探索多元化。2018年,他进军农业和机器人业务。农业上,联合北大荒建三江打造超万亩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机器人领域,成立博智林,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多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

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或许,快速发展导致步子太大扯着了X,此时碧桂园管理体系的混乱早已显露端倪,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经营策略导致资金链长期紧绷,高负债运转的模式在市场波动面前不堪一击。

2018年开始,碧桂园多地出现工程事故,尽管杨国强迅速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担任主任,提出“提质控速”要求。但其后,似乎没有明显的改观。

2021年两会,杨国强表示“建筑业的安全和效率”是他最挂心的大事。

“碧桂园式”的道歉和反思,我们已经听太多了,杨主席也是泥瓦匠出身,不求别的,保护好工友们和业主人身安全即可。

2023年3月,杨国强的二女儿杨惠妍正式接任碧桂园董事局主席。然而,小杨主席上任后的精力,大概都用在了把资产“左手倒右手”上,房屋质量继续沿着老杨主席在任时的“风格”一路垮塌。

今日葫芦岛碧桂园事故中,不幸的是,三条人命,三个家庭也随之坍塌。不幸中的万幸是,是房屋在建中发生事故,如果是业主入住后隐患才显现,后果不堪设想。

豆腐渣工程的背后,追根溯源都指向一个——过度追求速度:

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开发商们玩起了"快进"游戏。开发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把控制权让渡给了时间。施工方为了追赶进度,把质量抛在了脑后。

更糟糕的是,项目还要层层外包。每一次转包,都像是在工程质量上咬下一口。材料供应商为了利润,采购最差的建材。施工方为了赶工期,草草了事。监理方为了省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每个环节都在互相推诿责任。

本该严格把关的工程节点被草率推进,本该坚守的质量标准在利益驱动下层层缩水,这种对业主权益的系统性漠视,本质上是对社会契约的背叛。

这么多的事故,这么多的人命,买不来他们对监管和施工安全的重视!

最终,承重柱承载不起万户千家的安居梦,"五星级的家"变“五星期的家”!

这样的房企,为什么还不倒闭?

0 阅读:2

燕梳楼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