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赛力斯超级工厂向27位问界M9 2025款车主开放车辆终检权限,这项被业内称为"用户质检权"的交付创新,实质折射出智能制造体系的质量自信进化。

区别于传统交付流程的"被动确认",此次交付仪式设置了双重验证机制:用户需在总装车间完成包含12类传感器校准、7项智能交互验证的出厂检测,随后进入全长2.3公里的动态测试场,其中包含模拟极地工况的-25℃冷冻仓和45°极限爬坡带。技术档案显示,每位用户平均耗费143分钟完成217项质检流程,其中23%的检测项目达到汽车工程师认证标准。

这种将消费者转化为质量监督者的模式,背后是生产系统的深度数字化改造。工厂质量监控屏显示,生产线关键工位增设了用户可视化终端,可实时调取车辆在焊接、涂装环节的368个工艺参数。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检测数据直接接入企业MES系统,形成从生产到交付的完整质量证据链。

市场观察显示,这种透明化生产正在重构消费决策模型。在问界M9开放用户质检预约通道后,官网访问量单日峰值突破47万次,其中83%的潜在客户重点查看"生产溯源"板块。第三方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生产环节的信息关注度同比增长217%,这倒逼车企加速开放制造端数据。

产业分析指出,该交付模式突破基于三个技术支点:柔性产线实现单台车辆全流程追溯、AI质检系统达成0.01mm级检测精度、区块链存证确保质量数据不可篡改。值得关注的是,赛力斯工厂焊装车间自动化率已达99.3%,高于行业均值8个百分点,这为开放用户质检提供了技术底气。



从市场反馈看,问界系列60万保有量的积累与新型交付模式形成共振效应。在3月20日启动预售的2025款车型,72小时订单突破21000台,其中选择"深度验车"服务的用户占比达41%,显示出质量透明化已成为新的竞争力维度。
总的来说,随着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质量信任体系的重构,据J.D. Power调研,63%的新能源车主将"生产可视度"列为购车决策前三要素。问界此次交付创新,实质是智能制造能力向消费端的价值溢出。这种变革不仅需要技术体系的支撑,更意味着车企必须重构与用户的信任契约——当消费者手持检测仪器走进车间,传统制造业的质量黑箱正在被彻底打破。
和直播掉螺丝的比比[得瑟]
[点赞]